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吧 关注:154,277贴子:379,782

回复:经络真的存在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总结,经络,就是人体中,对静脉回流密切相关的区域的总结和称呼,穴位与穴位之间,穴位和脏腑之间呈现出物理学电路的并联关系,而不是串联关系,这样理解,经络现象也视乎是没有那么难解释了!
这样解释,你就可以理解,中医针灸治疗,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以经络穴位治疗脏腑,以脏腑治疗经络的玄妙之处了!


IP属地:福建16楼2019-06-28 12:26
回复
    此文摘自于楼主中医科学化系统性文章,中医科学化第一帖--混沌分形医学,对中医有兴趣,或者想学习中医知识的朋友,或者自己养身保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原贴,全文在猫~~~眼!
    此文原创作者苏亚瑟,经络解释为全世界首创,如需转载此文,请标明作者及出处!


    IP属地:福建17楼2019-06-28 12:27
    回复
      我之所以把电流和血流联系起来,把电路和人体的血液循环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因为根据混沌理论,水流和电流都是沿着压力最小的途径运动的!所以,我们说血液循环的时候,可以拿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模型来说事,但是人体的血液循环更为复杂,它是错综复杂的并联串联网络,但是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把它简化了,就拿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说事!


      IP属地:福建18楼2019-06-28 12:27
      收起回复
        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或以上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节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IP属地:福建19楼2019-06-28 12:29
        回复
          实际上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更为精细和复杂,相当于既有并联又有串联,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那如何从纵横交错的网络中分析出经络现象呢?


          IP属地:福建20楼2019-06-28 12:29
          回复

            针灸局部刺激穴位,受穴位周围神经的影响,肌肉开始收缩,肌肉收缩部位,血液回流变得缓慢,这个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上图并联电路中,其中一个电阻突然间增大,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直接考虑极端现象,如果受到刺激足够大,血液不回流了,相当于其中一个电阻突然变的无限大,其中一个电路没有了!
            如果在线性并联电路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在不考虑电源内阻的情况下,一条支路电阻变大,另一条支路的电流不变;但是人体是复杂的并联和串联综合交错的体系,所以在考虑电流的时候必须考虑电源内阻或是并联电路之外串联有其它电阻,则并联后阻值变大,两端电压增大,另一条支路的电流变大。所以针刺同一经络痛点周边的穴位,痛点部位血液循环会加快,从而起到去除实证,运送炎性介质的作用!
            有电路的模拟,解释经络现象,不是一目了然浅显易懂吗?


            IP属地:福建21楼2019-06-28 12:30
            回复
              也许有的网友,对无形的经络和解剖学上有形的神经、肌肉、血管的关系还是理不清楚!这个也成为了西医粉攻击的目标,为了帮大家理清楚经络是如何起作用,其运行机理是什么!下面我开始给大家说说经络和局部神经、肌肉和血管的关系,让别有用心想混淆视听的洗衣粉闭上嘴!


              IP属地:福建22楼2019-06-28 12:30
              回复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拿并联电路说事吧!
                如上图所示的并联电路,如果我们吧经络比作一组并联电路,把局部的穴位,比作并联电路的支路,把绿灯所在的电阻比作针灸的针刺部位(懂的中医穴位的把它当做委中穴就好),把红灯所在的电阻比作相同经络疼痛部位的穴位(懂的中医针灸的朋友把它当做太阳膀胱经走行的腰痛部位就好|!)那么开关呢?开关就可以比作西医的神经组织,但这个开关很特殊,他不是我们实验室里线性的开关,他是随着疼痛的刺激增大而逐渐关闭的!
                灯部位的电阻呢?这个角色就由肌肉组织来扮演!随着疼痛刺激的加强,肌肉组织收缩加强,一旦肌肉开始挛缩,回流静脉的阻力就逐渐增大,相当于电阻增大,而控制的阀门,就是疼痛对神经的刺激!
                那么局部的血管呢?局部血管的血流,相当于电流的大小,所以他是受局部区域内神经肌肉对外界刺激的调控的!
                所以,穴位,就是有相关神经,肌肉,血管组织形成的一个有关联关联的系统区域,而有关联的穴位,又通过更高一级的关联(相当于多个并联电路的之路和组成的总回路)形成了经络!
                所以经络现象,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起来并不难的!


                IP属地:福建23楼2019-06-28 12:31
                回复
                  下面说说得气感,得气感,其实和疼痛刺激的阀值有关,只有刺激到一定的阀值,肌肉才可能挛缩,起到阻断局部血流的作用,所以针灸的针一定要刺到一定的深度的!这个时候,肌肉挛缩,不但阻断的血流,而且,在行针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挛缩,施针者会感到进针的阻力增加,这个时候,有经验的针灸师会轻微的上下提动针尾!以确认肌肉挛缩(也就是得气感的存在),一旦确认得气感的存在,这样的针灸一定是会起到作用的!


                  IP属地:福建24楼2019-06-28 12:32
                  回复
                    根据黄帝内经所说,每条经络的穴位分为五腧穴!分别为“井、荣、输、经、合”其中,每条经络的井穴,位于肢体的末端,也就是远心端,合穴,位于肢体的近端,也就是所谓的近心端,“井、荣、输、经、合”五腧穴,沿着经络,逐渐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排列!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体表血管收缩,四诊末梢的井穴血流是很少的,这个时候针刺井穴,肌肉对疼痛的反应差,血管的血流很少,所以起的不大,所以,冬天的时候,针灸部位必须向近心端的经穴和合穴移动,夏天的时候,四诊末梢血供丰富,肌肉对外界刺激反应好,这个时候针刺末梢的井穴,荣穴,就可以起到针灸的作用了,而且可以避开较大的血管,较重要的组织,减小对患者的损伤,所以,人体表面的血管随着气温而收缩舒张,聪明的针灸师利用这样的天气变化,合理的取穴针灸!


                    IP属地:福建25楼2019-06-28 12:32
                    回复
                      再次重申,本文原创作者苏亚瑟,此观点世界首创,如需转载本文观点,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IP属地:福建26楼2019-06-28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