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她最是心软的了,偏偏长了一张咄咄逼人的脸,眉毛黑浓,一直斜斜地仿佛要插入鬓里去,眼底两抹杏梢红,下巴尖削得能滴出水来。一直到了大三同学间渐渐熟了,才知道她的好,开口总是先叫她,“悯情,上商城的时候帮我买条围巾回来。”“悯情,我今天不去上课了,老师要是点名,你帮我答声到。”她的头就是那么低地点啊点,仿佛永远抬不起来。
她的脾气也不知道是像谁,若是父亲,父亲常年不在家,在非洲当中医,什么病都看。母亲更是厉害的人,从来不肯吃亏的,她心里只有父亲小时候赠她的话:强极则折,情深不寿。丁悯情一直不明白,大概就该这样不明白了。
等到毕业时,有个男生追她。在英语角里,她埋头写写停停,陈一杭直接叫她名字,说中午一起吃个饭吧,她也不知道如何拒绝,就这么答庆了。吃饭的时候,她又不会说话,陈一杭问一句,她就答一句。吃到一半,两个人心中悻悻,都没胃口,丁悯情抬睛,一下子看见他炽烈的睛正盯着她额前,低声软软问一句,我吃完了,我们可以走了吗?哀求似的。
他突然笑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笑,说好。
毕业后大半年,他陪着她回家。母亲一早准备了大桌的饭菜,看见他欢喜得不得了,青椒牛柳、油爆小龙虾……一顿饭里只顾着他。等到第二天,陈一杭陪着母亲在客厅里聊天,聊着聊着,母亲问起他家里如何,陈一杭提起,爸妈是离婚的,他七岁时候开始和妈妈一起过日子。丁悯情站在旁边,分分明明地看见母亲嘴角的笑容僵了一僵,然后撒得更欢,她心里一下子沉下去。
傍晚饭后陈一杭陪她散步,她心里一直想着白天母亲脸上那一瞬的僵硬,直指万家灯火的明烁里走过千万时光后两个人再也没有未来一般。一直回到楼下小区里,她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陈一杭坐在旁边的长条凳上陪她,眼睛那么看着她,几枝秋桂和夜云的深深晚晚里,忽然开口叫她,悯情,悯情,连着匆匆叫了两声,然后才低头问,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所以你妈不喜欢我吧。
原来他也看出来了。
她坐在秋千里,心一下子静下来,秋千微微锈蚀的转轴发出吱呀吱——呀的长长的岁月之声,她跳下来,走到他身后搂住他的脖子,紧紧地,过了一会儿才说,陈一杭,我们结婚吧。
二 眉目皎明月,一笑倾人城
丁悯情后来一直知道,她是结婚那一夜,得罪了陈一杭的母亲。他家住在另一个北方的城镇里,冬季枯燥荒凉得只剩苍苍的天,草已添黄,兔早迎霜。可镇子经济发展得很好了,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只有他妈妈还生活在烟火尘世之外,坚持对陈一杭说,她要进陈家的门,那就得按我的规矩来。
规矩就规矩吧。她根本不忍心看见他为难地站在她眼前,眼里藏着他自己的千错万错。
丁悯情一早被送到陈一杭的一位婶婶家,住天大清早,一抬花轿来接亲。她头上盖着火火红红的锦布绣花盖头,她忍不住好奇,用嘴拼命地将盖头吹起来,看见了花轿,差点没蹲在地上笑出声来,那真是从《锁麟囊》的赵守贞那儿抢来的花轿,流苏凌乱,残破不堪。她也乖乖上去。脚底一盆烧得旺旺的炭火,走过几条路,经过百家窗口,一直送到他家,捧着个拙劣清青花瓶,跨马鞍,拜堂,然后送进洞房。饿了大半夜,她的胃忍不住开始疼,这时候,陈一杭的那群婶婶送来子孙饽饽,半生不熟的,她迫不及待地夹起塞进嘴里,稍稍嚼两口就吞进肚里。
中间一个陌生的面孔凑近来问她,生不生?
还行,再给我盛些来吧,我都饿了一天了。
当下那群婶婶脸色一颤,其中一个又镇定地问了一次,你吃的这饽饽生不行?
还行呀?差不多熟了,挺好吃的。她当时心里也奇怪,一个问题为什么问两次。
这事后来就传进陈一杭他妈耳朵里,背着悯情时总会和人说,她一定是故意和她对着干的。她一定是故意的。不知有多么厌恶她。
莫名其妙地从新婚开始,她就得罪了他妈。她根本从来没想过,也从来没想过要去想。
那时在他妈家里没住上一个月,悯情就和陈一杭搬出去了,一厅两居的那种。有一夜陈一杭喝醉酒,走到隔壁房里,一声一声喊她名字,悯情?悯情,悯情——这样的,什么语气都用尽了,她在隔壁都听见了,故意不过去管他,四肢撒开往后直直地倒在床上,哈哈地笑,开心得不得了。后来突然听见一声闷响,突然没了动静,她吓坏了,连忙跑过去,原来是陈一杭撞在墙上摔倒了,一屋子浓浓的酒味。她心疼地去扶他起来,嘴里埋怨,这么大的人,也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喝这么多酒,还撞墙。唉——真是笨,真是笨。手在他额头上轻轻揉啊揉,盯着那疏朗眉眼,忍不住低下头想要去亲他,这时听见他嘴里轻轻说,悯情,要生啊。
要生啊——
那么怅惘的轻轻一句。
丁悯情虽然没听明白,心里却放下了,知道他撞着墙没什么大事。在他脸颊上轻轻拍了一下,生什么生,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傻子。
她最是心软的了,偏偏长了一张咄咄逼人的脸,眉毛黑浓,一直斜斜地仿佛要插入鬓里去,眼底两抹杏梢红,下巴尖削得能滴出水来。一直到了大三同学间渐渐熟了,才知道她的好,开口总是先叫她,“悯情,上商城的时候帮我买条围巾回来。”“悯情,我今天不去上课了,老师要是点名,你帮我答声到。”她的头就是那么低地点啊点,仿佛永远抬不起来。
她的脾气也不知道是像谁,若是父亲,父亲常年不在家,在非洲当中医,什么病都看。母亲更是厉害的人,从来不肯吃亏的,她心里只有父亲小时候赠她的话:强极则折,情深不寿。丁悯情一直不明白,大概就该这样不明白了。
等到毕业时,有个男生追她。在英语角里,她埋头写写停停,陈一杭直接叫她名字,说中午一起吃个饭吧,她也不知道如何拒绝,就这么答庆了。吃饭的时候,她又不会说话,陈一杭问一句,她就答一句。吃到一半,两个人心中悻悻,都没胃口,丁悯情抬睛,一下子看见他炽烈的睛正盯着她额前,低声软软问一句,我吃完了,我们可以走了吗?哀求似的。
他突然笑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笑,说好。
毕业后大半年,他陪着她回家。母亲一早准备了大桌的饭菜,看见他欢喜得不得了,青椒牛柳、油爆小龙虾……一顿饭里只顾着他。等到第二天,陈一杭陪着母亲在客厅里聊天,聊着聊着,母亲问起他家里如何,陈一杭提起,爸妈是离婚的,他七岁时候开始和妈妈一起过日子。丁悯情站在旁边,分分明明地看见母亲嘴角的笑容僵了一僵,然后撒得更欢,她心里一下子沉下去。
傍晚饭后陈一杭陪她散步,她心里一直想着白天母亲脸上那一瞬的僵硬,直指万家灯火的明烁里走过千万时光后两个人再也没有未来一般。一直回到楼下小区里,她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陈一杭坐在旁边的长条凳上陪她,眼睛那么看着她,几枝秋桂和夜云的深深晚晚里,忽然开口叫她,悯情,悯情,连着匆匆叫了两声,然后才低头问,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所以你妈不喜欢我吧。
原来他也看出来了。
她坐在秋千里,心一下子静下来,秋千微微锈蚀的转轴发出吱呀吱——呀的长长的岁月之声,她跳下来,走到他身后搂住他的脖子,紧紧地,过了一会儿才说,陈一杭,我们结婚吧。
二 眉目皎明月,一笑倾人城
丁悯情后来一直知道,她是结婚那一夜,得罪了陈一杭的母亲。他家住在另一个北方的城镇里,冬季枯燥荒凉得只剩苍苍的天,草已添黄,兔早迎霜。可镇子经济发展得很好了,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只有他妈妈还生活在烟火尘世之外,坚持对陈一杭说,她要进陈家的门,那就得按我的规矩来。
规矩就规矩吧。她根本不忍心看见他为难地站在她眼前,眼里藏着他自己的千错万错。
丁悯情一早被送到陈一杭的一位婶婶家,住天大清早,一抬花轿来接亲。她头上盖着火火红红的锦布绣花盖头,她忍不住好奇,用嘴拼命地将盖头吹起来,看见了花轿,差点没蹲在地上笑出声来,那真是从《锁麟囊》的赵守贞那儿抢来的花轿,流苏凌乱,残破不堪。她也乖乖上去。脚底一盆烧得旺旺的炭火,走过几条路,经过百家窗口,一直送到他家,捧着个拙劣清青花瓶,跨马鞍,拜堂,然后送进洞房。饿了大半夜,她的胃忍不住开始疼,这时候,陈一杭的那群婶婶送来子孙饽饽,半生不熟的,她迫不及待地夹起塞进嘴里,稍稍嚼两口就吞进肚里。
中间一个陌生的面孔凑近来问她,生不生?
还行,再给我盛些来吧,我都饿了一天了。
当下那群婶婶脸色一颤,其中一个又镇定地问了一次,你吃的这饽饽生不行?
还行呀?差不多熟了,挺好吃的。她当时心里也奇怪,一个问题为什么问两次。
这事后来就传进陈一杭他妈耳朵里,背着悯情时总会和人说,她一定是故意和她对着干的。她一定是故意的。不知有多么厌恶她。
莫名其妙地从新婚开始,她就得罪了他妈。她根本从来没想过,也从来没想过要去想。
那时在他妈家里没住上一个月,悯情就和陈一杭搬出去了,一厅两居的那种。有一夜陈一杭喝醉酒,走到隔壁房里,一声一声喊她名字,悯情?悯情,悯情——这样的,什么语气都用尽了,她在隔壁都听见了,故意不过去管他,四肢撒开往后直直地倒在床上,哈哈地笑,开心得不得了。后来突然听见一声闷响,突然没了动静,她吓坏了,连忙跑过去,原来是陈一杭撞在墙上摔倒了,一屋子浓浓的酒味。她心疼地去扶他起来,嘴里埋怨,这么大的人,也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喝这么多酒,还撞墙。唉——真是笨,真是笨。手在他额头上轻轻揉啊揉,盯着那疏朗眉眼,忍不住低下头想要去亲他,这时听见他嘴里轻轻说,悯情,要生啊。
要生啊——
那么怅惘的轻轻一句。
丁悯情虽然没听明白,心里却放下了,知道他撞着墙没什么大事。在他脸颊上轻轻拍了一下,生什么生,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