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是无尽的黑暗。却隐约发现,眼前透过一丝丝光亮。亲手,拂过白绫,不曾想,白绫松动了许多,滑落下来。
还未适应那光亮,扭过头,眨了眨眼。待一切事物落入眼帘,不免诸多惊讶。记忆如潮水般涌现,明明记得已魂飞魄散,可为何——与那玄衣少年生活了三年的地方,他怎会不记得?义庄还是老样子,陈设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只不过桌子上的那一杯茶到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茶还有余温,救他的人,显然是刚走不久。晓星尘坐直了身子,慢慢的从棺材里出来,躺了八年之久,身子显然是僵硬的很。
他走到屋中,屋子内的灯火还隐隐闪烁着。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只听,“哗啦”一声——
这是他的剑,霜华。
可旁边还出现了另一把黑色的铁剑,这把剑上的气息他再熟悉不过了,心头,是愤恨和疑惑的交加。
薛洋救了他吗?不,这不可能。一介恶人,怎么可能呢?脑子里出现与那个少年朝夕相处的片段。
晓星尘狠狠地捶了桌子,他咬了咬牙,是的,没错,他现在就想将那人千刀万剐。可是,那个人在哪呢?是不是很快就要回来了?于是,晓星尘坐着等了一天,冷风吹过门板,发出吱吱的声音,不见任何人。
义城之外,薛洋还会去哪?
他踏出房门,天早已入夜,抬头眺望远方。天空上的星星,眨吧着眼,璀璨的很,艳丽极了。冷风一阵又一阵的袭来,他知道,现在已经入冬了。院子里有颗桃花树。不曾想,那桃花的花瓣,竟是血红色的。也难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桃花树,应是吸食了人血。他愤愤的想,那人可真够歹毒的。
可到底来,那桃花树吸食的人血,都是薛洋自己的,这八年里,他栽了棵桃花树。每一次发疯,他就会割开自己的手腕,平息心中的怒火,他竟觉得这血这么流了,是浪费。于是每次发疯,多上桃花树下靠,血,也就留在这树里了。
为什么发疯?这道理来说还是因为晓星尘,薛洋为了他,使用了禁术,副作用可就大的很。
而晓星尘殊不知,在这间院子里的角落,有一双眼睛,正看着他。不用猜就知道,是薛洋。
至于他为何不肯现身,是因为他怕了,怕再一次钻心刺骨的痛,怕再一次看到那人宁死不屈的自刎。更何况,他为了救晓星尘,现在都的只是一缕游魂,哪来的什么实体?为了掩饰,为了晓星尘的眼睛,起码能支撑他的内丹,也没了。
晓星尘转过来了,薛洋下意识得躲开他的目光。他怕,再看那人的眼睛时,就不想走了。
躲是躲过了,可这样一来,想要再看那人的背影 ,简直是雪上添霜。如若再来一次风吹草动,晓星尘必会察觉。那时自己想跑,都跑不了。
可他当真是想再欣赏那人的背影。薛洋抿着嘴,安慰着自己:早晚都要走了,倒不如现在赶紧走,解一时之危。可到底来终是自欺欺人,下定了决心,那也得必须走了。回过头,那人早已回了屋子,现在好了,什么也看不成了。内心的深处催促着赶紧离开,不然,再不走,这心,可就真走不动了。
薛洋站起身,掸掸衣袖上的灰尘。抬头仰望着星空,真的很美,却也不及那人眼中闪烁的星芒的万分之一。
但是,也已经满足了。看着入了神,但是他也没有想过,从来也没有观望过。这天空上的一星一月,承载了他日日夜夜无数个希望。
回过神来,已经过了子时。想着自己还有件事未完成,便匆匆忙忙的离开,只留下那一丝丝,属于他的气息。
他走到一片河岸,河岸上,河水,都开着一片片殷红的花。这里是忘川河,这,便是地府。
像他这样的游魂,如若入了地府,一旦都是有去无回。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了进去。
当然,薛洋来此也是有目的的。
当初他为了找晓星尘散落各地的魂魄,找着找着,来到了地府。孟婆见他痴情,便告诉他一种禁术,当然,代价很大。虽然晓星尘能被复活,但副作用还是有的,至于是什么,谁也无从得知,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用过这个禁术。
而薛洋本人启动了阵法,副作用比晓星尘的还要大。烈火焚心,万蚁噬身的痛。他都懂,他都承受过了。可他不愿晓星尘受伤,哪怕是一丝一毫。
所以,他与孟婆约定,成功了以后,以他这一缕游魂,换晓星尘一世平安。
他抬头望了望天 ,地府的星空虽不及人间袅袅,可也真的很漂亮呢。他眺望着天。天际边最远的那颗星,像极了那人的眼。
光阴数十载,他一次次闯入那人的心。只为求得他一句原谅,他当然知道这不可能,也并无过多的奢求。只不过,孟婆看他可怜,留了他一丝灵识留在地府。尔间,地府里就出现了一个玄衣少年,噬甜,噬杀,噬血。
……
后来,奈何桥头,出现了一位白衣道人。他在桥头徘徊着,不肯喝汤,孟婆就劝他,赶紧转世轮回,因为有一个人等了他很久。那白衣道人也是妥协了,临走前还问了孟婆几句:
——请问有没有看见一个玄衣少年?
——他有一对小虎牙,很可爱。
——如果看见了。
——请往他的汤里加些糖,拜托了。
那一抹灵识,当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始终都仰望着那位白衣道人,一直在等,等那个人,放下了仇恨,原谅他。他等了很久很久。孟婆劝他喝上一碗汤,即便不能入轮回,也可以作为一只鬼,在人间逍遥自在。他拒绝了。
几百年来,他看着一对又一对痴情人跳入了轮回。也曾妄想其中一对,就是自己和那位白衣道人。可如今他终于等来了。等来了自己朝思暮想了几百年的人。
那一抹灵识本就不稳定。现在看来,灰飞烟灭,是无疑了。
他抬头,仰望了那星空。到底过了多少年,他自己也数不清了。迄今的辛酸苦楚,却在这一瞬间,散的干净。
仰望到如今,看一眼,都满足了。
还未适应那光亮,扭过头,眨了眨眼。待一切事物落入眼帘,不免诸多惊讶。记忆如潮水般涌现,明明记得已魂飞魄散,可为何——与那玄衣少年生活了三年的地方,他怎会不记得?义庄还是老样子,陈设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只不过桌子上的那一杯茶到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茶还有余温,救他的人,显然是刚走不久。晓星尘坐直了身子,慢慢的从棺材里出来,躺了八年之久,身子显然是僵硬的很。
他走到屋中,屋子内的灯火还隐隐闪烁着。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只听,“哗啦”一声——
这是他的剑,霜华。
可旁边还出现了另一把黑色的铁剑,这把剑上的气息他再熟悉不过了,心头,是愤恨和疑惑的交加。
薛洋救了他吗?不,这不可能。一介恶人,怎么可能呢?脑子里出现与那个少年朝夕相处的片段。
晓星尘狠狠地捶了桌子,他咬了咬牙,是的,没错,他现在就想将那人千刀万剐。可是,那个人在哪呢?是不是很快就要回来了?于是,晓星尘坐着等了一天,冷风吹过门板,发出吱吱的声音,不见任何人。
义城之外,薛洋还会去哪?
他踏出房门,天早已入夜,抬头眺望远方。天空上的星星,眨吧着眼,璀璨的很,艳丽极了。冷风一阵又一阵的袭来,他知道,现在已经入冬了。院子里有颗桃花树。不曾想,那桃花的花瓣,竟是血红色的。也难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桃花树,应是吸食了人血。他愤愤的想,那人可真够歹毒的。
可到底来,那桃花树吸食的人血,都是薛洋自己的,这八年里,他栽了棵桃花树。每一次发疯,他就会割开自己的手腕,平息心中的怒火,他竟觉得这血这么流了,是浪费。于是每次发疯,多上桃花树下靠,血,也就留在这树里了。
为什么发疯?这道理来说还是因为晓星尘,薛洋为了他,使用了禁术,副作用可就大的很。
而晓星尘殊不知,在这间院子里的角落,有一双眼睛,正看着他。不用猜就知道,是薛洋。
至于他为何不肯现身,是因为他怕了,怕再一次钻心刺骨的痛,怕再一次看到那人宁死不屈的自刎。更何况,他为了救晓星尘,现在都的只是一缕游魂,哪来的什么实体?为了掩饰,为了晓星尘的眼睛,起码能支撑他的内丹,也没了。
晓星尘转过来了,薛洋下意识得躲开他的目光。他怕,再看那人的眼睛时,就不想走了。
躲是躲过了,可这样一来,想要再看那人的背影 ,简直是雪上添霜。如若再来一次风吹草动,晓星尘必会察觉。那时自己想跑,都跑不了。
可他当真是想再欣赏那人的背影。薛洋抿着嘴,安慰着自己:早晚都要走了,倒不如现在赶紧走,解一时之危。可到底来终是自欺欺人,下定了决心,那也得必须走了。回过头,那人早已回了屋子,现在好了,什么也看不成了。内心的深处催促着赶紧离开,不然,再不走,这心,可就真走不动了。
薛洋站起身,掸掸衣袖上的灰尘。抬头仰望着星空,真的很美,却也不及那人眼中闪烁的星芒的万分之一。
但是,也已经满足了。看着入了神,但是他也没有想过,从来也没有观望过。这天空上的一星一月,承载了他日日夜夜无数个希望。
回过神来,已经过了子时。想着自己还有件事未完成,便匆匆忙忙的离开,只留下那一丝丝,属于他的气息。
他走到一片河岸,河岸上,河水,都开着一片片殷红的花。这里是忘川河,这,便是地府。
像他这样的游魂,如若入了地府,一旦都是有去无回。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了进去。
当然,薛洋来此也是有目的的。
当初他为了找晓星尘散落各地的魂魄,找着找着,来到了地府。孟婆见他痴情,便告诉他一种禁术,当然,代价很大。虽然晓星尘能被复活,但副作用还是有的,至于是什么,谁也无从得知,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用过这个禁术。
而薛洋本人启动了阵法,副作用比晓星尘的还要大。烈火焚心,万蚁噬身的痛。他都懂,他都承受过了。可他不愿晓星尘受伤,哪怕是一丝一毫。
所以,他与孟婆约定,成功了以后,以他这一缕游魂,换晓星尘一世平安。
他抬头望了望天 ,地府的星空虽不及人间袅袅,可也真的很漂亮呢。他眺望着天。天际边最远的那颗星,像极了那人的眼。
光阴数十载,他一次次闯入那人的心。只为求得他一句原谅,他当然知道这不可能,也并无过多的奢求。只不过,孟婆看他可怜,留了他一丝灵识留在地府。尔间,地府里就出现了一个玄衣少年,噬甜,噬杀,噬血。
……
后来,奈何桥头,出现了一位白衣道人。他在桥头徘徊着,不肯喝汤,孟婆就劝他,赶紧转世轮回,因为有一个人等了他很久。那白衣道人也是妥协了,临走前还问了孟婆几句:
——请问有没有看见一个玄衣少年?
——他有一对小虎牙,很可爱。
——如果看见了。
——请往他的汤里加些糖,拜托了。
那一抹灵识,当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始终都仰望着那位白衣道人,一直在等,等那个人,放下了仇恨,原谅他。他等了很久很久。孟婆劝他喝上一碗汤,即便不能入轮回,也可以作为一只鬼,在人间逍遥自在。他拒绝了。
几百年来,他看着一对又一对痴情人跳入了轮回。也曾妄想其中一对,就是自己和那位白衣道人。可如今他终于等来了。等来了自己朝思暮想了几百年的人。
那一抹灵识本就不稳定。现在看来,灰飞烟灭,是无疑了。
他抬头,仰望了那星空。到底过了多少年,他自己也数不清了。迄今的辛酸苦楚,却在这一瞬间,散的干净。
仰望到如今,看一眼,都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