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风雨过后,林花谢了春红。春天的脚步匆匆,还来不及细品春之况味,便到了又一个春归的时刻。
“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面对这一片暮春烟景,心绪平静如水。少了些感春叹春的离愁别绪,多了些云卷云舒的自在圆融。
是啊,春回春去,不过是又一个循环而已。
循环往复,是宇宙万物的规律。《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经》云,“无往不复,天地之际。”仰观俯察大千世界,无不在循环往复中演绎变化,无不循着“反者道之动”的方向展开生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一天是一个循环。月满而亏,月缺而圆,圆缺变化,一月是一个循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流转,一年是一个循环。纵揽人生,幼壮青老,由盛而衰,生生不息,代代不已。返观历史,周期兴替,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干地支,甲子循环,百代光阴,不过天地间匆匆过客。
中华文化,抚爱万物,与宇宙同节奏,其内涵博大精深,究其根底,无非由“循环”二字而生发。诗词格律,平仄押韵,体现了音韵的循环节奏。书法挥毫,讲究“逆锋落笔”: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在“用逆”中结成字体的圆通。诗情画意,也植根于对无往不复的深深信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溪水欲尽、情思欲绝时的一片希冀。“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是极目远眺、视觉无着时的亲切回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出征与返乡间的一段情愫。“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徘徊于爱情边缘的一声叹息。
春去春还来,花谢花会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潮涨潮落、迎春送春,你是否已体味出岁月的节奏和季节的韵律?参悟过循环之理和生命真谛,你是否达到了心意盈满、眼空无物的境界?面对这绿肥红瘦、春消夏长,黄鹂声断、杜鹃啼血的生命嬗变,你是否感悟了“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恬然淡然?
去年送春时,幽思满枝头;今岁别春处,落花了无痕。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条路,无人行,在这秋日的黄昏。”
听美学老师讲这两首诗的美就在于它的神秘感,前者是我一直喜欢的诗,里面所蕴含的意象如庄周晓梦、望帝杜鹃、沧海明珠、蓝天玉都是包含故事的典故,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一些人生经历的人都会为这句话所触动,生出一些感慨。而后一首诗是刚刚听到的,仔细想来,意境很美。一条路,无论是蜿蜒曲折曲径通幽的小径还是笔直宽广的大路,路两边是树,在这秋日的黄昏,落叶,昏黄的阳光散落在树的枝桠上,一幅静静的油画。画家会用小笔触,温暖的色调雕琢。
一个人听“那些花儿”,会无端的落泪。
“锦瑟年华谁与度,莫问情归处”,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相信叔本华的活着痛苦多于欢乐,幸福只是短暂的,幸福过后是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