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吧 关注:2,823,636贴子:16,773,452

半科普帖 - 从一枚Blancpain一窥瑞士制表的工艺细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上作案工具:两个显微镜,一台徕卡相机,一枚宝珀手表
大概先从表盘、表壳、以及机芯的顺序介绍一下各个工艺的流程以及相关的重点在哪里
由于手上的表也并不是顶级表款,但是毕竟宝珀也算是手工制作程度较高并且细节也有一定代表性的品牌,所以也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各路大神补充


IP属地:广东1楼2019-07-13 11:54回复
    直播占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13 12:02
    回复
      别说这小j b表走的还挺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7-13 12:05
      收起回复
        表盘部分
        先是品牌标志的印刷,字母印刷清晰,没有漏墨飞白、墨点溢出等现象,在这种级别的手表出厂检验标准应该也很严格,一般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由于设备原因倍率还是不够高,没法看出具体字母的边缘清晰度如何,只能大概看一下啦)

        高度抛光的12点位置的时标刻度,在只在类似下图的某个角度才会反光,在其它任何方向看都是黑色的

        6点钟刻度,swiss made细小字体的印刷也很清晰,同时也可以看到同样高度抛光的指针

        日历的印刷 - 其实这里放大后是最容易看出破绽的地方之一,可惜设备倍率不够高,目前看起来还不错(这里也可以留意一下表面抛光表现出的数字刻度“3”和上面代表“2”的小刻度的光影变化)

        同样是高度抛光的柳叶形中空指针,在这个倍率下做工无可挑剔,此处工艺最难的部分应该就是指针中间的镂空了,类似宝玑针圆圈处的镂空,也是良率低和最容易翻车的地方(表厂每环节都有最后的QA,不怕)

        重点来了:
        在100x倍率下,每个刻度的边缘依然表现出高度的光滑以及圆弧状的倒角,每个刻度都并不是一刀切的锋利边缘,由于参观过一些表厂,人家说目前瑞士制表业还没有能在如此细节处打磨处完美圆弧倒角的机台设备,也就是说在这种极其细微的边缘位置全部都是纯手工打磨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枚手表可以作为一个代表,去开这么一篇帖子了

        箭头所指处,就是这个刻度最为恐怖的细节


        IP属地:广东4楼2019-07-13 12:11
        回复
          接下来是表壳部分,也是要打算重点讲解的部分
          由于比起表盘与机芯,表壳的关注程度是最低的,而恰恰相反表壳的制作及打磨是各大顶级表厂极为注重的部分,PP曾专门出过一个视频讲解卡特拉瓦系列光滑圆润的表壳是如何制作的,大多数顶级表厂高度抛光的表壳也都是手工制作:用手拿着毛胚表壳在靠近一个旋转的轮子后不停的变换角度与方向,以至于打磨出光滑、均匀的表面,这个过程也是很考验制表师的技艺以及耐心,整个过程中手的力度要保持的非常均匀,不然稍有不慎某个地方用力过大就会磨出一个轻微的凹陷,整个表壳就不良品报废了。
          同样也是某大佬自己的说法,每个顶级表厂连表壳抛光工艺的抛光膏都是自制的,甚至还能体现出肉眼不可见的抛光光洁度的不同,而且表厂中认为高度抛光的表面一旦被用手触摸到—无论多轻微,都会留下肉眼不可见的痕迹,所以表壳在抛光完后续的所有工艺流程中再也不会有用手直接接触表壳的动作了(把带手指套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佩服)
          所以,我不认为在表壳处理工艺这个如此重要的地方被忽略,所以下面要大篇幅的讲一下了,下面上一张图看看表壳制作工艺的部分剪影


          IP属地:广东5楼2019-07-13 12:37
          回复
            表壳部分
            首先先来两张表侧半侧着拍的照片,注意一下“光洁可人”的表壳
            在多数场合,大部分人看不到表盘上的logo,也看不见背后的机芯,所谓的辨识度在一定距离上也化为乌有,只能大概看到一只表的样子,而一个光洁无暇,温润优雅的表壳,正是这只表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级感”,用来形容人来说就是相当于“气质”了
            就算是一个不懂表的人看到明晃晃的表壳,大概也会嘀咕一句“嗷,这个人带的表看起来不便宜啊”
            所以,表壳的工艺从来都不能作为一个被忽略的部分


            宝珀经典的双层表圈,据了解这里是表圈工艺比较难的部分,在表圈圆弧处抛光后还要拿着一个小木棍不断沿着两层表圈形成的沟壑绕着圈摩擦,以至于整个“沟壑”的底层也都是被抛光到的(说实话看下图能看出来这个双层表圈也真是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拍照前应该清洗一下的。。)

            表壳与表耳的连接处的刻字,做工良好

            从侧面看表壳,双层表圈以及表壳和后盖形成了段落分明的结构,非常具有层次感,这个角度也正是坐着时正装袖口处容易看到的角度,也是非常考验表厂外壳设计功底的部分。
            可以看到在这里宝珀除了作出段落分明的层次感外,整个表壳还以一个圆润的弧度向内延伸,到了后盖处的直径明显比上表圈的直径小很多,整个表壳侧面呈现出一个“倒梯形”的结构,这也让整个手表看起来更加轻薄,更加贴合手腕,更加缩小的内层同时也避免了出现“挤着肉”的佩戴情况,让整个手表的佩戴看起来更加自然、舒服。从此可以看到宝珀在经典系列外壳设计哲学与实用结合的深厚功底。


            IP属地:广东6楼2019-07-13 13:09
            回复
              接下来说说表壳制作工艺的细节部分
              如下图,可以看到,表壳与表耳结合处的过度非常自然、柔和,表耳顶端圆润的打磨与整体圆润的表壳相呼应,可以看到表耳的弧形曲线并不是规则的,甚至有些地方弧度的圆滑度还有一些小小的缺陷,估且就把它看作是手工打磨的误差吧。
              下图箭头所指处的这个小的折角应该算是比较费劲的部分,同样要拿木质的小锉刀反复打磨逐渐深入,并且要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看到这个折角向上延伸时的弧度过度有一个略微的凸起,依然不是完美的弧度,这些其实也算做是手工打磨的误差吧,看来我猜的没错,这个造型怪异的表耳应该就是整个表壳制作过程中最容易翻车的部分了。

              从背面看一下这个表耳,这里的难点应该就在表耳与表壳衔接的那个转角,以及表耳顶端用以插入耳针的圆弧的转折,同样是折点,同样要拿木头搓反复深入,这张背面的图放大可以看到,下图表耳顶端表带结合处以及右侧的弧度延伸明显呈现出了轻微的不规则性,这都是手工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然后就是这个表冠结合处了,也应该算是一个个小小的难点,不过这里看起来还是很ok,并没有出现像表耳处那样明显的手工痕迹。

              另一个角度再看一下表耳结合处,这张看只是转角处看起来还很好,不像第一张那样,一到弧度延伸的地方就露馅了。弧度弧度弧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起来这个表壳整体制作中最难的不是直线,不是转角,而是弧度啊


              IP属地:广东7楼2019-07-13 13:32
              回复
                接下来就到了大家最爱的机芯环节了,宝珀的机芯打磨一直是业界良心这个是公认的,接下来就仔细的讲一下细节吧
                首先讲一下大家普遍比较喜欢的倒角,这个无论是机芯夹板边缘,还是螺丝、宝石轴孔,这款1151机芯的倒角无处不在,如下图一个大整体的观感,可以看到无论是所有夹板的边缘,还是夹板螺丝、自动陀轴承、宝石轴孔,明晃晃的倒角熠熠生辉,再看到22K黄金自动陀上立体感如此明显的水波纹纹理,整个机芯可以说是非常美丽了。

                接下来进入大倍率模式,明亮的圆弧倒角,手工打磨的高度抛光,和有些一刀切的斜角边缘形成明显对比

                两个夹板的尖角边缘,明亮的抛光,尤其下面那个尖角处手工痕迹明显

                倒角的弧度过度以及某个小尖角,完美的手工痕迹,完美的划痕。。


                IP属地:广东8楼2019-07-13 13:49
                回复
                  好,顶一个。


                  IP属地:西藏9楼2019-07-13 14:02
                  回复
                    调了一个极其浓郁的颜色,发现还挺好看
                    图中圈出来部分圆润、明亮的倒角,可以说是很明显了,同时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些小齿轮上细密的同心圆纹理

                    自动陀上的JB字样,说实话这个字体机器加工痕迹就明显了,这机床走刀的纹理,可能宝珀也觉得纯手工去刻这几个字成本太高了吧

                    自动陀的纹理,没想到自动陀看起来那么光滑,实际上表面却是拉丝的?

                    自动陀轴承螺丝,螺丝依然是高度抛光的表面以及边缘圆滑的倒角,这个陶瓷轴承的滚珠也挺亮啊。

                    放大了看,可以看到一字螺丝的倒角不仅是外圈,甚至一字直线两侧也有,同时螺丝孔也有一个圆滑的倒角,然后就是星星点点的加工痕迹了


                    在这里可以看到,可变惯性摆轮的外圈也是高度抛光的,然后摆轮臂却是喷砂工艺,不像朗格整个摆轮全部都是高度抛光的,据说朗格的摆轮由于整体全部手工抛光,导致动平衡很难调,所以更喜欢用传统的大钉摆来矫正。怀表时代摆轮制作工艺较差,动平衡难做,所以喜欢用一圈钉子的摆轮,增加重量便于矫正,同时由于重量原因也无法将摆频做到很高。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硅游丝,下面抛光的擒纵轮,以及底层夹板细腻的珍珠纹和一些表面抛光与边缘倒角的螺丝。


                    IP属地:广东10楼2019-07-13 14:08
                    回复
                      @趋于的山谷 不知道可否申个精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7-13 14:17
                      回复
                        高水平贴,学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7-13 16:52
                        回复
                          支持一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13 17:11
                          回复
                            可以可以,我也挺喜欢宝珀的款式的,就是太贵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7-13 20:04
                            回复
                              毕竟天地良心珀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7-13 2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