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互联吧 关注:10贴子:20
  • 0回复贴,共1

默谈审美 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可现在,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美学教育的缺失,使我们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
【以上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哲思风向】
作为一名音乐道路上还未入门的小学生,我认为任何类型的审美都是在体验了一定的作品后,才会有一定的高度。就音乐而言,人们普遍对于爵士、蓝调、华尔兹、探戈、交响乐等等名词不了解、不想了解。大众的日常从主动变被动,从需求变为推荐的、被商业化的。音乐创作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或许部分创作者出于利益、曝光度等其他私人因素做出来的所谓“适合听众”的音乐作品,听众却是“听哭了,走心之作”“我永远支持先生的作品”“太好听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歌”等等诸如此类的反馈。这固然有大环境趋势和个人发展对音乐创作者的驱使,主要还是听众的审美水平有所欠缺。
真正走心的音乐创作与具备一定审美高度的听众之间,才敢称之为“灵魂共鸣”吧。(一些人的词汇中总是充满着激烈,很容易就推向了两个极端。黑白的世界没有色彩,只有好听和不好听的美学之海,亦不会有太曲折的波澜)
有人说“我是个俗人,不懂什么高雅的艺术,对我而言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管那么多干嘛?”我想,这无可厚非!一个人音乐方面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著名音乐家巴赫的家族中出现过60多个音乐家,我们不能草率地把音乐世家的审美和大多数普通人相比。个体的差异是一直存在的,每个人的听歌偏好,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息息相关。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希望不要再被日推、私人FM、广告音乐等等塞满耳朵,给自己一点主动选择,主动寻找的机会,多尝试一些音乐风格、流派。很多东西,如果在你最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年纪中都没有去尝试,那么就会终此一生,素未谋面。——T.C.M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5 10: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