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记一则吧 关注:3贴子:120
  • 6回复贴,共1
今天早晨起来过早 没注意时间遭人说了 工资就这么多 难道要罚款吗
自己还是不太注意啊 作息并无节制 和过去一样样的
从原先规划的起码七个月到现在只剩3个月了啊 快到节点了


IP属地:广东1楼2019-08-18 09:41回复
    39193=5+1518+1500+1000+660+580+2000+500+300+390+360+300+250+290+210+200+800+200+180+148+140+108+16+100+800+300+488+300+600+600+500+500+500+1180+50+100+800+370+400+320+300+300+300+888+500+200+300+100+500+880+5+250+400+180+500+400+300+300+300+300+218+50+2000+200+300+300+290+280+258+100+220+200+200+200+108+200+320+1000+300+160+160+150+150+150+420+150+500+800+500+500+120+120+118+380+105+900+100+100+100
    不要说富可敌国了 就说富可敌镇都是大大的好啊


    IP属地:广东2楼2019-08-20 09:59
    回复
      自皇帝赐名后,又相继[树立牌坊,以光盛典]。为垂全楚千载忠良之誉,以慰忠魂,县备用官银为[焚献之资],沿至明末。清时,政府分别颁发承袭明时春秋致祭、祭祀庙宇田基、免杂役呈词等相关文檄多篇。清康熙十八年(1679)当地政府立墓碑,刻有[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奉旨御葬青惠烈公之墓]碑文。自青文胜遗子青霄世袭奉祀以来,至清道光十九年(1839)十五世嫡孙青家升[承充],沿袭约六百年不断。今湖南青姓者,亦为青文胜后裔。”
        2、青公爱民邑诸父老跽呈《惠烈录》求《叙》
        《中国历史名人别传录——[惠烈录]》记载:
        “龙阳士民为其求《序》情景,颇感触至深。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五月,常德知府前明史馆纂修官王叶滋,[以量移(被贬在远方官吏,遇赦回近处安置)去武陵,循例谒行省道经龙阳。龙人士争登舟,强舁至岸,具酒食当衢,逼以沾醉。每进一觞,数千人伏地拜至,有拜不起者。馀亦为酸鼻不可忍,以为龙人之过乎情,亦爱官之癖也。既而诸父老跽(音忌,指双膝跪下)呈《惠烈录》,为明尉青公求《叙》。予乃知:龙人爱官之“癖”实青公爱民之“癖”,有以启之。且夫情之为用,亦有甚不可解者]。可见[天下情之所感一往而深即有“癖”焉]。青文胜以一县幕小史安敢有抗疏减税之勇,实青公爱民之“癖”所使。青文胜能不惜其身,上吁於天,使龙阳落税额之大半,龙民受其赐近五百馀年。龙人爱官之“癖”,非秉彝之良也。是故情之所感一往而深。青文胜[为国护民,为民护生,惟其视民之生为重,故视己之生为轻]。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祖训,铭心刻骨。为龙阳邑民[排波导流,孰衍其恩,恩流不竭,食报无歇]。以其壮举一改[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之古训”。
        《龙阳县志》168页记载:
        “用是民获安生,转困为苏,利泽绵绵,允宜血食兹土,以受吾人之报。然百年於兹,未有念公之功而报之者。”
        青文胜爱百姓胜似自己的父母,时常对人说:“百姓是他的衣食父母!”他在龙阳上任至到南京冒死上书,舍生活民为止,不足六年,为龙阳百姓办了十件大事,造就了龙阳县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与幸福。
        龙阳县百姓的子子孙孙都把青文胜的恩惠牢记于心,龙阳人为感他的恩,凡是历朝历代到过龙阳的上品级的朝庭官员,龙阳县有上万人的百姓,跑到县城北门码头,都会有两人争着,将他们从官船上强行抬起上岸。
        百姓们都双膝跪立两旁,具备酒食当衢敬酒,令其沾醉方肯罢休。后由一人双手捧呈《惠烈录》,为明尉青公求《叙》。
        如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五月,常德知府前明史馆纂修官王叶滋,因办事不力被判流刑,遇赦回近处安置去武陵任职,循例谒行省道经龙阳。官船停泊北门码头,龙阳县百姓得知后,人人争着要把他从官船上抬上岸来,强行敬酒,酒循三盅后,王知府站在北门堤上往通往县衙的北门街一望,只见有上约万人跪列县城北门街两边至到十字街右转……。
        王大人每举觞称贺喝进一口酒,有数千人伏地拜至,有拜不起者。馀亦为酸鼻不可忍,热泪盈眶,他以为龙人之过乎情,以为是龙阳的百姓有爱官之“癖”。可王大人他不知龙阳的百姓爱官之“癖”有二:
        一是龙阳人为感恩青文胜,是向到过龙阳的朝庭官员为青公的《惠烈录》求《叙》。
        二是希望朝庭派往龙阳县的官员都象青文胜一样为百姓办实事,以“爱民如子”的呵护来保护老百姓。
        他看在眼里,心中不免难过。他刚刚上前迈步,看到有一人跪在面前地下,双手托举起一本书不起来。王大人用手搀扶着说:“先生请起”!王大人连叫他三声,他也不起来。他双手拿起书一看,封面上写着《惠烈录》。
        那农夫开口说道:“请大人为青公写《叙》!”
        王大人翻开《惠烈录》仔仔细细地看着每一个明、清朝庭官员写的《叙》厚厚一本,约有近二百多人留存墨宝——《叙》,王叶滋看在眼里,龙阳典史青文胜在任,以民生为重,急,为民所急,想,为民所想,上京三上不报,以死铭志,震惊了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怜其诚,允其奏。
        [凡积年所亏田租若干,皆得免征,赐减龙阳额粮二万四千石,仍纳租粮以一万三千余石为定额,盖蠲原税三分之二焉。且积年所亏田租若干皆免征。令其囹圄中欠赋者尽数释放。]赠赐青文胜谥号为《忠惠公》;赐赠《一点丹心全赤子》谥誉。朱元璋并遣官扶柩南归。
        后历经一百九十五年之后,将洪武皇帝钦赐青文胜《忠惠公》的谥号,由明万历神宗皇帝改谥,赠赐名[惠烈公]。
        《明史》也载:[万历十四年(1586)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自神宗皇帝赐名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知县陈国瑞详请奉旨相继建坊。[树立牌坊,以光盛典]。为垂全楚千载忠良之誉,以慰忠魂,县备用官银为[焚献之资],沿至明末。
        [清时,政府分别颁发承袭明时春秋致祭、祭祀庙宇田基、免杂役呈词等相关文檄多篇。]常德知府前明史馆纂修官王叶滋他看到这些才知晓,龙阳县的百姓是为何爱官,是因为明洪武年间,龙阳县出了一位惜爱百姓的好清官——典史青文胜。因青文胜在百姓心中有:“百姓要申冤,典史是青天,文胜接疑案,天下无冤案!”他虽然英年早逝,近有三百八十多年,而他却永远活在龙阳县百姓们的心中。不由心中感慨万千,对青文胜肃然起敬。提笔撰写:《惠烈录——叙》他写道:“天下情之所感,一往而深,即有‘癖’焉。吾不知其所始,亦不知其所终极也。
        以量移去武陵,循例谒行省,道经龙阳。龙人士争登舟,强舁至岸,具酒食当衢,逼以沾醉。每进一觞,数千人伏地拜,至有拜不起者。余亦为酸鼻不可忍,以为龙人之过乎情,亦爱官之癖也。既而诸父老跽(音忌,指双膝跪下)呈《惠烈录》,为明尉青公求《叙》,予乃知:龙人爱官之“癖”,实青公爱民之“癖”有以启之。且夫情之为用,亦有甚不可解者。
        余尝谓君之爱臣,甚於臣之爱君;父之爱子,甚于子之爱父。人第见刑威笞罚,以为非爱,而不知其心有倍痛者,正所以曲致其恩。夫用恩於人,非关报施,而反过乎其分,此皆情之癖也。而实则施恩巳极,自怙其恩,亦至情之发也。苟非大不肖者,鲜不蹈其癖矣。青公爱民之癖,致以尺帛毕命登闻鼓下,不烈烈千古哉!
        崴(音岁)癸卯,余奉敕召,充明史馆纂修官。始悉青公之惠烈,每咨嗟咏叹,感慨流连。居无何,即奉命守是邦,一似与青公有夙缘者,庙可衔觞,碑能堕泪,流风馀韵,尚在民间,未尝不慨然慕之。惟是军需旁午,冠盖络绎,才劣不克胜任。六年以来,所施爱于民者曾无一二,而龙之人爱我若是。昔青公“癖”於爱民。而今民“癖”护于官,余愧斯民,益愧青公矣。即书以为叙]。
        雍正十一年岁次癸丑五月上浣之吉
        特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新升湖南分巡辰永靖道按察使司副使
        常德府知府前内阁明史馆纂修官云南间后学王叶滋敬书於龙阳丹次。
        王叶滋他被贬遇赦,就近任职去武陵途经龙阳,遇百姓为青文胜求序。
        他提笔写道:可见[天下情之所感一往而深即有“癖”焉]。青文胜以一县幕小史安敢有抗疏减税之勇,实青公爱民之“癖”所使。青文胜能不惜其身,上吁於天,使龙阳落税额之大半,龙民受其赐近五百馀年。龙人爱官之“癖”,非秉彝之良也。是故情之所感一往而深。
        青文胜[为国护民,为民护生,惟其视民之生为重,故视己之生为轻]。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祖训,铭心刻骨。为龙阳邑民[排波导流,孰衍其恩,恩流不竭,食报无歇]。以其壮举一改[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之古训。”是为为官之道之人之楷模也。
        清人王元世题惠烈祠云:“生死自取义,非关后世名。壮烈捐生去,沧溪水更清。青祠映红日,丹心万古明。瞻言环万里,乔木听嘤嘤。”
        沧溪水,昔年曾是屈子遇渔父处,今日青文胜捐生,使水滨又增添了一缕殉道忠魂,像这样不惜以身殉节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正是鲁迅先生所赞的中国脊梁,青文胜是龙阳人心中的脊梁,有青文胜在,百姓头上有清天!有青文胜在,天下从此无冤案!
        3、明、清部分官员题词、跋、字表敬意
        龙阳典史官青文胜上任之前,就熟读明洪武皇帝亲民爱民与“民是国家之根本”之思想,到龙阳上任之后事事、处处以明高皇洪武帝的“为稳定新政根基,我们要‘宽以待民’,体恤百姓的艰苦,‘百姓才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尔等当深念之。’”青文胜他深知百姓是为官者们的衣食父母,他舍生取义,为的是保一方百姓的生存。
        明、清两朝文武百官,有近五百多年,议论着青文胜的忠勇……。青文胜的刚烈之举震撼了明朝京城的满朝文武,同时也惊动了皇帝。朱元璋听了九卿的所奏之后非常感动,他真是一个勤政爱民非常感人的“兴国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典型,便脱口而出,“青文胜不愧是我朝‘一点丹心全赤子’的忠臣公仆”。
        据[中国历史名人别传录]——《惠烈录》记载,他为民的义举事迹受到了明、清(道光为止)两朝到龙阳上任的九十一任知县们的敬仰,而都为青文胜撰写了祭文。一是为其祭奠,二是以他为镜为百姓做事,为朝庭尽忠尽职。下面是《龙阳县志》和[忠惠堂]青氏族谱记载的明、清部分官员表敬意而作的题词、跋、字。


      IP属地:广东4楼2019-08-30 19:26
      回复
        3.1序江南常州赵申乔书
          余奉:
          命节钺楚南日以察吏安民,惩奸剔弊为务,常德乃楚南郡属,其属邑龙阳有诸生青帝申者,因其祖青惠烈公祭田被占,抱读控理,余阅其呈词,并所陈惠烈录,始知其祖蜀夔之大宁人也,由明经尉龙阳,悯邑地势低下,赋额繁重,民不堪命,诣阙三上疏,不报,激而自经登闻鼓下……。明洪武皇帝嘉其惠烈,特减县赋二万四千(石)有奇,予谥、予葬、予祠、予祭。又恐后之人无以勷(音香)祀事,除捐正项,另给田一所,坐落县南军山铺,俾其子孙世守奉祀焉。由此观之,居官何论尊卑,只要畱心民瘼(痛苦),便烈烈千古。不然,虽位极大臣,奚为?余叨封疆重任,愧未能仰副万一。今睹惠烈之遗绩,慕惠烈之高风,不禁咨嗟咏叹,慨然有弗古人之感。聊书数语,弁之简端,以职景行之意云。
          康熙四十六年季春之月上浣谷旦
          钦命巡抚湖南等处地方堤督军务兼礼粮饷都察院右都御史江南常州赵申乔书
          也载于龙阳县志第六百七十~六百七十一页
          3.2惠烈青公传江东之书
          予先世有景房公者,以吴越侍御史奉图籍,归宋亩税三斗也,公患之乃沉籍於江,以遇风闻宋太宗遗王方贽按之,可其奏亩税一斗,浙东西十三州民莫不德,王公而颂江公为之嚆矢也,二公之心同其功大,其泽长自宋至明,兴五百余载。有心相感而节愈奇者,余过沅湘又得一人,曰:忠惠青公云,当高皇帝御极二十有四年,则壤之赋成薄海内外咸荷。
          圣天子轻徭额税加惠元,元至意独龙阳一邑,僻在湖湘厥土,洼莽薄轮三万七千有奇,民不堪命,仳离(夫妻离散)流散者多矣时,监司郡邑莫敢。闻公为尉懂筑堤事,邑故濒洞庭之潴水,时时泛滥,不受障公之乃。
          上减额疏凡三叩不逐,自经阙下……。上悯其诚,赐减额二万四千余石以为常,诸大夫皆曰捐躯而悟主。杀一身以利万民,青尉之得死所也,自江潭烈著而怀王不悟,义士至今悲之,尉知主圣可以行其置,而成其仁,见机之明赴义之勇。公兼之矣或曰:邑有令有承尉可无死嗟乎,不有生者何以赞国,不有死者何以拯民,当国初立法森严,三犯逆鳞谁其敢者,公不难蹈死竟以蠲科一命之士,於人有济所信者,心所活者民,死而不谥为惠烈也。宜哉先景房公历数世至,高孝宗朝子孙显者七十余人,丞相江万里其裔也,王方养子五人,孙圭拜相曾孙尚公,主以故江公事载家乘,王公独光照倡史。今青公与王公均之蜀人,均为民税一减於前,而生有荣名,一减於后而死有惠烈天报。青公宜敦於王氏,将无同於江公,固未可以迟速,测之御史大夫,曰:宋太平兴国,凡诸臣定经制及部臣来归者,率显庸之若沉籍,若减税二公几陷不测,皆不有其官也。青公不有其身,邑民到今思公者感极泣下不啻,侨终蹇谢兴谣辍相巳也,彼登崇陟华泯,匕而死讵能与尉洁耶,余悲黔(指百姓)中吏不自,振拢每投牒,求去恐为沟,中瘠亦浅之乎丈夫矣,因表扬奇节以风。
          卑官作惠烈公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江东之撰
          3.3青公祠记记薛敬
          邑据洞庭之上游,三面濒临大湖,地多沮洳沛泽,周汉撤为田,计税三万七千有奇,外筑长堤以防洪潦,其后泛滥岁相仍,坍塌日甚,沧田之变,多为平湖牧墅之区,原税大半巳委之洪流,不可科矣,有司犹索,其全民皆称贷弗堪,辗转离散,恨不能吁天以诉。
          洪武二十四年(1391),青公因赞是邑,弗忍民困,诣阙请免未得旨,青公遂自经於登闻鼓下,帝怜之,遂允其奏。凡积年所亏田租若干,皆得免征,定以一万三千为额,盖蠲原税三之二焉,是用民获安生,转困为苏,利泽绵绵,永宜血食兹土,以受吾人之报。然百年於斯,未有念公之功而报之者。
          至成化甲午(1474)周泰来令兹邑,历考前官治绩,而得公为之最。始怜公之委身为民,而为所难为,慨不报之於前。於是询青公之后有家於龙者,遂报拨其曾孙四世嫡裔青云详请附学时。提督学政陈临试常武,又经巡按御史李移文,遂人邑庠学额复按周礼,以死勤事者得与从祀之典。於乙未春乃度隙地於公之旧家,爰立祠堂,凡为正室三间,室前立门主而栖之,庙而祀之,春、秋礼於庭,邑人感公之惠者,咸得以不时进礼,且复为其后者以备蒸尝之用。所以报青公之功而彰青公之惠者至矣!
          祠成,欲勒珉石以职颠末然石具,而周候以秩满诣阙。适安城彭君继令於邑,用成厥志,命予为之记。予谓大丈夫得志於世,而行道当时,要以仁义为之主,而利害不必较也。青公委身为民,而仁成义得,慷慨千古,大丈夫之事备矣,宜有以感人於百年之下,而庙祀攸崇,后之职斯邑、睹斯堂者,其亦知所劝矣。青公名文胜,蜀之夔郡大宁人也,由明经来赞於龙,时年二十有七,及卒,三十有二。御葬於本县城南杨家冲潭坪寺湖,今有青公墓焉。
          龙阳人大理评事薛敬撰
          3.4论青公事欧阳恂
          达人志士舍生而取义者,其几之,重轻与时之后先处之,必有不苟然者。青公之以身为民也,自爱身者言之,将疑其差等之。未审也吾谓先死,死重而有益后死,死轻而无补,公之审此,未有不熟者也。罄田所入不足供赋,悯民之念切於骨髓。赴阙奏对庶几,万一可以旋转者,其心也,及至再至三畱中不,不将无有患难之危乎。当是时更国法,於风行之始缩,国赋於既定之初,威严之下何所逃避是故。见其重生不得不轻见其后死不得,不先几不可以毫发间,时不可以顷刻失重生后死,与民何益兴,经沟壑者何鸣呼,心劳政拙罪无逃於负,乘始之此身,所必行批鳞履惜罪,无逃於越俎终之。此身所必死,死而先吾言可重死之,后吾泽匪轻舍生取义。青公盖达人志士矣,岂爱身者可以疑之哉,吾恐后人有是疑也,是为论。
          湖南常德府知府事欧阳恂撰
          3.5书青尉事张治具
          台史氏曰:“余浮江陵达公安,蜀流盛,涨决坊溃障;邑民皇皇达昼夜,而号声不绝余方叹。东郡太守以身填堤事,彼何人耶;负愧千载既济常武,阅青尉死事辙。爽然自失者久之,嗟乎死生亦大矣;蒙难之臣义不得不死,则人皆勉焉至於言。不行而杀其身,以求利其民者”。吾未之闻也,青公一尉耳即不死,龙阳之赋不减,百世之下谁复咎尉者,乃捐生悟主龙阳之,民世永赖之於戏。若尉者死可矣,死可矣,或言尉微可无死,夫尉岂弁髦生趣者耶,尉一死而其言行利在百世,尉所以尉龙阳者无愧矣,若尉者死可矣死可矣。台史氏又曰:“余於尉死而知为臣不易云,夫尉微也死然后无愧於尉。尉岂易称哉今之,**而上利害之。交所当以死诤者,何多乃轻视利害而重视生死,与其职若易。易然余不知其何以也,悲夫余於尉死,而知为臣不易云。”
          监察御史**张治具撰
          3.6忠孝堂记龙阳人史舜赞
          吾里自开国以来,文胜名声,颉顽(应为“颃”)邹鲁。自荐绅及韦布靡不励《素丝》,于国而咏《白华》如家。顾升平日久,非有剖心庐墓之迹,夐(音炯)绝意表则不闻;非有后先济美、声相传而武相望,则又不闻。求其卓然以忠孝显者,余闻之青氏祖若孙矣。先是,洪武高皇帝以军需惟紧,国用不资,定岁额而征诸民者,往往浮农之入。沧浪固泽国也,左包洞庭,右接五溪,凡春雨秋潦,无不峻湍连云,长波荡日,所谓东南其亩而冀京坻(音迟,习作“坻京”)者,俱取诸鱼龙瀺(音蝉)灂(浊)之余,乃上之催科益迫,而民始不堪矣。惠烈公用是惨焉痛心,不得巳而力争于逆鳞仗马之间,沥胆披肝,为民请命,三上不可,因以死殉之。国租缘是得减三分之二,至今犹尸布祝之,载在祀典者不朽,仁人之利,不赤溥(音普)乎!
          爰及八世孙宗尧,英英特起,纷内美而重之以修能,而事亲之节尤著。彼其于纷华美丽,若爰居之听钟鼓,独《南陔》之慕,无解于怀,晨餐夕膳,时侍左右。其母终也,则筑室墓门,荒烟旷野之中,猛兽啼猿,时时窟宅,而号泣哀思,青冢之前几无干土。及侍父疾,衣不解带,伴寝三年。夫宁能槁木其形骸,而於菟(音乌)其嗜欲,则罔极之一念迫之耳。青生孝哉!
          郡邑候以此闻于上,及二三同志过庐而纪其盛者,无不陆离其辞,山辉泽媚,有自来矣。父老诏余语曰:“异哉!青氏之祖以忠而显,而孙以孝称,胡天地醇庞之气锺于一门若此!”余曰:“否!父老不闻太颠之贝生于巨海,一角之鲤产于长江呼?所积者厚,则所发者奇,理宜然也。吾邑所以击壤兴歌,不致叹哀鸿而忧硕鼠者,固朝庭之仁,亦由惠烈公之遗爱耳。渊源所自,固宜麟趾而风毛矣。虽然,非青生所乐闻也。”彼其二人固以高枕夜台,南面称乐,依稀无何有之乡。而子啧啧人口者,徒以其事亲之故,将无重蓼莪之感,而兹其属毛离里之思耶,因撮其略,记之于堂。
          载于龙阳县志第六百二十一~六百二十三页
          3.7祭惠烈青公文四川陈贤才
          呜呼!昔人以慷慨、从容衡死难易。盖难属君父,此身可死不可辱,则从容就义,难矣。若介可死、可无死之间,而能捐生以庇万姓,富万世,则更从容中难之难者。毕千古惟公独也。公尉龙阳,岁才三十三龄,草疏诣阙,为民请命,即一上而不获请,不获请而赋役如额。此亦足以谢龙民,复何嗛(音欠)之有欤?乃疏三上不报,继之以死,为龙民计之利害,不为一身计生死。公之死,惠且烈哉!
          噫!公之死,可无死者一,而不易死者三:受牧有主,担荷可释,似可无死。韶华正茂,流连光景,不易死一;嘉偶在帏,乳裔在襁,不易死二;家累羁任,山川修阻,郁郁愁思,绵绵故乡,不易死三。可无死而公死之,不易死而公易之,上足以愧司牧,下足以愧怀二心者,以从容成慷慨,则更从容中难之难矣。公不死则赋累,赋累则民困,民困则赋逋。迄今垂二百余年来,民生国计,两无所伤,则一死之所留也。死忠死孝,代不乏人。至捐一身屁万姓,富万世,毕千古惟公独也。公之死惠且烈哉!
          血食春秋,而子若孙浸盈浸昌,皇天后土,实式临之矣。贤才枌榆后生,承乏兹土,肃谒遗像,仰止维新。方今洪水灌城,淫雨没稼,凡兹孑遗,皆公所廑轸而息肩者,惟公炳灵,始终庇之。俾贤才获逭(音换)戾于万一,亦惟是拜公之赐。尚飨。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一十五页
          3.8吊青忠惠涂鍧(音轰)
          嗟哉龙阳尉,允也天下奇。死生亦大矣,夫岂偶然为。
          顾兹土瘠薄,恐吾民溺饥。赋重为己忧,言切望位卑。
          三疏而不用,一死以相随。政掘与死谏,尉也实兼之。
          帝闻嘉其忠,曰捐乃攸宜。常赋不取盈,妇子始嘻嘻。
          爱物有所济,怀惠新厥祠。向微尉也死,龙馀靡孑遗。
          明监察御史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五十六页
          3.9吊青忠惠马希龙明代人
          民者邦之本,民穷应可怜。青公伟仗夫,自任何惓惓。
          三上蠲输奏,誓死不复还。谁不爱其生,爱生徒自全。
          谁不忌其死,忌死义必迁。吁嗟龙阳尉,不让易水贤。
          庙堂良不愧,肉食自汗颜。遗烈摩苍霄,耿耿千万年。
          秋风悲草木,松柏带寒烟。闻者竦(音耸)毛发,泣血啼杜鹃。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五十六页
          3.10青惠列公传项珍浙江金华人
          今阅四世而孙曾昌衍,诗书之泽不衰。皆公盛德之荫也,因其曾孙春请,乃摭所闻,得其志节功状之详而序次之,以诏不朽云。
          明成化九年训导
          3.11青公祠叶元祺浙江金华人
          烈士重名义,仁人轻死生。一命能爱物,兆民荷全城。
          吁嗟惟青公,千载存精英。杀身以济事,卒减农民征。
          龙民得蕃息,龙土得安宁。想公一微职,能屈万乘情。
          此胃大丈夫,可使懦史惊。俎豆报闾里,高山仰景行。
          清乾隆龙阳知县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五十九页
          3.12青公祠龙阳人清郑光美
          世间忠烈竟有此,末史封章动天子。惓惓为民三上书,誓感君王不惜死。
          石碑峨峨祠当中,父老传说夸英风。当年吾邑剧荒歉,赋重征苦闾阎空。
          富者有粟收藏固,贫者枕藉仆沟渎。四万赋税不敢宽,追呼日急谁相顾?
          青公爱民愁民伤,告令不悟告君王。九重深深不得见,登闻鼓下魂苍黄。
          君王闻知叹奇异,小史南疆蒙赠锡。龙阳从此得减征,祠庙千秋永高谊
          爱民一心杀一身,千秋万姓沾殊恩。一身虽死心末死,生气满县全斯民。
          祠前赫濯留碑谒,有如姬代召公泽。祠内依墙春树荣,有如成都武候柏。
          当日县官何所为?素餐尸位诿官卑。前代芳型今不泯,休风余韵继者谁?
          明末试冠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三~七百八十四页


        IP属地:广东5楼2019-08-30 19:27
        回复
          3.13题惠烈祠甘为霖
            水乡伤重赋,三疏未回天。公以死而谏,君方悟且怜。
            岁蠲二万石,今历百余年。过此犹无算,还期扩祭田。
            明工部侍郎甘为霖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五页
            3.14前题郭子章泰和(今江西)人
            屈子沉江日,犹称悟主难。何如青尉死,能博楚人安。
            精可连虹白,心为捧日丹。官卑名更重,千载蔚湘兰。
            明先后任贵州巡抚、兵尚书等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五页
            3.15读《惠烈录》中牟人刘之龙
            时裔青宗益举于乡,将对策南宫。不惜陈言死,原求编户生。
            圣明凄恻意,父老涕洟情。松桷宜苹藻,兰枝馥杜蘅。
            于公门第起,帝鉴自分明。
            明万历时任湖广布政史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五页
            注:青宗益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常德知府。
            3.16前题龚亭
            身死何须惜?民瘝(音关)独可怜。封章投阙日,圣主减租年。
            祠古苍苔雨,碑深碧草烟。清时循吏传,忠烈在遗篇。
            明湖广按察御史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六页
            3.17前题刘常
            叩阙人何在?伤时泪欲垂。乾坤如谏草,风雨护丰碑。
            市近庭苔净,檐虚野鸟窥。催科吾政拙,应足慰心期。
            明常德府知府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六页
            3.18过青公祠蔡某某
            敷问龙阳邑,惟高青尉名。不辞丹阙缢,留共芷江清。
            万古公生处,千家不死心。却惭瞻庙貌,无以续芳声。
            明常德府推官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六页
            3.19前题黄豫
            洞庭三面水,天下未均田。叩阙三封上,沉渊万命悬。
            史鱼尸亦谏,泽国赋应蠲。庙貌余风烈,红光竟楚天。
            明曾任龙阳知县、常德府通判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六页
            3.20前题杨希颜四川人
            吾蜀名臣有,青公惠烈无。万民遗重赋,三疏乞蠲租
            仗义轻乡国,捐生动首都。典型今具在,百代仰宏图。
            明曾任常德府通判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七页
            3.21前题陈省
            民力东南尽,沦胥楚塞分。怀沙不必语,击鼓竟登闻。
            豁赋酬中悃,撄鳞感圣君。卓哉青县尉,肸(音西)蚃(音享)属氤氲。
            载于龙阳县志第七百八十七页
            3.22青尉祠陈洪谟
            江乡谁构此堂新,香火春秋荐藻苹。当日孤中陈大义,百年残喘沐深仁。
            忠昭国史尸犹谏,血食辰阳业不沦。司牧祇今多厚禄,几人特疏为疲民。
            武陵高吾人兵部侍郎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零九页
            3.23吊青祠夏邦谟四川人
            恤民念重视身轻,愁听捐躯悟主情。遂有余波沾涸泽,岂将奇节博浮名?
            砌含断藓春还碧,门掩凄烟晚自横。木落洞庭风雨夕,犹闻英爽作秋生。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零九页
            3.24前题张禄山东津西人
            义肝摧裂叩天阍,一死能邀圣主恩。颁诏竟蠲江国税,遗祠终返帝乡魂。
            经行旅客还祠赋,伏腊居人尽泪痕。却恨年来民牧者,征科流毒到鸡豚。
            明御史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零九页
            3.25前题史汉龙阳人
            英雄正气薄云天,见义分明敢直前。乌发一时甘白练,赤心千古照青编。
            乾坤重担双肩负,沟壑生灵一死全。岁岁春秋供报祀,黄昏溪雨泣流连。
            明江油县学训导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零九页
            3.26青惠烈祠三首王世元龙阳人
            先生自取义,非关后世名。壮烈捐生去,沧溪水更清。
            家计弃如屣,吾道自为生。人之理则直,惟爱玉之莹。
            青祠映红日,丹心万古明。瞻言环百里,乔木听嘤嘤。
            清乾隆贡生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四十一页
            3.27青尉祠五首陆釴昆山双石人
            吊青莲幕
            莲幕高名汗竹间,江城祠象对龙山。碧台春雨苍生泪,紫柏秋霜烈士颜。
            其二
            祠下春江流长水,祠边松桧郁苍苍。祇因遗爱留湘土,不放忠魂归故乡。
            其三
            青尉真成伟丈夫,英声烈烈满江湖。救时疏拟郇模字,悟主动多郑侠图。
            其四
            苦竹春深听杜鹃,碧祠箫鼓暮喧阗。山城尚哭捐躯日,野老独传减税年。
            其五
            山郭萧条感慨多,汉家循史竟如何。腐儒肉食惭无补,按辔黄昏祠不过。
            明按察佥事孝宗太常少卿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四十四页
            载于《惠烈录》卷六七言绝句第六五七~六五九页
            3.28青尉祠刘宪益阳人
            龙城处在洞庭湖,湖底无田一片铺。
            三万国租输不得,捐生青尉一朝输。
            明曾任御史、巡抚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四十五页
            3.29又周凤龙阳人
            曾将大义问归津,故把灵枢诧此仁。
            一片浩然弥宇宙,寒鸦枯木总皆春。
            明史部郎中、赣州知府
            载于龙阳县志第八百四十五页
            3.30读惠烈录赵文炳
            楚之龙阳有沮豆,一尉者尉何以俎豆。考其事,当年以死为民请命宽赋额。民德其义庙祀到今夫一尉,而身任一邑之肥瘠至重。趼数千里舍身请命,此宁计千百世之沮豆。其忠爱所激也,牧民者,睹尉可以风矣!
            明燕赵监察御史
            载于《惠烈录》卷一题词四十第一七五页
            3.31题青尉事沈教
            夫人:有为身谋者,有为家谋者,有为国谋者,有为天下谋者。谋身则身裕,谋家则家安。而於国兴,天下则邈乎,无所预私也。
            而非公也、利也、而非义也。若为国谋则泽在於中,为天下谋则功在天下。举人义之大而於身家不自私,不求利者,率不外是且有建功与德而垂之不朽者。然则公、私、义、利其可以弗辨哉。圣贤之道,夫亦严乎。公、私、义、利之辨,而巳矣。今读青君录,知其抗节致忠以死,惠龙阳民。龙阳民至今德之不衰,德一邑而天下。国家是矣,其为谋可考也。今其神庙食是邑而家之,子孙世世引诗书之。脉于弗穷者则其所获,固有出乎其所为谋者矣。呜呼!吾固知青君可以语,公、私、义、利之辨也。兹非圣贤之徒与世,有身当谋国与天下之,任而心惟身家谋者可以愧矣!
            明四明人
            载于《惠烈录》卷一题词四十一第一七七~一七九页
            3.32吊惠烈青公莫抑
            曾稽编史论循良,忧国忧民尉可伤。义激三疏心愈壮,仁成一旦死流芳。
            松阴鹃血忠魂恸,祠外江流惠泽长。愧我远来浑无补,也将苹藻拜公堂。
            明吉亭人监察御史
            载于《惠烈录》卷五诗类四十第五八七页
            3.33为青惠列祠提匾刘棣芬
            “功炳旗常”、“光争日月”二匾悬挂祠内厅堂。
            湖南省财政厅长刘棣芬,对青文胜肃然起敬,并於民国三十二年(1937)提
            3.34为青惠列祠提匾周震鳞
            “忠烈千秋”、“馨闻奕祀”二匾悬挂祠内厅堂。
            民国政府委员周震鳞,对青文胜肃然起敬,并於民国三十二年(1937)提
            3.35为青惠列祠提匾周世正
            “薄夫可肃”匾悬挂祠内厅堂。
            汉寿县长周世正,对青文胜肃然起敬,并於民国三十二年(1937)提
            3.36吊青惠烈四首青义学
            勤政为民心系黎庶苦,兴国为公青尉躯不蠹。
            执法如山龙阳有青天,家国臣民百姓无冤案。
            为民请命震惊撼君臣,公私义利忠孝尉清廉。
            舍命活民惠泽龙万民,恩德烈勇浩气贯长虹。
            龙阳人十九世孙字云轩


          IP属地:广东6楼2019-08-30 19:29
          回复
            xxx三和大神杰作……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9-19 17:3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9-19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