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孝仪虽然儿子当了皇帝,但她生前没当上皇后只当到皇贵妃,皇后是死后追封的;孝贤、那拉虽然儿子没当上皇帝,但她们生前当上了皇后;所以,孝贤、那拉生前物质待遇比孝仪好很多。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从乾隆元年到乾隆40年,大清的GDP是不断上涨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生活水平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高。
虽然乾隆朝后宫的基本工资,比如皇后一年1000两,皇贵妃一年800两,没有上涨。但谁都知道,基本工资只占物质待遇的很小一部分。
乾隆盛世,乾隆盛世,皇帝由雍正换成了乾隆,大清就是盛世了?当然不是,这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很遗憾,孝贤死于乾隆13年,她当皇后的时候恐怕没有看到真正的乾隆盛世。那拉当皇后的时候,乾隆朝算是有了一些进入盛世的迹象。但乾隆朝的巅峰(也是大清在洋务运动前的巅峰)是在孝仪时期。
“皇室支出规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万到150万两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后大约200万两。”(《乾隆皇帝的荷包》)
孝贤时期,乾隆朝皇室支出(皇室支出的范围大于皇宫支出)每年大约100万两。孝贤皇后时期,不管是大清国库还是乾隆的私库,都还比较穷,孝贤皇后也比较节俭(虽然乾隆、孝圣花钱大手大脚)。
那拉时期,乾隆朝皇室支出每年100万-150万两。如果不算最后一年多的冷宫生涯,那拉皇后的物质待遇确实比孝贤皇后好很多。
孝仪时期,乾隆朝皇室支出每年大约200万两。令懿皇贵妃不是皇后,但乾隆也没立别的女人当皇后,她在后宫的物质待遇仅次于乾隆、孝圣。
孝仪时期后宫的生活水平,是那拉时期的1倍多,是孝贤时期的两倍。
比较孝贤、那拉、孝仪的生前物质待遇,实际上是孝仪最好,那拉次之,孝贤最差。
孝贤、那拉生前物质待遇比孝仪好很多?是吗?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从乾隆元年到乾隆40年,大清的GDP是不断上涨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生活水平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高。
虽然乾隆朝后宫的基本工资,比如皇后一年1000两,皇贵妃一年800两,没有上涨。但谁都知道,基本工资只占物质待遇的很小一部分。
乾隆盛世,乾隆盛世,皇帝由雍正换成了乾隆,大清就是盛世了?当然不是,这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很遗憾,孝贤死于乾隆13年,她当皇后的时候恐怕没有看到真正的乾隆盛世。那拉当皇后的时候,乾隆朝算是有了一些进入盛世的迹象。但乾隆朝的巅峰(也是大清在洋务运动前的巅峰)是在孝仪时期。
“皇室支出规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万到150万两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后大约200万两。”(《乾隆皇帝的荷包》)
孝贤时期,乾隆朝皇室支出(皇室支出的范围大于皇宫支出)每年大约100万两。孝贤皇后时期,不管是大清国库还是乾隆的私库,都还比较穷,孝贤皇后也比较节俭(虽然乾隆、孝圣花钱大手大脚)。
那拉时期,乾隆朝皇室支出每年100万-150万两。如果不算最后一年多的冷宫生涯,那拉皇后的物质待遇确实比孝贤皇后好很多。
孝仪时期,乾隆朝皇室支出每年大约200万两。令懿皇贵妃不是皇后,但乾隆也没立别的女人当皇后,她在后宫的物质待遇仅次于乾隆、孝圣。
孝仪时期后宫的生活水平,是那拉时期的1倍多,是孝贤时期的两倍。
比较孝贤、那拉、孝仪的生前物质待遇,实际上是孝仪最好,那拉次之,孝贤最差。
孝贤、那拉生前物质待遇比孝仪好很多?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