刘备吧 关注:17,850贴子:737,234
  • 15回复贴,共1

法正,刘备的首席军事高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刘备的军事高参,人们首先会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几乎被神化,自然无人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锦囊妙计见长。事实上,当他和庞统同为军师中郎将时,在阵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后者。刘备入蜀征战,随行所带的也是庞统,而让诸葛亮“留镇荆州”。
当是时,庞统可谓刘备的行军智囊。在葭萌关屯驻期间,他向刘备献上密计:一是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程袭取成都,此为上策;二是佯称荆州形势紧急,须回军救援,并趁机诱杀刘璋的守关名将,紧接着攻取成都,此为中策;三是退回白帝城,与荆州兵力会合,再慢慢图谋,此为下策。刘备选择了中策,随后势如破竹前行。可惜的是,这位被喻作凤雏的谋士,竟在围攻雒县时遭流箭射杀。
庞统死时才三十六岁,还没有充分展现才华即黯然退场。即使有迹象表明其排兵布阵或许强于诸葛亮,但因史料单薄,不足以支撑他作为刘备首席军事高参的地位。然而,庞统好似一个铺垫,真正的智多星将随之登场。他,就是从刘璋阵营里投靠而来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虽然在刘璋手下任职,却并不受信任,还被同来益州客居的老乡诽谤,故郁郁不得志。但在人的一生中,不得志并非都是坏事。正由于对现状不满,法正便琢磨着改变现状。
建安十三年(208),他终于结识了能够让他改变现状的贵人——刘备。如同久旱逢甘霖,法正在出使荆州时,深感对方雄才大略,岂是平庸的刘璋所能比拟?!心中稍一盘算,他和张松即暗地里合计,打算共奉刘备为主人。于是,张松力劝刘璋迎刘备入川,以北伐张鲁、抗御曹操。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再次来到荆州,更是直接向刘备献策夺取益州,凭借天府之国的富庶和险阻成就大业。
法正显然押对了筹码!这需要眼力。但若要成为高参,不光善于识人,更应精于谋事。而法正恰恰具有料事如神的高明。
建安十七年(212),面对刘备的猛烈进攻,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献上一计,即将巴西、梓潼郡内的百姓迁到涪水以西,然后将两郡仓库里的粮食及野外庄稼全部烧毁,高筑壁垒,深挖壕沟,不与作战,过不了一百天就可退敌。
这一招可谓撒手锏。当年曹操想攻击徐州,荀彧认为东方已收割麦子,对方必定坚壁清野,进攻不能陷城,掠物又无所获,不出十天,军队必然陷入困境。曹操随即醒悟,就停止出兵。所以,孤军深入的刘备对此十分忧虑,可法正胸有成竹,断定刘璋最终不会采纳。不出所料,刘璋不愿以扰民来避敌,非但没有照办,反撤了郑度的官职。
不仅有超强的判断力,法正还擅长心理战。当刘备与刘璋两军相持时,他给原先的主人写了一封信,指出雒城虽有万人军队,却是被击溃的将士;刘备的粮食储备充足,对方补给将日益困难;何况张飞又率数万大军并进,另有东吴作后援;益州所仰仗的蜀郡已遭严重破坏……在陈述了胜负之势后,法正笔锋一转:“刘备将军与您同宗共本、旧情依依,实在没有迫害之意。我认为您可以改变态度,从而保全家族。”刘璋后来出城投降,这封信或许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作为一名真正的高参,绝对不可缺大局观。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挥师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想出城投降,事先却走漏了风声。时值危急关头,刘璋便放了他一马。刘备因此鄙视许靖,不打算任用。法正劝谏道,许靖属有名无实之人,但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假如不礼遇他,会被视作不重用人才,还不如效法战国燕昭王对待郭隗的先例,对之予以敬重。刘备于是改变了态度,开始厚待许靖。
在军事策略方面,法正对蜀汉政权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建安二十二年(217),他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使张鲁投降,却不乘胜进取巴蜀,只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兵驻守,自己匆匆返回洛阳,必定是内部出现紧急情况,故应趁机讨伐,必然可取汉中。
他分析了此举的战略意义:上则可积蓄力量,伺机推翻曹魏、匡扶汉室;中则可蚕食雍州、凉州,以开拓疆土;下则可固守要害,与曹魏持久抗衡。法正的这一策略,对蜀汉开国意义深远。因荆州当时由三方分割,孙、刘之间摩擦已日益加剧;倘若汉中被曹操长期控制,益州势必缺乏有效屏障。
这意味着刘备集团将极易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既无进退自如的地域自保,又何谈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未来?!对法正的建议,刘备深表赞同,随即就率诸将向汉中进发。
随刘备同行的仍然是法正,诸葛亮则留在后方调度。建安二十四年(219),蜀军从阳平关南渡沔水,在定军山等地扎下营盘。法正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让万余精兵乘夜猛攻张郃,并在走马谷火烧魏营,迫使夏侯渊分兵助战。
待夏侯渊前来时,法正认为可以出击,刘备即命黄忠居高临下擂鼓突袭,大破曹军,并一举斩杀夏侯渊。毫无疑问,这是刘备阵营最为经典、辉煌的战役之一。等曹操领兵赶至,得知法正的计策后表示:刘备不具备这样的才能,一定是有人给他出主意。可以说,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其中的重头戏“益州篇”,正是倚重法正的计谋,才将之化作现实。
功高自有重赏。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赐予他和诸葛亮、关羽、张飞同等的赏赐。基于法正追随时间最短,刘备给四人的封赏却一碗水端平,可见他不无后来居上之势。刘备自立汉中王时,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蜀郡太守和尚书令,前者外统都畿,后者内统群臣,均是至高至贵的要职。
对法正的特别重用,还传递着一种深层次的意义。蜀汉政权是由外来势力为主建构的,从诸葛亮、关羽、张飞到麋竺、简雍、马良等,都是长期追随刘备或者在荆襄地区依归的精英。但光靠这部分人拥戴,还不足以维护益州的长治久安。
事实上,当年刘焉、刘璋父子也引来一批客籍人士,他们与本土势力原已存在矛盾,随着刘备集团入主,新旧的主客关系就更为错综复杂。法正于建安初年入川,原籍虽非益州,但与诸葛亮等相比,毕竟是蜀地旧人;即使长期被边缘化,但终究属刘璋旧部,所以有着显著的代表性。重用法正,并非只用其一人,而是给一整个派系、圈层以积极的信号。
当然,像对许靖、黄权、彭羕等人的安排,可以更多从“统战”的角度理解,但法正在刘备心中绝非摆设之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一则事例,可充分表明他的特殊分量。某次与曹军作战,形势极为不利,刘备却不肯撤军,但无人敢进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赶紧让他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好同意撤退。法正去世后,刘备痛心疾首,为他哭了好几天,并加谥号为翼侯。切莫忽略这一历史细节,因为法正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即使同年亡故的关羽,都未能享得如此哀荣,他和张飞、庞统等元勋都是几十年后才由刘禅所追谥。
称法正为刘备的首席军事高参,可依据一段很有说服力的文字:“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股肱乃大腿和胳膊,比喻左辅右弼之臣;谋主即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从很大程度上讲,诸葛亮、法正之于刘备,正如“汉初三杰”中的萧何、张良之于刘邦,两人各司其职,都对蜀汉政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但论及阵前运筹帷幄,张良胜过萧何,作为“谋主”的法正较诸葛亮也更为出彩。
陈寿的评价无疑有说服力,他称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却认为“应变将略”非诸葛亮所长。有则史料值得咀嚼: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急令诸葛亮派兵增援。诸葛亮竟然举棋不定,问蜀郡从事杨洪怎么办,后者答得极干脆: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决定成亡的关键所在。假如没有汉中也就没有益州,这是发生在家门口的灾祸啊!“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这一仗对蜀汉开国至关紧要,相比法正在前方见招拆招,诸葛亮在后方的犹豫不决似乎有失水准。而法正的多谋善断,则被世人公认。即使诸葛亮本人也常常为之赞叹,认为刘备当年进退两难,只因有法正的辅佐才摆脱困境,不再受人压制。曹操甚至感慨:我将天下英雄大致都收罗了,唯独缺了法正啊!
同样发出一声叹息的还有诸葛亮。刘备称帝后,磨刀霍霍欲东征孙权,虽然群臣纷纷劝谏,却一概不听。蜀汉章武二年(222),蜀军遭受惨败,刘备仓皇逃至白帝城。诸葛亮不由得感慨:“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使他不会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这与曹操赤壁之战后哭郭嘉何等相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法正精通军事,做人却不够宽宏,以致睚眦必报。自建安初年入蜀以来,他在刘璋手下怀才不遇了十多年,其心态难免受影响。掌权后的法正,对曾给自己小恩惠的人都予以照顾,凡有过小矛盾的,一概给予惩罚,以致大肆报复杀人。
法正是极其聪明的人,但缺乏大政治家的气度和胸怀,较诸葛亮更少了一点品格。也许在“术”的层面,他有其所长;在“道”的层面,则与孔明相距甚远。不过,即使算不上品德高尚的仁者,法正却不失为决胜千里的智者。陈寿将之比作程昱、郭嘉,所以给他戴一顶刘备首席军事高参的帽子,应该是合适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2 20:07回复
    孝直计谋定汉中,早逝图谋尽皆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2 20:08
    回复
      曹刘争汉中,刘备令诸葛增兵。假设当时诸葛亮胸有成竹,还会不会“举棋不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6 15:44
      收起回复
        三国四大谋主,贾诩、郭嘉、荀攸、法正,曹总占其三。何况真正的三国智谋第一人贾诩还活得长。其他可视为谋主的还有庞统、戏志才、张纮、徐庶(担任过一段时间)。
        曹总兵多将广,人才云集,多线能力强。不过过长的战线以及对北地的征伐削弱了这种优势。
        孙吴是门阀世家根深蒂固,因此多出上马领军下马安民人才,究其原因就是三个字:本地人。因此防守有余,进取不足。多亏了南面有山越,征一次山越就多几千甚至数万兵,真是划算。
        刘备的话,前期打仗几乎都是刘备打的,中期差不多是找一个谋主丢一个谋主,徐庶幸亏跑得快,要不下场也难料。因此刘备集团多线缺乏多线能力,并且刘备出问题,对政权的影响是三个国家中最大的。缺乏人才还是刘备的大问题。


        IP属地:湖南4楼2019-06-29 09:22
        收起回复
          这年头能有个地方水帖是件不容易的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30 14: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