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院建设现状
(一)教师队伍
河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的原则,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在读博士生10人,博士生导师2人。
(二)学科专业
河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目前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三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数学、软件工程
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
(三)教学工作
精品课程:近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坚持教师培养、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并重的原则。我院目前有河北省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五门:数值逼近、数学分析、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工程数学。
教学名师:我院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中青年突贡专家1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3人,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2人。
教改项目和获奖情况:近几年我院主持省级、校级等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30余项。
教学团队:我院有校级教学团队三个:数学教学团队、大学数学教学团队,软件工程教学团队.
(四)科学研究
河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严谨治学,注重教学和科研。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在微分方程方面,利用矩阵论、中心流形等方法讨论了各种微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首次给出了可测链上动力方程逼近解的高阶收敛性结果,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李代数方面,首次提出了n-李代数生成指标,借此解决了“构造3-李代数”的公开问题;在随机优化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多种优化指标,形成了可信性测度理论,该理论属于国际首创,其成果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近900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方面,首次提出了样本熵动态集成学习机方法,其成果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大数据环境下实体解析和查询处理的理论和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学科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人均省级及以上项目1.41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135.81万元;发表SCI检索论文157篇,其中JCR一区论文10篇,二区论文33篇,在科学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本学科有国家级专业学会理事4人,省级专业学会常务理事及以上9人。有8名教师是ESI高被引论文作者,刘彦奎教授连续三年(2014-2016)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体现了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五)人才培养
在师资培养方面,我院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人才强院战略。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师资。近年来引进和接收了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博士生6人,强化了我院教授队伍的整体水平。多年来,学院一直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效果显著。2012-2016年间,共有52人次获得河北省优秀毕业生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本科生在全国建模比赛中,一百多人次获得国家,省一等奖。多名学生代表河北省参加国际数学竞赛,获得好成绩。2名学生获得宝钢奖学金特等奖,多名学生获得宝钢奖学金优秀奖。本科生就业率始终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考研率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六)学科平台
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实验中心,2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筹与优化研究中心、动态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室、智能数据库系统实验室、数据挖掘实验室、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应用数学实验室等以及数学软件、专业服务器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及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齐全,能够满足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需要。
以上内容来自数信学院官方网址【
http://mi.hb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