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新的分析(不一定靠谱)认为:一个人能"储存"信息(基质信息)的极限大约在一亿到两亿多单元.而每一个"事件"又是由若干单元组构复合成的,因此对"事件"的容纳量就不会超过千万.这千万中能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比如面对某个人或某群人)会调用占用相当.因此一个人面对社会的能力是有限的.
当个体要在社会某一层生存,他(她)会调用其大部分容纳量这样就必然不能在另一层提供相当的调用.因而会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
这也是为什么各层次社会人之间有那么多的歧见...
=======================================================
这是本人2009年5月12日在"心理吧"的跟贴
下面接6楼
另外,对于个体来讲其大脑要么偏重于人际关系状态,要么偏重非人际关系(知识的)状态.这是因其可用脑细胞有限所致.当一个人头脑中充满了对各方面人的信息后,我认为这是他(她)的大脑处于"人多占用"状态.当一个人头脑内充满了对各方面知识的拥有状态,我认为这个大脑此时相对"无人".每个人在社会中要存在或生存得更好,其大脑要么处在"人多'状态,要么处于"无人"状态.这是由该个体历炼过程或性格决定了的.当大脑为大量人际关系所拥有后,这颗大脑还想再拥有更多的知识显然已是困难的.因为脑空间已被占用,没有更多的"地儿"提供.同样,对于为知识所拥有的大脑要为更多人际关系提供空间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千人千样,百人百样的依据.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拥有这个社会,世界乃至宇宙的全部.他(她)只能在生命过程中择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