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陈氏吧 关注:44贴子:295
  • 0回复贴,共1

明清诸城耆老雅集考:清初“百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朝入关后,曾有一段时期严禁结社集会。但进入康熙朝后,随着残明势力潮息烟沉,相关禁令也渐次松弛,徒有空文。本来大乱之后易为治,加之社会经济也有所恢复,赋税空前减轻,时运际会,诸城耆老、文人集会,也出现历史高峰。康熙朝诸城耆老、文人集团,其数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文化活动之活跃,不仅在山东,就是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前明耆老雅集,多是绅士阶层,没有科名、官职甚至“不乐游邑庠”的乡老董某是特例。清初没有科名、功名甚至不应科举的处士不仅不必自惭形秽,甚至多了一顶“遗民”桂冠;有科名者更是进退裕如。这是清代前期士子阶层空前增多的原因。诸城在胶南、五莲划县之前,辖境广大,有州郡规模,自然数量更多。潍河冲积平原、自古农业发达,山海之出产亦甚丰富,谋生不难;大家巨族,冠盖相望,多好招揽文士;又有秦、苏二台,韩信之坝,卢、常、玉、马耳、五莲、九仙、卧象、石屋诸山和铁沟、放鹤等众多私人园林为活动场地,自然雅集频繁。这又极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以东武西社之长张肃后人为例,张侗而下三代,“四逸”、“三黄”之外,有诗传世者,尚有数十人。
康熙三十二年正月,李澄中回乡小住后再入北京,父老饯别,李澄中作《癸酉上元后二日再入长安留别饯送诸君子》,有“更有二十五老者,肴核错列沙洲旁”之句。此时若王乘箓、丁耀亢、丘志广、丘石常、刘翼明、冯世巩、臧允德、隋毓甲、李述中、李让中、二杨(杨蕃、杨蕴)等早已物故。
康熙四十二年王钺去世时(明末清初诸城即使数五老,不能遗丘志广、王钺二人),张侗作《甲申春王任庵先生归葬潍水上代十八老人作挽歌》:“香山一社从来少,近比香山社倍之。自与先生为永别,老人无复出山时。”此时赵清、李澄中等也已先后去世。白居易香山九老为九老会原创,慧远庐山白莲社为十八人,东武十八老如果会齐,可以戏称为白莲社(当然不是净土法会)。
关于清初诸城耆老雅集,晚近有“十老”之说,不知起自何氏。大致以丁耀亢、王秉箓、刘翼明、李澄中、张衍、张侗、邱元武、徐田、隋平、赵清十人为清初诸城遗民集团的代表,并说他们曾结白莲、鸡豚等社,这些说法,与说“不乐游邑庠”的董生是在翰林院供职甚至任国家重要考试考官的董其昌一样,缺乏文献根据,或者就是望文生义,无限上纲,于清初诸城人文,所见亦不广。有可能造成对清初诸城文化理解和研究的误导。
所谓“十老”中,王乘箓明崇祯六年就去世,想当遗民也不及。其他人除了张衍、张侗兄弟、徐田、赵清与新朝功令很少或无瓜葛外,都称不上遗民。以被推为“十老”之首的丁耀亢为例,甲申之际不仅自己率先降清,还劝别人(如刘泽清)早留后路。其不屑名节,权奇多事,至老未改。如果是论文学成就,较十老中成员著者也大有人在,如丘志广、邱海石父子。丘志广甚至是清代诸城理学的开山。被列为“十老”的赵清以孝行名,传诗不多,曹郐上下的水平。再就是被列为十老者,有些根本不能同时称“老”。从李澄中《王钟仙遗稿序》看,他根本就没见到过活着的王乘箓。丁耀亢康熙八年去世,不过七十一岁,大张侗三十五岁,大隋平四十七岁,论乡亲戚谊,丁也是前辈。去年春天诸城市诗词协会成立时,邀我回乡为嘉宾顾问,并安排发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青年人的组织,想着实勉励几句。现场从主席台往下一看,济济一堂中,固有年轻人,但以耆老居多,有我中小学师长、还有戚谊中的长辈,想起来至今惶恐。在宗法森严的清代,你让张侗、张衍、隋平二三十岁青壮与七八十岁长辈同称老,其心安乎?而让已死之鬼与尚未出世者同社称老(隋平在王乘箓去世后十二年出生),岂非魔幻历史主义?至于所谓白莲社、鸡豚社,与所谓诗酒社、文酒会一样,不过聚会的代称,而非如“东武西社”一样特指。即使所谓九老会,到会者也未必正好九人。今日九老会与明日九老会的人员亦不必相同。如果以十为虚数,随便说说,形容清初诸城遗民、耆老之多,是可以的。没必要把十老作为严格概念,更没必要把人员个个落实。
宋元丰中,洛阳邵雍、程氏兄弟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要求入会者都在七十以上,司马光才六十多岁,可能因有特殊贡献,也被允许入会。最终到会者十三人。明清诸城在“社”而称老者,六十以下,也尚未见到。
自古耆老聚会,用九数者多,且相沿为故事,用十数者极少。盖因十为满数,而满则招损。更何况风烛摇曳的老人。
康熙时诸城为九老会者也有几次。康熙二十九年,张英(字彦公)筑新圃成,邀请八位老人聚会,张衍作《庚午六月,彦公侄筑圃新成,集牛仲青、徐栩野、隋默公、窦承庵及家弟石民、子云、白峰,皆鬓发皤皤,天和自爱,酒余,各纪以诗》,诗题中提到的八人加上作者,恰好九人。王翰《同李象先、王屋山、张石民、杨辅峭、赵壶石饮邱嵋庵铁园》诗,王翰、李象先、王咸炤、张侗、杨涵、赵清六人,再由东道丘氏父子叔侄兄弟中出三位,又能凑足九数。且此会肯定在康熙三十三年赵清去世之前。只是李、杨不是诸城人。张映初《九日游铁园题壁》诗自注云:“戊子九日,铁园主人曾招先大父作九老之会。”戊子为康熙四十七年,张侗有《九日铁园》诗,可能作于此时。张侗《其楼文集》有《石梁九老图小记》(石梁在马耳山附近),与此又不同时同地。至于九数之外,有余不足的耆老聚会,有案可查者,以十百计。与会人员交错递补,自然也数以百计,这还不算县外、省外众多闻风而至,以类相聚的侨寓、旅居者和方外人士。
——转载:通灵唯心博客


IP属地:山东1楼2019-07-22 10: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