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日记吧 关注:28贴子:1,312
  • 5回复贴,共1

《可可日记》322《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心得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可日记》322《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心得1》


1楼2009-08-06 16:28回复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参加了泉州市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的《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课程的学习。
     
    让我惊喜的是,本课程有全程的视频教学录像(课件)以供学习。这恰好符合我的一种特殊的学习习惯。我所谓的“一心二用、一举两得”的学习方式。即,我暑假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练习书法,一边听广播,早在学习这一套教材之前,我就下载了许多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系列节目。然后一口气的连续播放来丰富我的暑假生活,同时学习相关的心理调适方法。可见,我对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还是有极其浓厚的兴趣的!当我进入《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课程之后,收听了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鞠玉翠老师的讲座时,我觉得她这种亲切随和的语气让人学习起来很自然、轻松!特别愿意听她讲课。特别是她所举的许多教学案例常常会触发我许多相关的联想。通过初步的几个章节的学习,让我更加觉得,做为一名教师,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面的疏导、帮助、交流、共情、咨询等方面的技法和手段。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角色,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让自己和学生的相处、交流更加的融洽、和谐。


    2楼2009-08-06 16:28
    回复
      我平时所接触的初一、初二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孩子,也就是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我学习到: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所以做为教师,我觉得如果没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心理没有及时的调适,极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代沟”的现象,从而互不理解,形成水火不容的尴尬局面。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的“成人”意识非常强!他们急需和成人(老师)有平等的意识,比如,学校要求学生要统一校服,统一发型,他们就会反过来质问老师:“这不是不公平吗?为什么老师为不统一着装?不统一发型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留长发,老师就可以呢?为什么女生不能染发,烫发,可是女教师就可以呢?”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说,教师一走上了讲台,就已经进入了学生视力的“监视”范围了!他们总是会以他们的标准来要求老师,甚至于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表情、语言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关注,给老师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比如,有时我的学生会对于我的发型、服装、表情、语言提出意见,我会当面解释,并在下次进行调整,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受到了尊重,从而更信任老师。当然,如果这时我们老师心想:“我是成人,你们不能和成人比,学生就是学生!校规是只要求学生的。”那么有部分学生就会因为老师不遵守他们的“看法”而与老师作对!但是有趣的是,有的时候当老师对于学生有比较高的要求时,他们会可爱的提出:“老师,我们还只是孩子啊!”这种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的学生有时候真是让老师哭笑不得!


      3楼2009-08-06 16:29
      回复
        鞠玉翠老师谈到,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现象,往往是萌芽于家庭,表现于学校,作用于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家庭不良环境的一面镜子。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下,平日在家中就是粗言野语,动辄就因为小事情大打出手,以武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就常常会在学校闹事,不能和老师、同学有很好的情感交流沟通。由于所教科目所限(每周只有一节课),所以我不可能和个别学生有比较多的了解和交流的时间,所以常常会遇到一些我无法理解和接受的现象:那就是有个别学生,一见到我就会大喊大叫起来,有时叫我的外号,有时过来冲撞,更有甚者走出来搭我的肩膀,因为是在课间,所以也就不与他们计效。不过我的心里是很不好受的,觉得老师的尊严受到了挑战。可是一想,这些孩子也许平时,对他的长辈,父母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由于家庭的溺爱,所以他们也在老师这里寻找某种感觉罢了!想了一大圈子后,我心中的怒火就会逐渐的消退下去了!如果,我心中如果仍然有什么不平时,我回家时就会在我的博客中写到:“我今天好沮丧!我不快乐!我不喜欢这个工作了!”然过文章写到了最后,我会写:“大多数,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还是喜欢我的,在我上课的时候,有那么多的学生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我的风趣和幽默逗得他们哈哈大笑,上我的课他们是多么的快乐,如果我一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总是会投出来友好和喜悦的目光,如果我要离开,他们还会用眼光目送,他们将的布置的作业,做得那样的完美!我好喜欢这种被学生簇拥的感觉!我喜欢听他们称我为老师……..我喜欢自己的职业。”的确,当老师身心皆很苦,可是这种苦是可以有许多“回甘”的体验,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
         
             将自己心中的不快乐用科学的方法调适开去,将我们的快乐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这就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我还要更认真的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我庆幸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会在这个暑假有一个更好的提高!相信我的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请老师们批评我!(可可  2009年7月25日10:14)


        4楼2009-08-06 16:29
        回复
          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说明 :每一讲需要提供 2-5 个讲座,每一个讲座对应一个专题,用于讲解教学内容;除此以外,您还必须再设计两项课外活动来充实你的这讲内容,以便使网络课程脱离“电灌”的模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建议老师在讨论与作业中任选一项,而另一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自己设定,如案例、演示、资料等。 
          模块 内容介绍 活动安排 
          第一讲 导言 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现状、影响师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师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定位,掌握心理咨询初步知识及对教师的启示
          讲座 1:心理健康概述
          讲座 2:心理咨询初步及对教师的启示
          讨论: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教师角色、素养要求的异同?咨询师的要求对教师的启示
           
          第二讲 心理健康的核心 ——认识自我 讲座 1:自我认识偏差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讲座 2:如何认识自我(教师如何认识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讲座 3:从毕生发展观认识自我
          作业:自我认识完成句子游戏
           
          第三讲 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情绪 目标:了解师生常见情绪问题及对策,特别是理性情绪疗法
          讲座 1: 认识情绪
          讲座 2: 控制情绪
          作业:寻找自身或学生的某种不合理信念并进行辩论
           
          第四讲 心理素质的试金石 ——挫折与压力  目标:了解应对挫折的常见做法及其积极或消极作用;了解网络成瘾背后所体现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讲座 1:应对挫折的常见做法
          讲座 2:网络成瘾的背后
          讨论:
          1、列举师生常见的挫折和压力,应如何对待?2、您怎样看待网络成瘾等现象?该如何预防和对待? 
           
          第五讲 维护心理健康的纽带 ——人际交往  目标:了解心理咨询中的相关态度与技术, 学习更好地交往
          讲座 1:尊重、温暖与真诚
          讲座2:倾听与通情达理
          讲座3:积极关注与自我开放
          作业:在与人交往中尝试运用相关技巧,写出体会
           
          第六讲 维护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罪魁祸首) ——学习  目标:了解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了解学与教的部分策略。
          讲座 1: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
          讲座2:教与学的部分策略
          讨论:
          1.学习(语文、数学等)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
          2.怎样提供反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七讲 青春期的烦恼  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烦恼与对策
          讲座 1: 异性交往
          讲座 2: 自慰
          讨论:青春期还有那些常见烦恼,应如何应对?
           
          第八讲 做个快乐教师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目标:了解教师如何应对现实,如何在成长中寻求职业的快乐与意义
          讲座 1:从容应对现实
          讲座 2:做反思探究的实践者,在成长中寻求职业的快乐与意义
          讨论: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及应对策略。


          5楼2009-08-06 16:31
          回复
            hh


            6楼2009-08-18 1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