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戈武吧 关注:23贴子:193

否定“陈家沟发源地”的铁证

收藏回复

  • 58.60.229.*
[A]. 请看杨氏拳谱:第一段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预备起势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 (单鞭提手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再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十字手 第二段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辇猴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扇通臂24.撇身捶25.进步搬揽捶26.揽雀尾27.单鞭28.云手29.单鞭30.高探马 第三段31.左右分脚32.转身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式39.右打虎式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42.左蹬脚43.转身右蹬脚44.上步搬揽捶45.如封似闭跨虎46.十字手 第四段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雀尾51.单鞭52.左右玉女穿梭53.上步揽雀尾54.单鞭55.云手56.单鞭57.下势 第五段58.金鸡独立59.左右倒辇猴60.斜飞式61.提手上势62.白鹤亮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扇通臂66.转身白蛇吐信67.上步搬揽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单鞭 第六段73.十字腿74.进步指裆捶75.上步揽雀尾76.单鞭77.下势78.上步七星79.退步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82.上步搬揽捶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势  
[B]. 请看唐村千载寺十三势拳谱:起势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搬拦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单鞭 肘底看捶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扇通背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起脚 转身蹬一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 披身 踢一脚 蹬一脚 上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单鞭 玉女穿梭 单鞭 云手 下势 更鸡独立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扇通背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莲 上步指裆捶 上步揽雀尾 单鞭 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脚摆莲 弯弓射虎 上步揽雀尾 双抱捶  
唐村千载寺十三势拳谱和杨氏太极拳是不是几乎一样?  
[C]. 请看陈氏拳谱:1、预备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鹤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10、前螳拗步11、楼膝拗步12、再收13、前螳拗步14、掩手弘锤15、金刚捣碓16、披身捶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双推手20、三换掌21、肘底捶22、倒卷宏23、退步压肘24、中盘25、白鹤亮翅26、搂膝拗步27、闪通臂28、掩手弘捶29、大六封四闭30、单鞭31、云手32、高探马33、右擦脚34、左擦脚35、左蹬一跟36、前螳拗步37、神仙一把抓38、翻身二起脚39、兽头势40、旋风脚41、右蹬一跟42、掩手弘捶43、小擒打44、抱头推山45、三换掌46、六封四闭47、单鞭48、前招49、后招50、左右野马分鬃51、大六封四闭52 、单鞭53、双震脚54、玉女穿梭55、懒扎衣56、六封四闭57、单鞭58、云手59、摆莲跌60、左右金鸡独立61、倒卷弘62、退步压肘63、中盘64、白鹤亮翅65、搂膝拗步66、闪通臂67、掩手弘捶68、大六封四闭69、单鞭70、云手71、高探马72、十字摆莲73、指挡捶74、白猿献果75、小六封四闭76、单鞭77、雀地龙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脚81、当头炮82、金刚捣碓83、收势。  
大家看看,杨氏拳谱和陈氏拳谱相差十万八千里,就没有几个相同的招势呢?而杨氏拳谱为什么和明朝博爱唐村千载寺十三势拳谱几乎一模一样呢?谁能回答?  
[D]. 如果杨氏改编了陈氏拳,那杨氏怎么可能改编到几乎同明朝千载寺十三势一模一样呢?天下没有这么巧合的事,再说杨家从来不承认是改编了陈氏拳,且只承认学于陈长兴。大家想想啊!可见,杨露蝉在陈家沟学的是十三势,不是学的陈氏拳。 
博爱唐村千载寺资料:几乎和杨氏太极一模一样的十三势在陈王庭前三代以前也就是明朝的博爱唐村千载寺太极宫就有了。陈王庭舅舅去千载寺学习十三势,又介绍陈王庭等三表兄弟一起去千载寺拜师学习十三势,这是否定“陈家沟发源地”的铁证。


1楼2009-08-02 00:09回复
    • 58.60.229.*
    什么是太极拳?以中国上古时代伏羲氏太极阴阳理论指导创编的拳术叫太极拳。古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没有这一条不能叫“太极拳”。象韩国的跆拳道也有太极几章,也很精彩,但没有太极阴阳理论,不能叫“太极拳”。形意拳是伏羲氏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创编的,“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也。”八卦掌是伏羲阴阳八卦理论指导创编的,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看今天的太极拳,种类繁多,我认为主要分两大类:1、流行太极拳 这一大类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主要有赵堡、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2、奇异太极拳 这类太极拳不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有的比张三丰十三势还古老,历史还悠久,还有是张三丰本人没创编十三势以前收集整理的内家拳,流传于民间少数人中。由于传人保守,没有广为传播,不能让人们认识,所以,这类太极拳虽也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但没有十三势理论,生命力弱小,几乎快要消失了。由此可见十三势的重要性,十三势理论给太极拳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太极拳能流行今天,功劳很大。故我认为太极拳创始人不是那么重要,但十三势创始人是何等重要!  
    有人认为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有人认为是陈王庭,还有人认为两者都不是,远古就有。张三丰创编了太极十三势,陈王庭创编太极养身功,到底十三势和养身功两者哪个是太极拳呢?历史专家也说不清,道不明。杨武吴孙与十三势很接近,陈式和赵堡与养身功很接近,但杨武吴孙及赵堡尊张三丰,只有陈氏尊陈王庭,赵堡虽然与养身功接近,但赵堡传人说是张三丰创,王宗岳、蒋发传下来的。据颜紫元考证,现代赵堡拳与蒋发到陈清萍的拳不一样,是陈清萍徒弟结合十三势和通臂拳创编的,现代陈氏拳是陈有本结合十三势、通臂拳及炮锤创编的。杨露蝉向陈长兴学的是十三势,不是学的陈有本创编的拳,所以现在杨氏拳和陈氏拳相差很大,不是有人说的杨氏修改了陈氏拳。这么多历史问题,谁也解不开。麻烦大家再去找证据,不要瞎争瞎吵,好吗?现在太极拳史可以查到陈王庭前三代了,博爱唐村千载寺道人教陈王庭舅舅十三势,陈舅舅又介绍陈王庭和陈王庭二位表哥三人一起到千载寺学十三势,十三势是太极拳的母拳。在<<太极拳论>>出现后,拳术界才进入由其它拳改名为太极拳的时代,好象一下子地下冒出好多太极拳。  
    我对太极拳史一个评论:太极拳是纳百川而成江海,是中国数代人在社会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独创,但不否认个别人的贡献。首先,没有伏羲的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就肯定没有“太极拳”这个名字,那太极拳这种拳术只能是“内家拳”“十三势”“赵堡街架”“陈氏拳”“绵拳”“柔拳”“杨氏拳”“武氏拳”“吴氏拳”“孙氏拳”等多种名字,也肯定不会出名,只能象其它一般拳术随时可能消失,太极拳借伏羲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之名气,生命力才如此旺盛,伏羲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太极拳的功劳伏羲第一!十三势的创编者排在第二,各式流行太极拳都是其它拳术与十三势综合的结果,没有十三势的影子太极拳就流行不起来,很多资料显示十三势是张三丰创编的。几位各式太极拳创始人中,杨露禅功劳应排在第三,他让世界认识了太极拳。其他各式拳创始人蒋发、陈王庭、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等对今天太极盛世的功劳平等排在第四。现代太极拳国家普及套路、竞赛套路是李天骥、李德印组织创编的,他们对太极拳的普及健身、竞赛提高是功劳不小的。


    2楼2009-08-02 00:1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58.60.229.*
      温县的陈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都是优秀文化,“陈王庭创拳论”是伪文化。
      说什么杨、武、吴、孙认祖归陈王庭这个宗,那就更是笑话了,去看他们那些传人留下的东西,基本上都不认陈王庭。杨、武、吴、孙虽然也把太极拳当宝贝,但他们没有“陈创论”,他们各自作各自的事,不干涉别家内部事务。而你们“陈创论”者就不一样了,你们把陈王庭作世界所有太极拳开天始祖,要世界所有太极门派都要到陈王庭面前来认祖归宗,要把一个现代时尚健身太极拳这样一个体育项目搞得象封建社会秦始皇帝国时代的封建王朝制度一样,严重的封建思想和帝王思想,要把太极拳事业倒退到封建社会的管理标准,比如什么“多少世”、“多少代”。秦始皇一世,他儿子为秦二世,孙子为秦三世,看陈创论也学秦始皇,提一个师傅就首先标明是陈氏太极“多少世”、“多少代”,太封建特色了。全世界所有太极拳都按陈氏标准来排辈,都是你们的后代,一个“超极太极独立王国”。可笑不?可悲不?行得通吗?为什么不学习现代教育体制方式,比如:什么学校,多少期,多少级,多少班的方式呢?孙中山的黄埔军校都是这样分多少期的。
      秦始皇想自己是始皇帝,世世代代坐江山,结果到秦二世陈胜、吴广就“大闹天宫”,不久就被汉朝取代了。
      有位伟人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
      练习陈氏太极拳和坚持陈王庭创拳论肯定是两回事,很多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坚持陈王庭创拳论,有的还坚决反对。
      “陈家沟发源地”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搞的,为什么后来要把牌子取下来,挂到温县去吗?
      花钱买一个不地道假牌子,以为就可以升西天了?现在假证件生意很火爆知道吗?有一个成语叫掩耳盗铃,以为世界人民看不出你们心中的阴谋?你去看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华武藏》,怎么分析太极拳历史的?根本否定陈王庭创拳,证据千真万确,把陈王庭创拳论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中国古代有一个人,看见别人家挂了一个铃,就想悄悄把铃取走,但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家挂了一个铃。这个人也知道,铃用手一动要响,怎么办?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铃声是用耳朵来听的,只要把自己耳朵蒙住,自己听不见那就平安无事了。于是他蒙住自己耳朵,悄悄去取铃时,马上就被人抓住了。他还不服气,大声说道:“你们是怎么听见铃声响的?我没听见啊!”哈哈!这件事被人笑话了几千年。
      拚命抱住看似“宝贝”的东西,全世界人民会笑看抱住的那个“宝贝”是耻辱!


      3楼2009-08-02 00:16
      收起回复
        • 58.60.229.*
        什么是太极拳?以中国上古时代伏羲氏太极阴阳理论指导创编的拳术叫太极拳。古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没有这一条不能叫“太极拳”。象韩国的跆拳道也有太极几章,也很精彩,但没有太极阴阳理论,不能叫“太极拳”。形意拳是伏羲氏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创编的,“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也。”八卦掌是伏羲阴阳八卦理论指导创编的,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看今天的太极拳,种类繁多,我认为主要分两大类:1、流行太极拳 这一大类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主要有赵堡、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2、奇异太极拳 这类太极拳不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有的比张三丰十三势还古老,历史还悠久,还有是张三丰本人没创编十三势以前收集整理的内家拳,流传于民间少数人中。由于传人保守,没有广为传播,不能让人们认识,所以,这类太极拳虽也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但没有十三势理论,生命力弱小,几乎快要消失了。由此可见十三势的重要性,十三势理论给太极拳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太极拳能流行今天,功劳很大。故我认为太极拳创始人不是那么重要,但十三势创始人是何等重要!   
        有人认为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有人认为是陈王庭,还有人认为两者都不是,远古就有。张三丰创编了太极十三势,陈王庭创编太极养身功,到底十三势和养身功两者哪个是太极拳呢?历史专家也说不清,道不明。杨武吴孙与十三势很接近,陈式和赵堡与养身功很接近,但杨武吴孙及赵堡尊张三丰,只有陈氏尊陈王庭,赵堡虽然与养身功接近,但赵堡传人说是张三丰创,王宗岳、蒋发传下来的。据颜紫元考证,现代赵堡拳与蒋发到陈清萍的拳不一样,是陈清萍徒弟结合十三势和通臂拳创编的,现代陈氏拳是陈有本结合十三势、通臂拳及炮锤创编的。杨露蝉向陈长兴学的是十三势,不是学的陈有本创编的拳,所以现在杨氏拳和陈氏拳相差很大,不是有人说的杨氏修改了陈氏拳。这么多历史问题,谁也解不开。麻烦大家再去找证据,不要瞎争瞎吵,好吗?
        现在太极拳史可以查到陈王庭前三代了,博爱唐村千载寺资料:明朝博爱唐村千载寺太极宫博公道人教陈王庭舅舅李茂春十三势,陈舅舅又介绍陈王庭和陈王庭二位表哥三人一起到千载寺学十三势,王堡村人在明朝也有到千载寺学十三势记载。后来唐村、王堡村、赵堡镇十三势流行了,杨露蝉向陈长兴学十三势很正常,你以为陈长兴只会陈氏拳,不能会外来的千载十三势吗?杨、武两家把十三势带到北京,太极拳的名字才确定下来,他们不是把戚氏三十二式长拳带到北京的,戚氏三十二式与太极拳名字的确定没有关系,十三势才是太极拳的母拳。在《太极拳论》出现后,拳术界才进入由其它拳改名为太极拳的时代,好象一下子地下冒出好多太极拳。   
        我对太极拳史一个评论:太极拳是纳百川而成江海,是中国数代人在社会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独创,但不否认个别人的贡献。首先,没有伏羲的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就肯定没有“太极拳”这个名字,那太极拳这种拳术只能是“内家拳”“十三势”“赵堡街架”“陈氏拳”“绵拳”“柔拳”“杨氏拳”“武氏拳”“吴氏拳”“孙氏拳”等多种名字,也肯定不会出名,只能象其它一般拳术随时可能消失,太极拳借伏羲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之名气,生命力才如此旺盛,伏羲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太极拳的功劳伏羲第一!十三势的创编者排在第二,各式流行太极拳都是其它拳术与十三势综合的结果,没有十三势的影子太极拳就流行不起来,很多资料显示十三势是张三丰创编的。几位各式太极拳创始人中,杨露禅功劳应排在第三,他让世界认识了太极拳。其他各式拳创始人蒋发、陈王庭、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等对今天太极盛世的功劳平等排在第四。现代太极拳国家普及套路、竞赛套路是李天骥、李德印组织创编的,他们对太极拳的普及健身、竞赛提高是功劳不小的。


        4楼2009-08-04 00:27
        收起回复
          • 119.136.67.*
          耕耘山人说蒋发(1600-1680),和赵堡蒋发(1574-?)不一样,按耕耘山人之说,蒋发和陈王廷同年。但是,蒋陈画相来看,坐着的白胡子老人和后立拿春秋刀的中年人至少相差约30岁,这就说明耕耘山人之言是山寨版,与蒋陈画相不符。


          5楼2009-09-07 21:28
          回复
            • 211.136.222.*
            说陈王廷打个仗,当个将军。仔细观看蒋陈画相,坐着的老人象个教书的文人,根本不象个当兵的将军。而后面站着拿大刀的倒象个“拼命三郎”的军人。据赵堡镇资料,蒋发生于1574年,陈王廷生于1600年,蒋发比陈王廷大26岁,说明坐着的老人的确是蒋发,后面拿大刀的是陈王廷。


            6楼2009-09-08 09:06
            回复
              • 211.136.222.*
              多少年以来,陈家沟人错把蒋发当陈王廷来纪拜。不过,错认祖宗也没什么,蒋发对陈家沟的确也是有恩惠的。蒋陈关系,师徒已经清楚了,后世子孙,不要再争了。


              7楼2009-09-08 09:19
              回复
                • 119.136.67.*
                蒋陈画相的服装来看应是明朝


                8楼2009-09-08 13:3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58.61.183.*
                  说了这么多,把“陈式太极拳”这伪文化推向高潮的,当然,有网友说了,归根到底是利益!我国伟大的学者唐豪先生也是功不可没的,颠倒是非黑白,立“陈王廷”创拳说,这也得到了另一位我国伟大学者顾留馨大力支持!带着他们所谓的考证,鼓吹张三丰不会武功,这可算是个天大的笑话!央视的探索发现只字不提你们的“陈王廷”啊,这可是个天大的笑话,呵呵。 
                  不过央视的探索与发现中华武功的九,十两集却提到了张三丰祖师与杨露禅宗师,唯一露脸的是你们的陈正雷,而且只有很短很短的时间,根本不做介绍,呵呵。 
                  看今天,“伪文化”固然有错,陈创拳虽然是假的,但是唐豪和顾留馨的谎言却养活了陈家沟的后人啊,我们要辩证的看,我一直觉得陈家后人应该再为唐豪,顾留馨立两座雕像,你们能走出陈家沟,他们真是功不可抹啊,能把陈家炮捶硬说成是陈氏太极拳,非两位学者也! 
                  建议陈家后人审时度势,发扬家族的特色,就要脚踏实地,炮捶就是炮捶,有什么不好的,还有自己的特色,也能健身与技击啊,不要再给自己的特色加上太极拳的影子,谢谢。


                  10楼2009-09-10 02:16
                  回复
                    • 211.136.222.*
                    陈家沟人古传陈王廷为“二关公”,一定不是个文人模样,应该是有关云长拿大刀的高大形象,所以“蒋陈画相”后面拿大刀的该是陈王廷。


                    11楼2009-09-10 22:00
                    回复
                      • 58.61.183.*
                      说陈王廷打个仗,当个将军。仔细观看蒋陈画相,坐着的老人象个教书的文人,根本不象个当兵的将军。而后面站着拿大刀的倒象个“拼命三郎”的军人。据赵堡镇资料,蒋发生于1574年,陈王廷生于1600年,蒋发比陈王廷大26岁,说明坐着的老人的确是蒋发,后面拿大刀的是陈王廷。
                      陈家沟人古传陈王廷为“二关公”,一定不是个文人模样,应该是有关云长拿大刀的高大形象,所以“蒋陈画相”后面拿大刀的该是陈王廷。
                      多少年以来,陈家沟人错把蒋发当陈王廷来纪拜。不过,错认祖宗也没什么,蒋发对陈家沟的确也是有恩惠的。蒋陈关系,师徒已经清楚了,后世子孙,不要再争了。


                      12楼2009-09-10 22:29
                      回复
                        • 58.61.183.*
                        陈家沟人说陈王廷打个仗,当个将军。仔细观看蒋陈画相,坐着的老人象个教书的文人,根本不象个当兵的将军。而后面站着拿大刀的倒象个“拼命三郎”的军人。据赵堡镇资料,蒋发生于1574年,陈王廷生于1600年,蒋发比陈王廷大26岁,说明坐着的老人的确是蒋发,后面拿大刀的是陈王廷。 
                        陈家沟古传陈王廷为“二关公”,一定不是个文人模样,应该是有关云长拿大刀的高大形象,所以“蒋陈画相”后面拿大刀的该是陈王廷。 
                        多少年以来,陈家沟人错把蒋发当陈王廷来祭拜。不过,认错祖宗也没什么,蒋发对陈家沟的确也是有恩惠的。蒋陈关系,师徒已经清楚了,后世子孙,不要再争了。


                        13楼2009-09-11 09:41
                        回复
                          • 116.24.160.*
                          陈家沟人说陈王廷打过仗,当过将军。仔细观看“蒋陈画相”,坐着的白胡子老人象个教书的文人,根本不象个当兵的将军。而后面站着拿大刀的倒象个“拼命三郎”的军人。据赵堡镇资料,蒋发生于1574年,陈王廷生于1600年,蒋发比陈王廷大26岁,说明坐着的老人的确是蒋发,后面拿大刀的是陈王廷。   
                          陈家沟古传陈王廷为“二关公”,一定不是个文人模样,应该是有关云长拿大刀的高大形象,所以“蒋陈画相”后面拿大刀的该是陈王廷。   
                          多少年以来,陈家沟人错把蒋发当陈王廷来祭拜。不过,认错祖宗也没什么,蒋发对陈家沟的确也是有恩惠的,他也该在陈王廷家里养老。蒋陈关系,师徒已经清楚了,后世子孙,不要再争了。


                          17楼2009-10-17 14:31
                          回复
                            • 121.35.214.*
                            什么是太极拳?以中国上古时代伏羲氏太极阴阳理论指导创编的拳术叫太极拳。古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没有这一条不能叫“太极拳”。象韩国的跆拳道也有太极几章,也很精彩,但没有太极阴阳理论,不能叫“太极拳”。形意拳是伏羲氏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创编的,“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也。”八卦掌是伏羲阴阳八卦理论指导创编的,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看今天的太极拳,种类繁多,我认为主要分两大类:1、流行太极拳 这一大类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主要有赵堡、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2、奇异太极拳 这类太极拳不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有的比张三丰十三势还古老,历史还悠久,还有是张三丰本人没创编十三势以前收集整理的内家拳,流传于民间少数人中,由于传人保守,没有广为传播,不能让人们认识。所以,这类太极拳虽也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但没有十三势理论,生命力弱小,几乎快要消失了。由此可见十三势的重要性,十三势理论给太极拳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太极拳能流行今天,功劳很大。故我认为太极拳创始人不是那么重要,但十三势创始人是何等重要!    
                            有人认为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有人认为是陈王庭,还有人认为两者都不是,远古就有。张三丰创编了太极十三势,陈王庭创编太极养身功,到底十三势和养身功两者哪个是太极拳呢?历史专家也说不清,道不明。杨武吴孙与十三势很接近,陈式和赵堡与养身功很接近,但杨武吴孙及赵堡尊张三丰,只有陈氏尊陈王庭,赵堡虽然与养身功接近,但赵堡传人说是张三丰创,王宗岳、蒋发传下来的。据颜紫元考证,现代赵堡拳与蒋发到陈清萍的拳不一样,是陈清萍徒弟结合十三势和通臂拳创编的,现代陈氏拳是陈有本结合十三势、通臂拳及炮锤创编的。杨露蝉向陈长兴学的是十三势,不是学的陈有本创编的拳,所以现在杨氏拳和陈氏拳相差很大,不是有人说的杨氏修改了陈氏拳。这么多历史问题,谁也解不开。麻烦大家再去找证据,不要瞎争瞎吵,好吗?
                            现在太极拳史可以查到陈王庭前三代了,博爱唐村千载寺资料:明朝博爱唐村千载寺太极宫博公道人教陈王庭舅舅李茂春十三势,陈舅舅又介绍陈王庭和陈王庭二位表哥三人一起到千载寺学十三势,王堡村人在明朝也有到千载寺学十三势记载。后来唐村、王堡村、赵堡镇十三势流行了,杨露蝉向陈长兴学十三势很正常,你以为陈长兴只会陈氏拳,不能会外来的千载十三势吗?杨、武两家把十三势带到北京,太极拳的名字才确定下来,他们不是把戚氏三十二式长拳带到北京的,戚氏三十二式与太极拳名字的确定没有关系,十三势才是太极拳的母拳。在《太极拳论》出现后,拳术界才进入由其它拳改名为太极拳的时代,好象一下子地下冒出好多太极拳。    
                            我对太极拳史一个评论:太极拳是纳百川而成江海,是中国数代人在社会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独创,但不否认个别人的贡献。首先,没有伏羲的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就肯定没有“太极拳”这个名字,那太极拳这种拳术只能是“内家拳”“十三势”“赵堡街架”“陈氏拳”“绵拳”“柔拳”“杨氏拳”“武氏拳”“吴氏拳”“孙氏拳”等多种名字,也肯定不会出名,只能象其它一般拳术随时可能消失,太极拳借伏羲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之名气,生命力才如此旺盛,伏羲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太极拳的功劳伏羲第一。十三势的创编者排在第二,各式流行太极拳都是其它拳术与十三势综合的结果,没有十三势的影子太极拳就流行不起来,很多资料显示十三势是张三丰创编的。几位各式太极拳创始人中,杨露禅功劳应排在第三,他让世界认识了太极拳。其他各式拳创始人蒋发、陈王庭、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等对今天太极盛世的功劳平等排在第四。现代太极拳国家普及套路、竞赛套路是李天骥、李德印组织创编的,他们对太极拳的普及健身、竞赛提高是功劳不小的。


                            18楼2009-12-14 15:0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58.61.182.*
                              温县的陈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都是优秀文化,“陈王庭创拳论”是伪文化。
                              说什么杨、武、吴、孙认祖归陈王庭这个宗,那就更是笑话了,去看他们那些传人留下的东西,基本上都不认陈王庭。杨、武、吴、孙虽然也把太极拳当宝贝,但他们没有“陈创论”,他们各自作各自的事,不干涉别家内部事务。而你们“陈创论”者就不一样了,你们把陈王庭作世界所有太极拳开天始祖,要世界所有太极门派都要到陈王庭面前来认祖归宗,要把一个现代时尚健身太极拳这样一个体育项目搞得象封建社会秦始皇帝国时代的封建王朝制度一样,严重的封建思想和帝王思想,要把太极拳事业倒退到封建社会的管理标准,比如什么“多少世”、“多少代”。秦始皇一世,他儿子为秦二世,孙子为秦三世,看陈创论也学秦始皇,提一个师傅就首先标明是陈氏太极“多少世”、“多少代”,太封建特色了。全世界所有太极拳都按陈氏标准来排辈,都是你们的后代,一个“超极太极独立王国”。可笑不?可悲不?行得通吗?为什么不学习现代教育体制方式,比如:什么学校,多少期,多少级,多少班的方式呢?孙中山的黄埔军校都是这样分多少期的。
                              秦始皇想自己是始皇帝,世世代代坐江山,结果到秦二世陈胜、吴广就“大闹天宫”,不久就被汉朝取代了。
                              有位伟人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
                              练习陈氏太极拳和坚持陈王庭创拳论肯定是两回事,很多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坚持陈王庭创拳论,有的还坚决反对。
                              “陈家沟发源地”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搞的,为什么后来要把牌子取下来,挂到温县去吗?
                              花钱买一个不地道假牌子,以为就可以升西天了?现在假证件生意很火爆知道吗?有一个成语叫掩耳盗铃,以为世界人民看不出你们心中的阴谋?你去看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华武藏》,怎么分析太极拳历史的?根本否定陈王庭创拳,证据千真万确,把陈王庭创拳论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中国古代有一个人,看见别人家挂了一个铃,就想悄悄把铃取走,但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家挂了一个铃。这个人也知道,铃用手一动要响,怎么办?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铃声是用耳朵来听的,只要把自己耳朵蒙住,自己听不见那就平安无事了。于是他蒙住自己耳朵,悄悄去取铃时,马上就被人抓住了。他还不服气,大声说道:“你们是怎么听见铃声响的?我没听见啊!”哈哈!这件事被人笑话了几千年。
                              拚命抱住看似“宝贝”的东西,全世界人民会笑看抱住的那个“宝贝”是耻辱!
                              陈家沟人说陈王廷打过仗,当过将军。仔细观看“蒋陈画相”,坐着的白胡子老人象个教书的文人,根本不象个当兵的将军。而后面站着拿大刀的倒象个“拼命三郎”的军人。据赵堡镇资料,蒋发生于1574年,陈王廷生于1600年,蒋发比陈王廷大26岁,说明坐着的老人的确是蒋发,后面拿大刀的是陈王廷。    
                              陈家沟古传陈王廷为“二关公”,一定不是个文人模样,应该是有关云长拿大刀的高大形象,所以“蒋陈画相”后面拿大刀的该是陈王廷。    
                              多少年以来,陈家沟人错把蒋发当陈王廷来祭拜。不过,认错祖宗也没什么,蒋发对陈家沟的确也是有恩惠的,他也该在陈王廷家里养老。蒋陈关系,师徒已经清楚了,后世子孙,不要再争了。


                              19楼2010-01-20 10: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