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上一波红利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按人头算的。下一波红利是“人心红利”,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出来。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会变得实用。很多小众兴趣、小众价值观、小众梦想都能被成全,这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是社会大繁荣的基础。

马云:失业会成为大问题
6月22日,马云在“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的演讲,让美国人重新发现了中国,也让美国中小企业主明白,“错过互联网商业,错过中国,你就错过了未来”。
马云这番话,获得有中国企业“教父”之称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怒赞:真为中国露了大脸!
就是在这个论坛上,马云接受了CNBC的专访,他表示,人工智能和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风险,而这是他持续关注的两大主题。
人工智能:机遇与风险并存
柯洁三败阿尔法围棋,引起了人类对人机大战的热烈讨论。不过,马云对于“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这一观点一直不认同,在今年4月份的IT峰会上,马云就已经明确表达过了自己对于AI的看法: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风口上,你如何实现梦想,实现财富自由,跟上成功者赚钱,现在是一个靠互联网和你自己就可以创业,简单加一八零再到七八五六最后是六一零六。前面大写数字连起就能获创业商,机会靠自己把握!机器要做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代替人类的位置工作,这样机器才能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抢饭碗”的竞争对手。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许多帮助,将可以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让他们可以更多地旅行。
“ 我认为,未来30年,人们每天只需工作4个小时,或许一周只要工作4天。我的祖父每天在田里工作16个小时,他认为自己很忙。我们只要工作8小时,每周5天,但也认为自己很忙。
当然人工智能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存在弊端。未来会有更多工作被抢走,一些能顺应潮流的人将变得愈发富有和成功,而那些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人则会越来越痛苦。他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富人和穷人,即老板和员工,将逐渐被数据和自动化所定义,除非政府愿意去做一些“艰难的选择”。

李开复:10-15年之后,50%的人可能失业
李开复认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方面,机器的识别率已超越人的识别率,这意味那些主要靠“听”和“看”吃饭的人要被机器取代。比如“看脸”作为核心工作的保安;比如那些靠“听”吃饭的人——客服、翻译。
“每个领域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对传统公司产生颠覆,每产生一个有价值的机器人,一个人、一个群体就会失业,这对社会影响非常大。10-15年之后,世界上90%的工作,也许50%的人类可能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李开复说。
而另一个科技界的大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从更高维度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这个时期同时发生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这时,有可能西方制造业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我们将空心化。即使我们实现生产、服务过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级技师、专家、现代农民……因此,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
与任正非的判断英雄所见略同,要想不被机器取代,李开复认为人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启发式教育,用互动式教育启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二,正视发育右脑的学科领域,平衡文理;
三,鼓励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挑战自己, 孜孜以求,成为专才;
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安稳”但是重复性的工作上。
技术一直在进步,但作为“围观者”的我们能否超越变化的浪潮,不被时代抛弃呢?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会变得实用。很多小众兴趣、小众价值观、小众梦想都能被成全,这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是社会大繁荣的基础。

马云:失业会成为大问题
6月22日,马云在“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的演讲,让美国人重新发现了中国,也让美国中小企业主明白,“错过互联网商业,错过中国,你就错过了未来”。
马云这番话,获得有中国企业“教父”之称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怒赞:真为中国露了大脸!
就是在这个论坛上,马云接受了CNBC的专访,他表示,人工智能和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风险,而这是他持续关注的两大主题。
人工智能:机遇与风险并存
柯洁三败阿尔法围棋,引起了人类对人机大战的热烈讨论。不过,马云对于“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这一观点一直不认同,在今年4月份的IT峰会上,马云就已经明确表达过了自己对于AI的看法: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风口上,你如何实现梦想,实现财富自由,跟上成功者赚钱,现在是一个靠互联网和你自己就可以创业,简单加一八零再到七八五六最后是六一零六。前面大写数字连起就能获创业商,机会靠自己把握!机器要做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代替人类的位置工作,这样机器才能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抢饭碗”的竞争对手。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许多帮助,将可以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让他们可以更多地旅行。
“ 我认为,未来30年,人们每天只需工作4个小时,或许一周只要工作4天。我的祖父每天在田里工作16个小时,他认为自己很忙。我们只要工作8小时,每周5天,但也认为自己很忙。
当然人工智能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存在弊端。未来会有更多工作被抢走,一些能顺应潮流的人将变得愈发富有和成功,而那些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人则会越来越痛苦。他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富人和穷人,即老板和员工,将逐渐被数据和自动化所定义,除非政府愿意去做一些“艰难的选择”。

李开复:10-15年之后,50%的人可能失业
李开复认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方面,机器的识别率已超越人的识别率,这意味那些主要靠“听”和“看”吃饭的人要被机器取代。比如“看脸”作为核心工作的保安;比如那些靠“听”吃饭的人——客服、翻译。
“每个领域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对传统公司产生颠覆,每产生一个有价值的机器人,一个人、一个群体就会失业,这对社会影响非常大。10-15年之后,世界上90%的工作,也许50%的人类可能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李开复说。
而另一个科技界的大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从更高维度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这个时期同时发生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这时,有可能西方制造业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我们将空心化。即使我们实现生产、服务过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级技师、专家、现代农民……因此,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
与任正非的判断英雄所见略同,要想不被机器取代,李开复认为人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启发式教育,用互动式教育启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二,正视发育右脑的学科领域,平衡文理;
三,鼓励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挑战自己, 孜孜以求,成为专才;
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安稳”但是重复性的工作上。
技术一直在进步,但作为“围观者”的我们能否超越变化的浪潮,不被时代抛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