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大事件第一次做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播我们的节目。
当时虽然正值视频类网络节目蓬勃发展的蓝海期,但是主流还是搞笑、恶搞剪辑、真人互动。我们这种非主流的节目算得上是一个奇葩,给予我们的反馈基本上都是“这个主持人叫王尼玛?头套也太丑了,恐怕会引起不适”“讲的东西太奇怪,观众可能听不懂”“没什么技术含量”。
好歹,我们团队都非常厚脸皮,虽屡屡吃瘪,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利用一切关系约见各个网络频道的主编甚至小编,守在楼梯口等别人开完会等六个小时,像牛皮糖一样缠着别人看我们的片子。
之所以这么不要脸,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不服气——是啊,凭啥你就知道观众不喜欢你就知道观众的口味,我们这熬夜玩命为观众做出来的,观众还没见着呢,至少让我们亮个相,死也死个痛快吧?
就这样,在执念导致说话都冒着烫气的狂热行动力下,甲方终于被我们缠怕,我们拿到了优酷搞笑频道的小编联系方式,给了我们搞笑频道首页右下方的一个资源,周四下午3-6点推送。
这便是“暴走大事件,每周四更新”的来源。
梦开始的起点。
伟大航路必经的罗格镇。
算一算,从我带上头套坐到那个不到两米的小桌子后对着摄像头讲第一句话不知会发生什么开始,到现在站到光辉耀眼的大舞台上知道我讲的每一句话都会有什么后果结束,竟然,已经十年了。
从十年前一时兴趣拉上朋友租个小出租屋拍搞笑视频,到现在推广红鼻子节做慈善,野心勃勃胆大妄为的搞电影,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梦。
只是三两根小树枝,到后来竟聚集成一个稍微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小生态系统,这缓慢又神奇的凭空创造过程,像梦一样离奇。
写这个答案一开始的目的,其实是很想好好说一说《未来机器城》,向大家讲一讲做电影的艰辛,讲一讲花了多少时间多少心血,但前几天《未来机器城》的点映会后,却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因是放映后的提问环节,一个小孩子问:“最后贴在小女孩脸上的创可贴,小女孩摘下来贴到了机器人的胸口,你是想说肉体受的伤也比不了机器人心里的伤,对吗?”。
当时大家一愣,敷衍的说一些“对你说的很对都对”“你好棒棒”“你非常聪明”之类的话,但事后在员工会议上,却对这个问题和这个孩子印象深刻。
因为他说的这个细节,连我们也没有发现到。
有那么一瞬间,大家突然感慨,做电影真是太好了。
我们在上面挥洒自己的心血,付出自己的劳动,然后被不同年龄的观众所解读,所延伸,所领悟,那种成就感,比起揪着别人耳朵告诉他们自己有多好,要爽得多。
忽然就聊起了十年前,聊到那个小出租屋,聊到那个缠着甲方求求他们放一下我们作品的无数个日夜。
比起当时的落魄卑微,如今的大家都稍微好了一点。
但罕见的,那“我死也要让我付出灵魂的作品出现在舞台上”的心,却没有丝毫改变。
我们做了十年,我们花了无数人工,我们动用了无数编剧,我们想了无数的点子,我们轮班工作了无数个日夜,最终做出成品,最终拿到档期,7月19日。
我们一直在做的,跟十年前就开始做的,没有丝毫差别。
因此。
观众无论是像十年前那样把我们放到如今这个高度,还是不买账导致票房口碑滑铁卢,我们都无怨无悔。
这是我们送给一直支持我们的粉丝的第一份礼物。
可能不值钱,可能没营养,可能很老土,可能很狗血,但里面那颗倾注了热情的永不熄灭的心,正闪着耀眼的光。
-完-
PS:
别看我说得这么拽,但是我心里贼没底,所以各位老爷们,求求你们,进去看一看吧吧吧吧吧吧呜呜呜呜我给你们磕头!
PS2:十九号有个关于未来科幻的知乎圆桌,到时候会有很多科幻大拿们来讨论电影,请大家保持关注,感恩。
作者:王尼玛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时虽然正值视频类网络节目蓬勃发展的蓝海期,但是主流还是搞笑、恶搞剪辑、真人互动。我们这种非主流的节目算得上是一个奇葩,给予我们的反馈基本上都是“这个主持人叫王尼玛?头套也太丑了,恐怕会引起不适”“讲的东西太奇怪,观众可能听不懂”“没什么技术含量”。
好歹,我们团队都非常厚脸皮,虽屡屡吃瘪,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利用一切关系约见各个网络频道的主编甚至小编,守在楼梯口等别人开完会等六个小时,像牛皮糖一样缠着别人看我们的片子。
之所以这么不要脸,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不服气——是啊,凭啥你就知道观众不喜欢你就知道观众的口味,我们这熬夜玩命为观众做出来的,观众还没见着呢,至少让我们亮个相,死也死个痛快吧?
就这样,在执念导致说话都冒着烫气的狂热行动力下,甲方终于被我们缠怕,我们拿到了优酷搞笑频道的小编联系方式,给了我们搞笑频道首页右下方的一个资源,周四下午3-6点推送。
这便是“暴走大事件,每周四更新”的来源。
梦开始的起点。
伟大航路必经的罗格镇。
算一算,从我带上头套坐到那个不到两米的小桌子后对着摄像头讲第一句话不知会发生什么开始,到现在站到光辉耀眼的大舞台上知道我讲的每一句话都会有什么后果结束,竟然,已经十年了。
从十年前一时兴趣拉上朋友租个小出租屋拍搞笑视频,到现在推广红鼻子节做慈善,野心勃勃胆大妄为的搞电影,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梦。
只是三两根小树枝,到后来竟聚集成一个稍微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小生态系统,这缓慢又神奇的凭空创造过程,像梦一样离奇。
写这个答案一开始的目的,其实是很想好好说一说《未来机器城》,向大家讲一讲做电影的艰辛,讲一讲花了多少时间多少心血,但前几天《未来机器城》的点映会后,却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因是放映后的提问环节,一个小孩子问:“最后贴在小女孩脸上的创可贴,小女孩摘下来贴到了机器人的胸口,你是想说肉体受的伤也比不了机器人心里的伤,对吗?”。
当时大家一愣,敷衍的说一些“对你说的很对都对”“你好棒棒”“你非常聪明”之类的话,但事后在员工会议上,却对这个问题和这个孩子印象深刻。
因为他说的这个细节,连我们也没有发现到。
有那么一瞬间,大家突然感慨,做电影真是太好了。
我们在上面挥洒自己的心血,付出自己的劳动,然后被不同年龄的观众所解读,所延伸,所领悟,那种成就感,比起揪着别人耳朵告诉他们自己有多好,要爽得多。
忽然就聊起了十年前,聊到那个小出租屋,聊到那个缠着甲方求求他们放一下我们作品的无数个日夜。
比起当时的落魄卑微,如今的大家都稍微好了一点。
但罕见的,那“我死也要让我付出灵魂的作品出现在舞台上”的心,却没有丝毫改变。
我们做了十年,我们花了无数人工,我们动用了无数编剧,我们想了无数的点子,我们轮班工作了无数个日夜,最终做出成品,最终拿到档期,7月19日。
我们一直在做的,跟十年前就开始做的,没有丝毫差别。
因此。
观众无论是像十年前那样把我们放到如今这个高度,还是不买账导致票房口碑滑铁卢,我们都无怨无悔。
这是我们送给一直支持我们的粉丝的第一份礼物。
可能不值钱,可能没营养,可能很老土,可能很狗血,但里面那颗倾注了热情的永不熄灭的心,正闪着耀眼的光。
-完-
PS:
别看我说得这么拽,但是我心里贼没底,所以各位老爷们,求求你们,进去看一看吧吧吧吧吧吧呜呜呜呜我给你们磕头!
PS2:十九号有个关于未来科幻的知乎圆桌,到时候会有很多科幻大拿们来讨论电影,请大家保持关注,感恩。
作者:王尼玛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