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大科鉴吧 关注:88贴子:627
  • 0回复贴,共1

玉器鉴定: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文如意-广州中大科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文如意
成交价: RMB 7,820,000
年代:清乾隆
材质:白玉
寸: 长33.5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此柄如意材质上乘,玉质莹润通透,内含光华,入手温润,腻如琼脂。以此美玉整块打造,背面通体掏空,打磨光润均匀,造型规制严谨,雕工洗练流畅,线条典雅优美,落落大方。如意头上阴刻御题诗,尾部刻回纹为饰,绝少繁缛雕工,但工艺精湛令人瞠目,足以体现盛世玉匠之能。用整玉雕琢而成的如意,无论收藏价值还是工艺难度都为最高级。
“如意”最初的实用用途为搔杖,搔痒可如人意,故名“如意”。如意一词来源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佛教的持器之一,僧人讲经问道时传递以表示授权主讲。后来逐渐演变为贵族豪门在掌中把玩的装饰之物,清淡时手执如意直指四座,潇洒风雅,故又称“执友”、“谈柄”;因常不离手而又称“握君”。清代如意基本摆脱了实用用途,如意被视为吉祥瑞器,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乾隆帝尤喜如意,曾作有诗云“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乾隆三十年后,历次进贡中无不有如意。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各式如意近三千柄,但凡属清宫皇家御用物品,以铭刻御题诗文者为最高,此件如意正是清宫如意中最高等级的乾隆帝御用之物。
如意头雕琢为灵芝云头状,其上镌御题诗云:“屡有如意咏,兹复思其义。意盖近乎情,同为性之次。性固无不善,情乃善恶厕。习远使之然,可轻言如意。如善得佳朋,如恶非美事。告欲如意者,致知圣经备。乾隆壬寅御题”。尾落“古香”、“太”二单框篆书款。配穿绳。
乾隆壬寅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第一部《四库全书》正是在该年初缮写完成并装潢进呈,乾隆皇帝在大喜之下于二月赐宴《四库全书》总裁等官员,并陆续誊写数部,于南北七阁文溯、文渊、文澜、文津、文源、文宗、文汇阁中收藏。乾隆帝非常重视此部卷帙浩繁的官修丛书的修编工作,从酝酿到修成,始终参预其间,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帝均一一过问,亲自安排。这正是因为他对于这部丛书寄予厚望,一方面用以显示盛世昌隆,国力强大;另一方面,借修缮此书弘典倡经,稽古右文,以圣人之言教化万民。此御题诗正在此背景下诞生,以咏如意为表,探讨如何“如意”的更深层次问题:人之性本无善恶,善加教化始知之,“告欲如意者,致知圣经备”。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于文教的观点。此御题诗镌刻于如意之上,咏物抒意,与如意本身结合的恰到好处,使此件如意具有了远高于观赏摆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在乾隆朝众多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抚此如意,不禁使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竞投本件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号牌。


1楼2019-07-18 15: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