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仅剩的辩风应该就是当年武汉大学辩论队在新加坡狮城一举出名的那种犀利的辩风,这种辩风好控制,攻击性强,又灵活,所以已经是绝对主流。牛津大学和以前的台湾的几所学校是那种儒雅的辩风,非常简单平实有风度的那种,讲话也是顺理成章,但是这种辩风驾驭太难了,有点像古希腊的哲辩,最后成不成还要稍微看一点对方的配合,因为秀才总是怕遇到兵的嘛,人家要跟你绕,你就很难说清楚道理。
有个别辩手自己有一种打价值观的辩论风格,他们的逻辑往往很简单,简单不容易出错嘛,但是他们能够在价值导向上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这一点倒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和辩手本人的气质也有很大关系。
其他辩风的话,记得同济大学队是一种亲切的辩风,比较讨好观众的那种,不过有做作的嫌疑嗯,这个辩风下也没有出过什么强队,因此也没必要提很多了。
现在的犀利辩风也有几种,一种主攻语言技巧,这个稍微在逻辑和学识上要求弱一点,但是语言表达一定要很好,往往你看到站起来先说一句“这个问题我方强调很多遍了!”“为什么你们不回答我们的问题呢?”“您在逻辑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才会得到那样的错误结论。”其实有可能己方一直没有正面论述这个问题,或者对方其实没有逃避自己的问题,只是回答得不够另人满意,又或者其实自己并没有听出对方有什么错误,但是先就这么说了,造成一种场面上的主动,因为观众的思维是跟着你的话语走的,你说他们逃避,他们错了,观众是会一时间信以为真的,那么他们错了,自然就是你们对了咯,这就是听众心理,把握好听众心理的队伍在场面上会很强势,但是骗不过行内人,因此还是要言之有物才行。
另一种犀利辩风是博闻强识性,这种需要非常具体细致的准备工作,然后需要很广泛的知识储备,你会发现,在场上临时抖出一些哲学上美学上宗教上法学上经济学上等等等等的一些专业内容,观众们会很爱你的,对手会很痛恨你的,因为除了事实以外,名人名言之类的东西是很难被反驳的,我说一句“卢梭认为人失去自由就等于失去做人的权利”,这样的话一出,你总不能说“卢梭错了!”如果你知识储备还行,或许能找到一个对应的名言比如“但是格劳修斯和认为人类应该臣服于一个英明的君主之下”。这样名言对名言,充其量是平手,但是一旦对方跟不上你的节奏,你刷刷刷几下可能就要把人急死了。
另一种辩手喜欢玩逻辑,他们通常是担任二辩三辩的位置,玩逻辑的人要是把语言技巧和知识储备结合在一起来搞,那没人搞得过他,逻辑是一个立论的骨架和核心,说错一句话可能就全场皆输了,因此需要缜密的思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高,因为你说话不能让别人有空子钻啊,要是别人能钻你话的空子,那就等于是在钻你们逻辑链的空子,这就可怕了。
有个别辩手自己有一种打价值观的辩论风格,他们的逻辑往往很简单,简单不容易出错嘛,但是他们能够在价值导向上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这一点倒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和辩手本人的气质也有很大关系。
其他辩风的话,记得同济大学队是一种亲切的辩风,比较讨好观众的那种,不过有做作的嫌疑嗯,这个辩风下也没有出过什么强队,因此也没必要提很多了。
现在的犀利辩风也有几种,一种主攻语言技巧,这个稍微在逻辑和学识上要求弱一点,但是语言表达一定要很好,往往你看到站起来先说一句“这个问题我方强调很多遍了!”“为什么你们不回答我们的问题呢?”“您在逻辑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才会得到那样的错误结论。”其实有可能己方一直没有正面论述这个问题,或者对方其实没有逃避自己的问题,只是回答得不够另人满意,又或者其实自己并没有听出对方有什么错误,但是先就这么说了,造成一种场面上的主动,因为观众的思维是跟着你的话语走的,你说他们逃避,他们错了,观众是会一时间信以为真的,那么他们错了,自然就是你们对了咯,这就是听众心理,把握好听众心理的队伍在场面上会很强势,但是骗不过行内人,因此还是要言之有物才行。
另一种犀利辩风是博闻强识性,这种需要非常具体细致的准备工作,然后需要很广泛的知识储备,你会发现,在场上临时抖出一些哲学上美学上宗教上法学上经济学上等等等等的一些专业内容,观众们会很爱你的,对手会很痛恨你的,因为除了事实以外,名人名言之类的东西是很难被反驳的,我说一句“卢梭认为人失去自由就等于失去做人的权利”,这样的话一出,你总不能说“卢梭错了!”如果你知识储备还行,或许能找到一个对应的名言比如“但是格劳修斯和认为人类应该臣服于一个英明的君主之下”。这样名言对名言,充其量是平手,但是一旦对方跟不上你的节奏,你刷刷刷几下可能就要把人急死了。
另一种辩手喜欢玩逻辑,他们通常是担任二辩三辩的位置,玩逻辑的人要是把语言技巧和知识储备结合在一起来搞,那没人搞得过他,逻辑是一个立论的骨架和核心,说错一句话可能就全场皆输了,因此需要缜密的思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高,因为你说话不能让别人有空子钻啊,要是别人能钻你话的空子,那就等于是在钻你们逻辑链的空子,这就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