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吧 关注:687贴子:25,105
  • 6回复贴,共1

李陵是投降,还是被俘?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度娘!


1楼2019-07-10 13:16回复
    个人觉得,被俘和假意投降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
    第一,于汉朝方面:
    李陵如果当真投降,而且消息确切,那么刘野猪完全可以直接夷灭李家,不用等到一年后公孙敖带回假消息,可见刘野猪没有足够的证据作为司法依据。
    有人说,刘野猪等了一年是其宽容的表现。其实不是这样的,那时获取消息的手段比较落后,刘野猪没办法确切地知道李陵到底是被俘还是投降,更没有确切的人证和物证,所以才没法对李家动手。而一年后,公孙敖带回假消息,恰恰有了人证,于是,刘野猪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夷灭李家。
    疑点:
    为何公孙敖带回来的消息不加核查就信以为真,并以此灭族?为何不见公孙敖为假消息陷害同僚而承当责任?
    这一疑点与另一疑点相似:为何路博德一上书,刘野猪的第一反应是李陵胆怯,而不是路博德“老将生奸计”?
    刘野猪如果不是真的老糊涂,就是算计好的。
    第二,于匈奴方面:
    李陵在兵败到杀李绪之间,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匈奴并没有对李陵采取任何封赏。
    李陵是在诛杀李绪,躲避大阏氏的追杀之后,才正式娶了匈奴公主,接受匈奴的册封成为右校王。那之前的一年呢?李陵一直在李绪之下。
    我们统计过,西汉时期,被匈奴封王妻女的汉人就只有李陵一个(赵信不算,他本身就是匈奴人),可见匈奴对李陵还是蛮器重的,为了他,不惜和大阏氏对着干,后面的李广利可就没这么幸运。
    李陵如果当真投降,那为何一年里都不见有任何封赏,无声无息的?
    可见,李陵最初被俘或者假意投降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匈奴也猜到李陵这一用意了,所以在一年的时间里,估计有诱惑和劝降等,但李陵一直都没有接受,直到李家被灭,李陵心灰意冷,才正式投降匈奴,成了异域之人。
    为何汉书要记载【降】?个人觉得,一来是源于李陵最后真的投降了,二来是官方对李陵事件的定性。唯有此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掩盖统治者的错误,以此转移焦点,将责备的目光和口水从刘野猪身上转到李陵身上。说白了,掌握话语权是王道。
    可怜了我们的李骑都,百口莫辩。但实际上,一年的时间里,汉匈双方各式人物的举动,是可以相互佐证一些隐藏的史实的。


    2楼2019-07-10 13:17
    回复
      个人觉得,李陵杀李绪是不理智的,再一次暴露了他的性格弱点,急躁冒失,也缺乏政治智慧。
      李绪虽然没有被封王妻女,但人家是实实在在为匈奴效力的——练兵,从而也换取一定的实权,正因为如此,才得到单于的“客遇”,换言之,李绪在匈奴是有根基的。可李陵呢,在匈奴连根基都没有,就果断把对方毙了,从而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如果不是单于特别偏爱,宁愿罔顾法律也要保着他,李陵早就完蛋了
      李陵的性格和李广还是蛮像的,嫉恶如仇。但其实,对于某些人真心没必要自己动手,脏了自己的手不说,还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陵杀李绪,就是被灭族之痛的仇恨冲昏头脑,既然没办法找刘野猪报仇,就只能就近原则,找个替罪羔羊。
      史料:
      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有黑子说,李陵杀李绪是为争宠。呵呵。。
      当真要争宠,就该像卫律杀李广利一样,假他人(单于)之手灭掉对方,而后自己全身而退,而不是像愣头青一样做得全天下人都知道,还把自己暴露出来。这是其一。
      其二是,你要争宠,前提是得保得住自己,保不了自己就等于同归于尽。李陵当真为争宠杀李绪,那他得有多大的把握和自信,觉得单于会把他看得比李绪更重,会为了他而罔顾法律?此时的他可是一直在李绪之下哦
      其实,【常坐陵上】四个字本身就意味深长:
      一来是,此时的李陵并未真正投降匈奴,更谈不上效力匈奴。
      二来是,当中总有那么一点点政治诱惑意图。
      对比一下,
      李绪可是在单于左右练兵
      后来的李陵可是在外,有大事,乃入议。
      李绪没见被封王妻女;
      后来的李陵可是唯一的一个被封王妻女的汉人。
      (不要小看封王妻女,封王意味着实权,妻女则是被纳入家族体系,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么个意思。)
      还有,李陵杀李绪,单于直接忽视李绪了,宁愿罔顾法律,和大阏氏对着做,也要保李陵。


      3楼2019-07-10 13:19
      回复
        陵在外,有大事,乃入议
        【在外】二字其实也可以看出李陵的心思,不积极参与匈奴政权
        单于是什么人?皇帝嘛,金字塔的顶端,权力的中心
        有多少人削尖脑袋都想在单于面前露脸,好让单于记起他,而后便有机会和荣宠。可李陵恰恰【在外】。
        如果说,李陵是被排斥出权力中心,那又何必【有大事,乃入议】,直接把他踢出局就行了,更没必要用亘古不变的血亲势力——婚姻来维系对方。
        个人认为,是李陵主动在外的,刻意在回避匈奴政权,是一种非积极状态
        想想李绪,卫律,李广利,中行悦等,哪一个不是在单于左右的,不时时露脸,单于过两天可能就把你忘了,毕竟他身边的人太多了,他实在忙不过来
        再想想李广,因为接受梁王将军印,而后就一直在边塞溜达,直到景帝死
        再想想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可曾见过他们被下放到地方或者边塞,从来都是在皇帝身边转的
        再想想古代的官员,凡是被下放到地方或者边远地带的,哪一个不是哭哭啼啼的,因为被踢出权力中心了
        只有在皇帝身边时时露脸,才能知道风云变动,才能第一时间抢夺机会和资源,所以啊,权力中心和权力边缘是天差地别的。


        4楼2019-07-10 13:19
        回复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天汉二年的李陵是否在战场上力尽之后主动降敌了?如果不是,李陵又是什么时候正式归顺匈奴?
          第一,如果李陵是在天汉二年就战败降敌的话,刘野猪为什么不立马诛杀李陵全家?因为刘野猪很仁慈?仁慈到不把汉律当回事?恐怕不是吧。是因为刘野猪没有足够的证据,没有铁一样的人证或物证。
          (活着回来的四百余人能成为人证证明李陵是主动投降?恐怕不能吧,后面发生什么他们不可能亲眼所见。
          跟着李陵最后去拼杀的十余勇士,能成为人证证明李陵是主动投降?恐怕也不能吧,要么死了,要么像李陵一样活着被捉了。
          谁?谁看到李陵投降了?意淫和谣传能成为证据定罪?)
          为什么一年后的公孙敖带回来假消息,刘野猪却直接动手了?因为公孙敖构成了人证(尽管这孙子昧着良心做伪证)。
          走法律程序不用讲证据呀?有无证据的区别,无关乎仁慈。
          第二,李陵如果在天汉二年就投降了,为什么不见他在匈奴那边加官进爵?恐怕是还没投降吧,更谈不上为匈奴效力。所以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李陵啥都没做也啥都做不了,除了被严密看管(防逃跑)被客气邀请(甜蜜诱降),反正一官半爵是绝对没有接受的。
          ——————————
          ——————————
          导致李陵归顺匈奴的最终导火索是刘野猪安了他罪名,杀了他全家,断了他念想,至始至终没有给过他公正和清白。之后,李陵杀李绪报仇(估计李陵更想杀的人是公孙敖),正式归顺匈奴。李陵一归顺,匈奴立马封王妻女。
          (一年前的无一官半爵,到一年后的封王妻女,实质性的转变,代表了李陵在希望破灭后的心如死灰,以及和汉庭的正式决裂!从此是异国新人,按现在的大白话就是,换国籍了。)


          6楼2019-07-10 13:28
          回复
            补点其他吧友的发言:
            腐尸一生: 在杀李绪之前的一年里,李陵确实没有接受过匈奴任何虚职。他的心思还是很透明的,对汉王朝抱着希望,只可惜,等来的是绝望。
            史料: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
            李陵杀李绪,按匈奴法律,是要被处死的。
            “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在我看来,一个统治者罔顾法律,包庇私爱,是不理智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服众,更难以做到令行禁止
            但是,单于对他确实有偏爱,这就如同霍去病杀李敢,刘野猪包庇霍去病一样,同理。
            。。。。。。。。。。。。。。。。。。。。。。。。。。。。。。。。。。。。。。。。。
            腐尸一生: 类似却也不同。霍去病是外戚,和刘彻是亲戚关系,而李陵是外族,和单于是敌人关系。霍去病地位在李敢之上,刘彻对霍去病的信任和宠爱也在李敢之上,而且天下人都知道,霍去病自己也心知肚明。而李陵在李绪之下,说明此时的李绪论地位还是高于李陵的,而单于对李陵的心思也不全透明。
            腐尸一生: 所以,霍去病杀李敢和李陵杀李绪,之间的风险承担是不一样的。
            腐尸一生: 李陵娶匈奴公主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对方的血亲体系,担任右校王的时候,就已经和政权挂钩,他是回避不了的。他一方面说自己是异域之人,另一方面又放不下过去,说白了,折磨自己而已。


            7楼2019-07-10 13:30
            回复
              补点其他吧友的发言:
              美德如羊的中国:真投降也罢,假投降也罢。他尽力了。最后也只是考验人性而已。投降只是作为战俘,而非汉奸。而后期逼他转化性质的人是刘彻,而非他自己。


              8楼2019-07-10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