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明说暗夺
平安侯府今日里颇有些喧哗不宁,侯世子手中提剑,绕着大孟湖上下翻寻了好几个来回。丫鬟小厮们在他身旁环绕成圈,偏又远远地隔开一片,实在不敢朝前近他半步——怕他热血上头,一不小心做出什么事情。
世子先跑过“二十四亭桥”,去了外院湖边的小茅屋里。茅屋空空荡荡,仿佛从来不曾有什么人在。他满不甘心地绕着屋子环行数圈,终于在大柳树下怔怔地坐了一会儿。
“无忧呢?”他冲着柳树瞪圆了眼,嘴里不知向谁提问。片刻以后,他又“噌”地一跃而起,一言不发,拖着手中剑走过桥去。
下人们终于着慌了,眼瞅着他气势汹汹,两眼发红似欲择人而噬。往日里兴许只是小打小闹,但看他今日这副架势,怕是非要杀人不可了。
伶俐些的早跑到内院去请侯爷夫人;其他人不远不近地吊着,跟他回到自己的“采月小院”。有几个人这时明白过来,知道世子准备找的人,此刻早已离开了侯府。众人这才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世子韩暄却不依不饶,把小楼里上上下下的每个房间都探过一遍,逢人就问:“紫霓去了哪里?”
被询问者无不缩回脑袋,躲在人后摇了摇头,谁敢多说只言片语?只有素日里跟韩暄亲近些的几个小厮,半天看不过眼,低声劝了一句:“小爷,您别找了。”
韩暄却急了眼,揪住一个就劈头盖脸地问:“你到底说是不说?”
被揪住的小厮无奈地答道:“不是我们不告诉您,告诉了您也找不到。今日是您跟少夫人九日回门的日子,因您早上还昏迷不醒,少夫人就自己回靖王府去了。”
本朝封侯不多,封王者更只有寥寥三个。靖王无疑便是权势最盛的那一个,他眼下如日中天,说一不二,朝野之间无人敢惹。
小厮见他站立不动,忍不住又悄悄地劝道:“爷要杀人,也得分个起重。她如果不是王府的千金,哪里来这个胆子,害了……害了无忧姐姐。小的们命贱,爷您跺跺脚,我们就得震上三震。有些人可是万万动不得的。”
韩暄平静下来,眼神却越发冷冽了。他盯着说话人,声音中透着凛冬一样阴寒的霜气:“不报此仇,我韩暄誓不为人!”
侯府近日发生一件大事,世子韩暄大婚数日以后,不知怎么便中了一阵恶疾。以致他不省人事,昏迷在榻横躺了三天三夜。
府中上下遍寻良医,竟无一位大夫能够诊出缘由。只有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先生,冒昧说了一句:“我看不像寻常染病,倒是中了什么旁门左道的迷蛊邪毒。”立刻被侯爷夫人斥为“老眼昏花、胡言乱语”,吩咐下人哄出府去。
第二天,这位老学究却在尘世之中永远地消失了。多亏新过门的世子夫人心思灵巧,请了宫中御用的任之时任太医,断定世子不过是神明蒙蔽,一时昏厥。只需调理一番,不日便可苏醒。
这位任太医又同世子夫人商议良久,终于敲定了一张方子。只是在药方之外,另有一样药引,说来有些骇人听闻。
这药引不是什么千年的灵药、万年的奇石,倒是寻常人身上便有的东西。只是要取下它来,确实不太容易。因为它要的是一双世子心上人的眼睛。
平安侯夫人原本听见这一说法,只觉荒唐太甚,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新过门的世子夫人却拦住了她的发作,这时幽幽地说了一句:“如果夫君的心上人就是妾身无疑的话,那我这双眼睛剜去也罢。”侯夫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
于是世子夫人没有失去眼睛,大孟湖畔的小茅屋里,一位世子往日的陪读,却因为这张药方香消玉殒。古今的荒唐故事莫过于此。
平安侯府坐落京城,大包大揽地圈起了碧波千顷的大孟湖,修建起举世无双的“二十四亭桥”。不进侯府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这座汇集天下二十四座名亭样式的迂回长桥,怎样在开阔的湖面上蜿蜒藻饰,衬托辉映侯府气象。
但大孟湖上不止有二十四亭桥,也不止有水波潋滟、花柳扶疏的怡人光景。
侯府之中有间小茅屋,绝非老旧寒酸破落之地,反而清新朴素,别有一番出尘的趣味。屋里陈设的古籍、书画、笔墨、砚台、印章、瓷器,无一件不令寒门士子们艳羡不已。
世子韩暄日日流连此地,并非他是什么乐于焚香抚琴、赏诗看画的妙人;全因这屋里的一卷一册,另有一个人十分怜取。
可是现在,这个人不在了。她等不及世子的苏醒,更永远也不可能等到沉冤昭雪的一日。
平安侯府今日里颇有些喧哗不宁,侯世子手中提剑,绕着大孟湖上下翻寻了好几个来回。丫鬟小厮们在他身旁环绕成圈,偏又远远地隔开一片,实在不敢朝前近他半步——怕他热血上头,一不小心做出什么事情。
世子先跑过“二十四亭桥”,去了外院湖边的小茅屋里。茅屋空空荡荡,仿佛从来不曾有什么人在。他满不甘心地绕着屋子环行数圈,终于在大柳树下怔怔地坐了一会儿。
“无忧呢?”他冲着柳树瞪圆了眼,嘴里不知向谁提问。片刻以后,他又“噌”地一跃而起,一言不发,拖着手中剑走过桥去。
下人们终于着慌了,眼瞅着他气势汹汹,两眼发红似欲择人而噬。往日里兴许只是小打小闹,但看他今日这副架势,怕是非要杀人不可了。
伶俐些的早跑到内院去请侯爷夫人;其他人不远不近地吊着,跟他回到自己的“采月小院”。有几个人这时明白过来,知道世子准备找的人,此刻早已离开了侯府。众人这才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世子韩暄却不依不饶,把小楼里上上下下的每个房间都探过一遍,逢人就问:“紫霓去了哪里?”
被询问者无不缩回脑袋,躲在人后摇了摇头,谁敢多说只言片语?只有素日里跟韩暄亲近些的几个小厮,半天看不过眼,低声劝了一句:“小爷,您别找了。”
韩暄却急了眼,揪住一个就劈头盖脸地问:“你到底说是不说?”
被揪住的小厮无奈地答道:“不是我们不告诉您,告诉了您也找不到。今日是您跟少夫人九日回门的日子,因您早上还昏迷不醒,少夫人就自己回靖王府去了。”
本朝封侯不多,封王者更只有寥寥三个。靖王无疑便是权势最盛的那一个,他眼下如日中天,说一不二,朝野之间无人敢惹。
小厮见他站立不动,忍不住又悄悄地劝道:“爷要杀人,也得分个起重。她如果不是王府的千金,哪里来这个胆子,害了……害了无忧姐姐。小的们命贱,爷您跺跺脚,我们就得震上三震。有些人可是万万动不得的。”
韩暄平静下来,眼神却越发冷冽了。他盯着说话人,声音中透着凛冬一样阴寒的霜气:“不报此仇,我韩暄誓不为人!”
侯府近日发生一件大事,世子韩暄大婚数日以后,不知怎么便中了一阵恶疾。以致他不省人事,昏迷在榻横躺了三天三夜。
府中上下遍寻良医,竟无一位大夫能够诊出缘由。只有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先生,冒昧说了一句:“我看不像寻常染病,倒是中了什么旁门左道的迷蛊邪毒。”立刻被侯爷夫人斥为“老眼昏花、胡言乱语”,吩咐下人哄出府去。
第二天,这位老学究却在尘世之中永远地消失了。多亏新过门的世子夫人心思灵巧,请了宫中御用的任之时任太医,断定世子不过是神明蒙蔽,一时昏厥。只需调理一番,不日便可苏醒。
这位任太医又同世子夫人商议良久,终于敲定了一张方子。只是在药方之外,另有一样药引,说来有些骇人听闻。
这药引不是什么千年的灵药、万年的奇石,倒是寻常人身上便有的东西。只是要取下它来,确实不太容易。因为它要的是一双世子心上人的眼睛。
平安侯夫人原本听见这一说法,只觉荒唐太甚,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新过门的世子夫人却拦住了她的发作,这时幽幽地说了一句:“如果夫君的心上人就是妾身无疑的话,那我这双眼睛剜去也罢。”侯夫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
于是世子夫人没有失去眼睛,大孟湖畔的小茅屋里,一位世子往日的陪读,却因为这张药方香消玉殒。古今的荒唐故事莫过于此。
平安侯府坐落京城,大包大揽地圈起了碧波千顷的大孟湖,修建起举世无双的“二十四亭桥”。不进侯府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这座汇集天下二十四座名亭样式的迂回长桥,怎样在开阔的湖面上蜿蜒藻饰,衬托辉映侯府气象。
但大孟湖上不止有二十四亭桥,也不止有水波潋滟、花柳扶疏的怡人光景。
侯府之中有间小茅屋,绝非老旧寒酸破落之地,反而清新朴素,别有一番出尘的趣味。屋里陈设的古籍、书画、笔墨、砚台、印章、瓷器,无一件不令寒门士子们艳羡不已。
世子韩暄日日流连此地,并非他是什么乐于焚香抚琴、赏诗看画的妙人;全因这屋里的一卷一册,另有一个人十分怜取。
可是现在,这个人不在了。她等不及世子的苏醒,更永远也不可能等到沉冤昭雪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