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299贴子:4,357,428

民国两次武术实战比赛,南拳败北,太极惨不忍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民国两次武术实战比赛,南拳败北,太极惨不忍睹
形意拳张金涛
现在所谓源远流长的传统武术,有可靠证据的源流都不早于明代,大部分只有一二百年历史。徒手技击的比重在古代武术中的比重并没有那么大,而且更占据主导位置的兵器格斗还极大程度的干扰了徒手搏斗的技击风格。自元朝规定:十户用一把菜刀,凡是铁制的工具全部集中管理。在这之后拳脚才开始大行其道,武术套路才开始出现。
传统武术展现在众人眼前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比赛,只有民国两次国术国考。
民国时期,由于内战和外敌入侵加剧了社会的动荡,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文化”之外“武化”的重要性,掀起一阵“新武化运动”。武术也因此被尊奉为“国术”。不少人认为“中国民族到了现在,在体格方面,萎缩病弱几乎是世界第一”,所以凡是“鼓舞勇敢尚武的精神,提倡保健强身的方法”,都应“热烈赞成”,国术作为“尚武强身的一端”,应积极提倡。
1927年底,张之江任西北军驻南京首席联络官,他素重武术,到南京后亦大力宣传武术。张之江认为“我国技击之术,发达本早,代有传人”,而近年来却“稍稍凌替”,其欲发起国术馆,是为“应时事之要求”:其一,我国民气不振,民贫国弱,若欲求强国,当从强健身体入手;其二,国术可以振奋革命军;其三,在战争之中,国术之于白刃战有重要作用;其四,传统武术门户之见颇深,不利于公开研究,集思广益,建国术馆可以博研通家。
1928年3月,由张之江、钮永建、蔡元培、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等26人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后改为中央国术馆,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经费由国民政府拨助。
为了选拔各地名手,提倡和促进武术普及,中央国术馆决定开展国术考试。1928年10月6日至18日,第一次国术国考在南京公共体育举行,冯玉祥等国民政府要员出席了开幕式,场内悬由张之江亲题的“强国雪耻基于此举”的横幅,“考试开始,与试者凡二百零一人,男女老幼,兼而有之,所演均颇可观”。为了吸引各界观众入场观看,国术考试现场不收门票,可随意进入,但设有看台座,按等级收费。考试分为徒手和持械两种,为首的前三名原拟授予国士称号,以下授武士、壮士等称号,后由于宗派门户之见严重,比试规则和安全措施不健全,不少人被打得血流满面、断筋折骨,为避免负面影响太大,中央国术馆只得电告各省政府,称由于此次国考“系属初创、重在提倡考试,结果仅能综合众长,分别等第,如欲照给原定名称,非严格决赛不可”,决定改为“按照最优等、优等、中筹三项给予证书”,最终选拔出最优15名、优等30名,由冯玉祥将军和国术馆长张之江亲赠单刀、银盾。
第二届国术考试本定于1931年10月举行,嗣因“九·一八事变”推后至1933年10月。此次国术考试,国民政府拨款三万八千八百四十一元。10月28日八时举行开幕典礼,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中央代表褚民谊、蒋代表曹浩森、中委张继等到场,全国裁判员、选手约二千余人。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致开幕词,勉励选手在此“强敌压境、国难严重时期,发扬国术精神,以救危亡”。国术馆还借海军部乐队“到场奏乐”。本届考试计分标准“均以六十分为及格,八十分为标准,一百分为满点”,基本上按《国术考试条例》和1931年11月修正的《国术考试细则》执行。选手按体重分为五组,拳术、长兵、短兵、摔跤四个项目,凡一项胜6次者为甲等。胜5次者为乙等,胜4次者为丙等。但搏击不同,重量级因人数少,以胜两次为甲等,胜一次为乙等。其余各级别,胜4次为甲等,3次为乙等,2次为丙等。这次会上,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每项单独评定,逐项择优录取,各选前6名。
这两次国术国考中,成绩优异者皆为北派拳法习练者 如形意、查拳、少林、劈挂、通背、螳螂等。南拳无一人进入优等(包括现在大行其道的咏春),另外一个现在最火的拳种,战绩也惨不忍睹——太极。
这条估计会让南派拳法的习练者愤怒,但事实如此,当年国考第一轮南拳全部被淘汰,逼不得已主办方临时改了比赛规则,南方拳法和北方拳法分成两个科目进行比赛。这个原因并非是南拳不强,而是南拳比赛传统为先搭手,所谓“搭手才叫功夫”,对于拉开距离对冲的比赛方式极端不适应,南拳的习练者在搭手之后很强,但是他们没有能够逼对方和自己手搭在一起的本事。


1楼2019-08-01 15:55回复
    陈沟炮锤没上而己,要是上场肯定第一。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01 16:22
    收起回复
      2025-05-23 03:26:46
      广告
      主要是三丰传人没上……


      3楼2019-08-01 17:01
      收起回复
        某位三丰传人说了,能打的不是太极拳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01 17:02
        收起回复
          这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8-01 17:41
          回复
            炮锤那吋在乡村,信息不畅,要是得到消息,前三都是陈家沟的。


            IP属地:湖南7楼2019-08-01 17:55
            收起回复
              楼上的,杨宗师扇你脸!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8-01 23:04
              回复
                昨天在外,没有看贴吧。今天一看,有60多条回复,很热闹。谢谢各位的议论。武术是打架的艺术,不打就不是武术。近200年来的中国所谓传统武术,基本上是只练不打,牛皮横行,大师遍地,可就是没有几个能打。这是中国武术的深刻教训!只有打才能发展武术!


                10楼2019-08-02 06:57
                收起回复
                  2025-05-23 03:20:46
                  广告
                  ……比赛传统为先搭手,打架,还要搭手,逗我呢。


                  11楼2019-08-02 08:24
                  收起回复
                    拜读了。


                    12楼2019-08-02 08:25
                    回复
                      南方人懂得养生,练太极的过之


                      IP属地:浙江13楼2019-08-02 10:03
                      回复
                        转载于张义尚先生的【养生蠡测】;
                        关于澄甫先生之功夫:有杭州全国国术比赛第一名之某君(按,应为:胡凤山),留杭州国术馆任教职,进澄甫先生任该馆教务长,专教太极拳,某君不信太极拳有技击作用,屡欲与先生较,先生皆谢绝之;一日早起,某君忍无可忍,乘先生浴面之际,即骤出手袭击,先生顺势一绷,将其粘起离地,随手一放,跌入办公桌下,内脏震伤,吐血数口。


                        IP属地:山东14楼2019-08-02 11:52
                        收起回复
                          那段时间的国术比赛历史,实际上就是规则产生的技术体系很快淘汰传统武术的过程。


                          IP属地:江苏15楼2019-08-02 16:41
                          收起回复
                            南京国考、杭州国考和上海国术大赛进入名列前茅的选手,大多是练传统武术名家,但此后的国术比赛,前几名被各级国术馆的学员垄断。


                            IP属地:江苏16楼2019-08-02 16: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