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9点16分,新华社官网发布了一条重磅文件。
我们一起往下看看是什么!

关于文件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多赘述了,我们先关注一下最重要的一条,看下图。

01
“公民同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小邦摘取其中一段:
“民办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最引发我关注的就是八个字:同步招生、随机录取。
而这个事情的主角有2个:公办校、民办校。
有的校长说,2018年一整年的大整顿都经历了,这8个字跟它比,难道更重要?
我不得不实话实说,是的,很重要,因为它直指培训机构的招生,招生!招生!招生!有多重要,咱们都心知肚明。
那么这个规定下,它给出的改革思路是什么样的呢?
以前的招生模式下:有些学校是可以筛选的,有民办、有公办。
因为可以筛选,学校可以掐尖生源,这样一来,强的小学初中变得越来越好,挤压之下,菜小、菜中变得越来越没人去。家长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盯着手机生怕错过各种入学招生渠道的信息、为了小五班,彻夜排队,只为求一票……
现在改革的模式下:让所有的学校,不管公办民办,统一电脑摇号,超出规定,多1个生源都不行。
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可筛选”带来的诟病,超前教育、孩子嫌负担重、家长为择校怨声载道,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打个比方,我们作为消费者,有时候出现买东西的各种观念,就是选择太多。
家长的择校也是一样的道理,好学校之所以好,就是有“好生源”做后盾,而公办同摇号势必要带来平均化,削弱幼升小、小升初之间的差异,学校天下大同。
让社会,尤其是家长从心理上消除“好学校”和“糙学校”的观念,从根源上改变选拔的机制,遏制择校之风。
政策颁布了,告诉我们,摇号除了车、房,上学校也是适用的。
关于招生“摇号”,其实也不算个新词,咱们校长可以去网上多查资料,看看上海长宁区的相关信息,在长宁区,类似政策已经在公办校实行了一段时间。
那么,公民同步摇号招生,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最表面的影响
原来的指向性筛选规则改变,统一摇号招生,如果严格执行起来,“好学校”和“糙学校”的差别就不那么大了。没有了对生源的掐尖,那些以高升学率,高名校率著称的民办学校,估计会遭受风暴了。
从波及范围来说
直接影响的是民办学校和做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指导的培训机构,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
对于小升初,幼升小是直接规定摇号,特别是对可筛选的小学和初中,影响直接且显著;因为中考和高考的缘故,初中阶段的培训和和高中学校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后边具体细节落地后,会看得更清楚。

对于培训机构的影响有3点分享
①对以幼升小,小升初为主的培训机构而言,可能是风暴。
因为这些机构,以前所谓“掐尖”,“培优”,其实是在培养学校能够顺利通过小升初和幼升小的奥数等考试。一旦小升初同步摇号,那原来的教学内容就没有那么明显的用处了。
这项政策出台,目的是“平均化”,比如说,A小学因为生源好,本身实力和对口的初中都很强,摇号后,生源质量的好坏和对口初中实力的强弱就很不确定了,主要看政策落地的力度,当然也需要时间。
②对以中学和高中为主的培训机构,比如好未来,因为初高中本身存在硬性筛选,影响就没那么大。
③对于幼小、小初阶段的素质类培训机构,反而可能会起到正向作用。
怎么讲呢?市场上教育培训需求始终存在,之前因为要参加择校,孩子们的时间分配不过来,那被抑制的部分培训需求可能会赶上一个激活的机会,像象棋、唱歌,这样不刚需的培训,跟其他刚需的文化课的培训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④民办学校的学费,是经过相关部门备案的,是否有影响要看后面政策落实细节,目前没有看到直观的影响。
02
教材管理
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此外,《意见》还强调,“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
03
作业考试模式或重构,仍鼓励“教育+互联网”
《意见》进一步弱化分数,继续提倡“减负”。
在第三部分提到“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提及加强教学管理,“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违规统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
还提到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这表明单纯的互动式作业及单纯的分数都被削弱,那么与这相关的项目或将被重构。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仍被鼓励,但也要加强相关审核机制。这也与此前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的指引一脉相承,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苍蝇蚊子”都进来,监管将成为新常态。这意味着企业进校机会还是有的,但难度加大。
04
家庭教育立法在即,市场或将迎来转机
近年来,家庭教育被屡次提及,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
在该《意见》中更是多次提到家庭教育,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中提及,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此外,还提出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在第24条中,特别提到重视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实际上,K12培训机构也延伸到家庭教育范畴,有教育孩子习惯性格养成的内容,也有辅导孩子做功课的工具,很多创业公司亦选择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此次,《意见》中强化家庭教育,或将引发一波新的生机。
今天小邦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邦栋教育服务平台,随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
我们将会手把手帮助校长把握校区运营方向,构建健康运营环境,帮助校长把学校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型升级,走上蜕变发展之路。
我们一起往下看看是什么!

关于文件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多赘述了,我们先关注一下最重要的一条,看下图。

01
“公民同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小邦摘取其中一段:
“民办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最引发我关注的就是八个字:同步招生、随机录取。
而这个事情的主角有2个:公办校、民办校。
有的校长说,2018年一整年的大整顿都经历了,这8个字跟它比,难道更重要?
我不得不实话实说,是的,很重要,因为它直指培训机构的招生,招生!招生!招生!有多重要,咱们都心知肚明。
那么这个规定下,它给出的改革思路是什么样的呢?
以前的招生模式下:有些学校是可以筛选的,有民办、有公办。
因为可以筛选,学校可以掐尖生源,这样一来,强的小学初中变得越来越好,挤压之下,菜小、菜中变得越来越没人去。家长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盯着手机生怕错过各种入学招生渠道的信息、为了小五班,彻夜排队,只为求一票……
现在改革的模式下:让所有的学校,不管公办民办,统一电脑摇号,超出规定,多1个生源都不行。
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可筛选”带来的诟病,超前教育、孩子嫌负担重、家长为择校怨声载道,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打个比方,我们作为消费者,有时候出现买东西的各种观念,就是选择太多。
家长的择校也是一样的道理,好学校之所以好,就是有“好生源”做后盾,而公办同摇号势必要带来平均化,削弱幼升小、小升初之间的差异,学校天下大同。
让社会,尤其是家长从心理上消除“好学校”和“糙学校”的观念,从根源上改变选拔的机制,遏制择校之风。
政策颁布了,告诉我们,摇号除了车、房,上学校也是适用的。
关于招生“摇号”,其实也不算个新词,咱们校长可以去网上多查资料,看看上海长宁区的相关信息,在长宁区,类似政策已经在公办校实行了一段时间。
那么,公民同步摇号招生,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最表面的影响
原来的指向性筛选规则改变,统一摇号招生,如果严格执行起来,“好学校”和“糙学校”的差别就不那么大了。没有了对生源的掐尖,那些以高升学率,高名校率著称的民办学校,估计会遭受风暴了。
从波及范围来说
直接影响的是民办学校和做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指导的培训机构,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
对于小升初,幼升小是直接规定摇号,特别是对可筛选的小学和初中,影响直接且显著;因为中考和高考的缘故,初中阶段的培训和和高中学校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后边具体细节落地后,会看得更清楚。

对于培训机构的影响有3点分享
①对以幼升小,小升初为主的培训机构而言,可能是风暴。
因为这些机构,以前所谓“掐尖”,“培优”,其实是在培养学校能够顺利通过小升初和幼升小的奥数等考试。一旦小升初同步摇号,那原来的教学内容就没有那么明显的用处了。
这项政策出台,目的是“平均化”,比如说,A小学因为生源好,本身实力和对口的初中都很强,摇号后,生源质量的好坏和对口初中实力的强弱就很不确定了,主要看政策落地的力度,当然也需要时间。
②对以中学和高中为主的培训机构,比如好未来,因为初高中本身存在硬性筛选,影响就没那么大。
③对于幼小、小初阶段的素质类培训机构,反而可能会起到正向作用。
怎么讲呢?市场上教育培训需求始终存在,之前因为要参加择校,孩子们的时间分配不过来,那被抑制的部分培训需求可能会赶上一个激活的机会,像象棋、唱歌,这样不刚需的培训,跟其他刚需的文化课的培训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④民办学校的学费,是经过相关部门备案的,是否有影响要看后面政策落实细节,目前没有看到直观的影响。
02
教材管理
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此外,《意见》还强调,“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
03
作业考试模式或重构,仍鼓励“教育+互联网”
《意见》进一步弱化分数,继续提倡“减负”。
在第三部分提到“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提及加强教学管理,“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违规统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
还提到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这表明单纯的互动式作业及单纯的分数都被削弱,那么与这相关的项目或将被重构。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仍被鼓励,但也要加强相关审核机制。这也与此前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的指引一脉相承,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苍蝇蚊子”都进来,监管将成为新常态。这意味着企业进校机会还是有的,但难度加大。
04
家庭教育立法在即,市场或将迎来转机
近年来,家庭教育被屡次提及,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
在该《意见》中更是多次提到家庭教育,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中提及,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此外,还提出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在第24条中,特别提到重视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实际上,K12培训机构也延伸到家庭教育范畴,有教育孩子习惯性格养成的内容,也有辅导孩子做功课的工具,很多创业公司亦选择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此次,《意见》中强化家庭教育,或将引发一波新的生机。
今天小邦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邦栋教育服务平台,随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
我们将会手把手帮助校长把握校区运营方向,构建健康运营环境,帮助校长把学校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型升级,走上蜕变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