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51,313贴子:664,539
  • 39回复贴,共1

观王南巨著《规矩方圆》一书学术研讨会之怪现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建筑学报》给王南的巨著开了一个学术研讨会,详见《建筑学报》2019年7期或公号,请来的名流大咖有崔愷/王贵祥/冯时/庄惟敏/朱小地/贾珺/梁鉴/王军,总之大体是“自己人”(清华帮),我们南方高校的专家一人未请(请了怕会场气氛不和谐,还要搭红包,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基本上是唱赞歌,吹捧加宣传。没有质疑和讨论,这,便是中国学术界之怪现状。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其真实的目的和动机又何在呢?
此巨著在书店早已有售,价格不菲,约近500元。我在想,书基本是廉价的高班学生作业水准,没有下过苦功,更无什么创见,基本是体力劳动加牵强附会的凑图,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自掏巨款买这样的书呢?大半年来,样书一直没有拆封,看来是无人问津。大家都不傻。
1.根号2的假说始自王贵祥,据说唐宋建筑檐高和柱高之比为根2。恕我愚钝,从佛光寺大殿和营造法式那么多大木图样里都没看出来。
2.古人的建筑设计中局部(注意是局部)存在一些方圆/圆方的构图关系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以“造神”的心态来夸大化就没意思了,在古人博大精深的营造史中,又能有多大的智慧含量和权重呢?想据此建构当代的“法式”,无异于痴人说梦。
3.古代建筑师只画大木地盘/侧样图一类,没有立面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屋架高度由进深决定,如此而已。如果连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都不清楚,所做的研究无异于自娱自乐。
4.“非有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这句话送给王南,正好。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比什么都强。


1楼2019-08-07 22:34回复




    没有精细的复原研究,所有的规律结论都是空中楼阁


    2楼2019-08-08 20:39
    收起回复
      用“根号2”概念来称呼古建筑,有点怪怪的,似乎“唐朝领导来佛光寺视察”的感觉。其实就是“圆直径成方的对角线”。


      3楼2019-08-09 17:11
      回复
        佛光寺大殿中平槫的位置,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8-10 01:13
        收起回复
          清华的刘畅教授一直不表态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9-08-13 16:21
          回复
            第一,建筑的结构主义不是赫茨伯格的那套理论吗;第二,这个比例研究出来了有啥用,断代吗,这种研究和测量金字塔尺寸到某个恒星距离有关系一样,有点瞎附会。第三,比例的推敲应该结合施工的顺序来,如果仅仅地图测量,很容易望文生义。生成式的建构方式总比单一化平铺直叙的建构要好。


            IP属地:湖北8楼2019-08-17 14: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