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4.43
大家好,我是苏楷洋(2018级应化,转入城乡规划),也是无形画室的学员之一,很荣幸可以为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希望可以为学弟学妹们转建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
关于建院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学科实力我不再赘述,之前几届学长的经验分享中已有所介绍,但在转系前还是建议大家充分了解意向专业,想清楚“这个专业究竟适不适合自己?”“自己为什么要转专业?”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一开始对目标缺乏深刻认知,人云亦云的参加转建考试,就很容易会造成“三分钟热度”,“摇摆不定”“干劲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后期画工陷入瓶颈期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迷惘与焦虑,甚至导致中途放弃。每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同学并没有充分了解建院,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来画室报名了,最后却发现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从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关于画室选择,同济大学周边规模较大的画室有无形,壹号两家。我个人自然是力挺无形画室(“强大无需证明”),每年转建成功率和人数基本上都是遥遥领先其他画室,就拿今年来说,转建考试前十名占了六个,超过其他画室总和。无形画室的两位老师经验都十分丰富,带过很多届转建学生,可以为学员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指导(这都是历届学长学姐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教学风格上,张老师比较严谨认真(很少说课外话题),李老师则相对幽默风趣(经常说一些段子改善课堂氛围),二者互为补充,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画室的氛围也比较理想,安静而不压抑,大多数时候进入画室都能看到学员在认真的画画,“插科打诨”的状况很少发生(我是从知乎的帖子中听说无形的,第一次来画室试听就被这种氛围“感染”了,良好的画室氛围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学员,使其保持专注从而提高作画效率)。
转建考试的流程及评分标准可以在网上查到各种资料(画室也有),大致是大一上半学期绩点、素描各占30%,笔试(速写和平面图)占25%,面试占15%,相关的准备工作及注意要点我会在下文详细介绍:
绩点:这一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绩点相差0.5换算成素描成绩就是10分,尤其是美术功底不太好的同学更要抓住这一环节确立起一定的领先优势,才不会在接下来的笔试与素描比拼中被甩开(不过个人认为不同专业课程数量、难度不同,按平均绩点量化不一定合理,不知道学校方面是不是有其他补救措施…)我大一上半学期的绩点是4.43,在画室大致算是中上水平(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今年普遍偏低),如果是对自己素描水平没有太大把握的同学绩点最好不要低于4.0。 关于在大一上半学期刷高绩点的窍门,之前学长的经验分享里已有所介绍,总之再强调一下对不同课程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有侧重性,某些科目比如军理(0.5),形政(1),所有学分加起来都不见得有高数(5)一门高,在复习时适当取舍是十分重要的。(仅对平准水平的学生适用,学霸请无视)
素描:大致上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就没问题,最好是第一个学期就来报名先打好基础,寒假过后就开始画照片了,临考前几周会带着大家画往年考题(照片5~6个静物,自由构图,详情可前往画室咨询),考前一周左右主要是单体临摹,默写,进一步熟悉各种材质物体的表现手段。如果来得晚一点也不用担心,我是寒假过完才过去的(刚开始因为基础不好跟不上进度有点懵逼),不过老师会根据个人情况安排进度,你也可以适当旷一些水课去补一下之前落下的课,还是可以跟上大部队的。素描的练习大致还是熟能生巧,来的较早的学员的排线明显比新来的要娴熟,效率也更高(线条不一定排的越多越出效果),作画速度也要快很多。很多窍门手法光看老师画显然是理解不了的,自己一画就手残,还得靠自己多练多去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来到画室到最终考试,大多数无形学员都会画完3~4袋纸,作画的手感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得到并保持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0ba270af903918fd7d13dc2613c264b/7f5febf81a4c510fda6492f06e59252dd52aa55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d69c23d92a60595210e1121836342d/595fad345982b2b7f57b492e3fadcbef77099b0b.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87b492e3fadcbef01347e0e9cad2e0e/05e1af51f3deb48fc48dd134fe1f3a292cf5780b.jpg)
笔试:主要是速写和平面图。速写都是提供照片照着画就行(注意透视和疏密关系,适当表现材质)平时在寝室多练习一周至少抽空画个2~3张,画完拿到画室让老师改。平面图考察的形式不一(去年是古城平面图设计,今年是海岛鸟瞰图和厕所设计),老师会提供一些材料回寝室照着临摹就行,稍微有点概念就差不多了毕竟大家都不是专业的,主要为了考察建筑素养不会死扣格式等细节问题的。
面试:这个还是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下的,先想象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你为什要转专业以及你对建院这几个专业是怎样理解的……总之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回答都提前想好,也可以提前写成稿子(最好准备中英两份,有时会有英语提问),在面试前几天抽空多看几遍背熟(注意最好不要让老师觉得你在背稿子那样效果不好,适当做一些临场发挥加一些过渡性的转换词句让你的稿子背起来更口语化),还有就是像学长建议的那样,多观察身边的建筑尤其是建院那四栋楼的建筑特点,从外形,材料,风格,给人感受等几个角度分析(我就被考了C楼)注意室内室外都可能考到都要准备(具体怎么分析网上查同济建院B/C楼有现成的PPT可以参考一下)最后强调一点就是真被问到没有准备而且没有把握答好的问题时,最好不要硬着头皮给老师瞎掰,往届有很多对自己演讲水平“蜜汁自信”的学长在这里栽跟头,要尽可能的避免尬场的局面。(大多数老师还是比较和蔼可亲的,我那一组也是,最后问了一堆很日常的与专业无关的问题,不必紧张正常作答即可)
以上就是我的转专业分享,还有很多信息资料来不及整理大家可以前往画室进一步咨询两位老师。最后祝学弟学妹都可以转建成功,成为我们的一员!
大家好,我是苏楷洋(2018级应化,转入城乡规划),也是无形画室的学员之一,很荣幸可以为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希望可以为学弟学妹们转建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
关于建院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学科实力我不再赘述,之前几届学长的经验分享中已有所介绍,但在转系前还是建议大家充分了解意向专业,想清楚“这个专业究竟适不适合自己?”“自己为什么要转专业?”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一开始对目标缺乏深刻认知,人云亦云的参加转建考试,就很容易会造成“三分钟热度”,“摇摆不定”“干劲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后期画工陷入瓶颈期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迷惘与焦虑,甚至导致中途放弃。每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同学并没有充分了解建院,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来画室报名了,最后却发现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从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关于画室选择,同济大学周边规模较大的画室有无形,壹号两家。我个人自然是力挺无形画室(“强大无需证明”),每年转建成功率和人数基本上都是遥遥领先其他画室,就拿今年来说,转建考试前十名占了六个,超过其他画室总和。无形画室的两位老师经验都十分丰富,带过很多届转建学生,可以为学员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指导(这都是历届学长学姐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教学风格上,张老师比较严谨认真(很少说课外话题),李老师则相对幽默风趣(经常说一些段子改善课堂氛围),二者互为补充,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画室的氛围也比较理想,安静而不压抑,大多数时候进入画室都能看到学员在认真的画画,“插科打诨”的状况很少发生(我是从知乎的帖子中听说无形的,第一次来画室试听就被这种氛围“感染”了,良好的画室氛围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学员,使其保持专注从而提高作画效率)。
转建考试的流程及评分标准可以在网上查到各种资料(画室也有),大致是大一上半学期绩点、素描各占30%,笔试(速写和平面图)占25%,面试占15%,相关的准备工作及注意要点我会在下文详细介绍:
绩点:这一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绩点相差0.5换算成素描成绩就是10分,尤其是美术功底不太好的同学更要抓住这一环节确立起一定的领先优势,才不会在接下来的笔试与素描比拼中被甩开(不过个人认为不同专业课程数量、难度不同,按平均绩点量化不一定合理,不知道学校方面是不是有其他补救措施…)我大一上半学期的绩点是4.43,在画室大致算是中上水平(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今年普遍偏低),如果是对自己素描水平没有太大把握的同学绩点最好不要低于4.0。 关于在大一上半学期刷高绩点的窍门,之前学长的经验分享里已有所介绍,总之再强调一下对不同课程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有侧重性,某些科目比如军理(0.5),形政(1),所有学分加起来都不见得有高数(5)一门高,在复习时适当取舍是十分重要的。(仅对平准水平的学生适用,学霸请无视)
素描:大致上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就没问题,最好是第一个学期就来报名先打好基础,寒假过后就开始画照片了,临考前几周会带着大家画往年考题(照片5~6个静物,自由构图,详情可前往画室咨询),考前一周左右主要是单体临摹,默写,进一步熟悉各种材质物体的表现手段。如果来得晚一点也不用担心,我是寒假过完才过去的(刚开始因为基础不好跟不上进度有点懵逼),不过老师会根据个人情况安排进度,你也可以适当旷一些水课去补一下之前落下的课,还是可以跟上大部队的。素描的练习大致还是熟能生巧,来的较早的学员的排线明显比新来的要娴熟,效率也更高(线条不一定排的越多越出效果),作画速度也要快很多。很多窍门手法光看老师画显然是理解不了的,自己一画就手残,还得靠自己多练多去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来到画室到最终考试,大多数无形学员都会画完3~4袋纸,作画的手感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得到并保持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0ba270af903918fd7d13dc2613c264b/7f5febf81a4c510fda6492f06e59252dd52aa55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d69c23d92a60595210e1121836342d/595fad345982b2b7f57b492e3fadcbef77099b0b.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87b492e3fadcbef01347e0e9cad2e0e/05e1af51f3deb48fc48dd134fe1f3a292cf5780b.jpg)
笔试:主要是速写和平面图。速写都是提供照片照着画就行(注意透视和疏密关系,适当表现材质)平时在寝室多练习一周至少抽空画个2~3张,画完拿到画室让老师改。平面图考察的形式不一(去年是古城平面图设计,今年是海岛鸟瞰图和厕所设计),老师会提供一些材料回寝室照着临摹就行,稍微有点概念就差不多了毕竟大家都不是专业的,主要为了考察建筑素养不会死扣格式等细节问题的。
面试:这个还是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下的,先想象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你为什要转专业以及你对建院这几个专业是怎样理解的……总之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回答都提前想好,也可以提前写成稿子(最好准备中英两份,有时会有英语提问),在面试前几天抽空多看几遍背熟(注意最好不要让老师觉得你在背稿子那样效果不好,适当做一些临场发挥加一些过渡性的转换词句让你的稿子背起来更口语化),还有就是像学长建议的那样,多观察身边的建筑尤其是建院那四栋楼的建筑特点,从外形,材料,风格,给人感受等几个角度分析(我就被考了C楼)注意室内室外都可能考到都要准备(具体怎么分析网上查同济建院B/C楼有现成的PPT可以参考一下)最后强调一点就是真被问到没有准备而且没有把握答好的问题时,最好不要硬着头皮给老师瞎掰,往届有很多对自己演讲水平“蜜汁自信”的学长在这里栽跟头,要尽可能的避免尬场的局面。(大多数老师还是比较和蔼可亲的,我那一组也是,最后问了一堆很日常的与专业无关的问题,不必紧张正常作答即可)
以上就是我的转专业分享,还有很多信息资料来不及整理大家可以前往画室进一步咨询两位老师。最后祝学弟学妹都可以转建成功,成为我们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