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该写这些,后来想了一下还是有始有终吧。
道者,本无名,亦是无常。其所居,在人欲也。若有得,其为名。名者,称也,或少,或多,或得,或失,或有,或无。人为得之,故名属有成,其之易,在时,时有三,古、今、来。此三数,名属有易,归于用之变矣。人之常误,理之本不显之故。若各献理之本,互为来往,去其变,取其常,尽显根本,则名之变易无碍。生而论者,皆因得,得之,为失。失而复得,人奇之,得而不久,人疑之。其中往复,道显。此为生者之论。及得失之间,有不均,故有争。争至,欲起,法出。此法非学,乃力之子,其母为权。法出,则依附之物得存,位之起始。位,法之立也。有余不足之中,自有功能。乃道于人人。
至于人定,将取所及。天地自然,各有归属。人存其中,不得其理,故得道以名。或用,或比,或取,或忌,或明,或昧。此为名法,此法,学也。此学乃婴孩之法,不明其理,仿之。
至学有所成,疑心自启。根本之道,不足。不足得,不足用。无能而不知止,怨恨自生。无力而欲取,生生自误。大而不及,恐惧难制。少力不思,妄心难掩。此为道之怖也。
道之大,人力不及。其在外,天地自然,其在内,得失欲恶。其中有法,此法非学,非属。其为径,亦可作途。道之大,天地自然,两两相连,得失欲恶,互为有无。本来无分,道之于人,生名属,故有别。
道大为源,道近为名,道显则神,道存有功,道取则无,道器无限。道言无章。至于家国人间,人物之分,人人之别,利与用。清净之法,不在道也。欲得清净,能即可。能忍则存,能失则得,能败则胜,能恨则爱。何能?不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