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人吧 关注:17,131贴子:1,598,283
  • 3回复贴,共1

最近很火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很火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里先简要说一下“报”字的意思
从甲骨文会形字来看是一个绊住手的人,本意是押解罪犯。后引申为传达,报答的的意思。但是很明显,不管是报答还是报告都是有前因的,有了前面的帮助,才会有后面的报答;有了下达军令,才会有探马的报告。
翻译一下就是。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我很赞成孔子子,但是时光荏苒不免被后世曲解,所以想为孔圣做一些补充。
德,简单来说就是顺道而已。合道而已。
但是,当自己受到了怨恨,被非德之人迫害的时候难道我们就放弃德了吗?
难道?别人不仁我就可不义了吗?
醒醒吧,别让怨恨控制自己!
但是,做事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处境,也要考虑“怨人”的处境,毕竟有德的君子不能眼看着他入噬嗑卦—何教灭耳的状况中哪!
呼应孔圣人的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其实,更重要的是何以报怨?何以报怨!假使,若杀人放火,为祸社会而总以德报怨的话,岂不是姑息养奸?岂不是助纣为掠?更让善良的人怎么想?
所以,要报怨以直!
故,要报怨以正直。
要报怨以公正的法律。
道理是相通的,下面引述异曲同工之妙的老子道德经第79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最后,说一下何以报德这句话。
何以报德?若是真有德之人,只是顺道而行,又怎么会去追究为德的回报呢?
但是,纷纷纭纭才是世间之人啊,有真德之人,就有非德之人,但更多的是普通人。能教化人向善,去学习有德行的君子,善莫大焉啊。
2019/7/30 0:30
阿易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30 00:44回复
    上面的图片较大请,加载慢,请稍等片刻。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30 00:4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古人言 除恶即是行善 纵恶无异于行恶 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 助恶之人终害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30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