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吧 关注:6贴子:359
  • 1回复贴,共1

XUEYIXUE|国学知识普及第三弹之古代计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辰定义:
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个时辰分别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暮/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更【“jīng”】定义:
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夜从黄昏始 )——19:00-21:00,在戌时,称黄昏、日夕、日暮、日晚等。
二更(定昏人不静)——21:00-23:00,在亥时,名人定、定昏等。此时夜已深,人们已停止活动安歇睡眠。
三更——23:00-01:00,在子时,名夜半、子夜、中夜等。这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也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四更——01:00-03:00,在丑时,名鸡鸣、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作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五更——03:00-05:00,在寅时,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打更,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刻: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一刻约15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


1楼2019-08-02 16:16回复
    公认说法:
    一壶酒:一个时辰--两小时。
    一顿饭:半个时辰--一小时。(古人讲究细嚼慢咽,忌讳狼吞虎咽。现代人一餐饭是半个小时。)
    一炷香: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盏茶:一刻钟--十五分钟。
    其它说法:
    “一炷香”等于一小时
    1.“一炷香”的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计量方法。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另外,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一炷香”等于五分钟
    2.一炷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时辰有八刻【一刻(15分)】,一盏茶(10分钟)有两炷香【一炷香(5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1秒)。


    2楼2019-08-05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