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48,581贴子:16,712,812
  • 2回复贴,共1

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到发现辩证法的局限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到发现辩证法的局限性
陈艳金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但今天我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还可以有另一种版本:杨贵妃在深宫中柔肠寸断咽泪妆欢,寿王瑂在宫外愁肠百结抑郁寡欢。他们彼此思念着对方牵挂着对方。虽然秋水望穿而身不能至,但是他们的心始终在一起,,朝朝暮暮思念着夫君爱妻诉说着离别之苦。
人类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没有一个是写被抢亲的女人最终爱上了抢她的男人,那样的爱情不是正面的、美好的,是在罪恶的泥淖中开出的罪恶之花,是不会被神灵所祝福的!因为,抢夺有夫之妇,是一种罪恶,文明社会是不会容忍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用辩证法来解读,寿王瑂妻子被抢走,是损失,他应该受到世人的同情;唐玄宗抢夺儿子的妻子,是获得,他应该受到世人的唾骂。但我们看到的状态却是,寿王瑂的不幸被无视,唐玄宗成就千古风流天子之名。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千百年来被津津乐道的话题。
再讲一个故事,塞翁失马——这是中国人老少皆知的寓言故事。塞翁丢失了一匹马,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那匹马带回来了一群马,又变成了好事,从而留下了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我现在告诉大家,塞翁失马,这件坏事不一定会变成好事,也可能变成另一件坏事。比如丢失的那匹马的相好跑去找它。等等…
从这两个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到,坏事不一定会变成好事,也可能变成另一件坏事,也就是说,辩证法是有局限性的,事物不一定会朝着它的对立面去运动,也可以朝着它的同一面去发展。
此外,事物也可以保持它最初的状态,既不朝着对立面运动,也不会朝着同一面运动。这样,事物一共有三种状态。
我们用数学上的数轴来类比说明之:

这是颠覆人类认知模式的一个发现,希望大家能多多转发,让世人都知道事物的真实状态。
十几年前,cctv-4拍摄过一个纪录片《极地跨越》,其中一个画面是外景主持人在赤道线做的一个实验,主持人拿一个酒瓶,里面装上半瓶水,在水中放一朵花。把瓶子分别放在赤道线的左侧和右侧,瓶中的水和花分别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当把瓶子放在赤道线上时,瓶中的水和花静止不动。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三态论的客观存在。
2.三态的普适性
心理学有显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几何学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大于、等于、小于180°(分别对应黎曼几何、欧式氏几何、罗氏几何);
数学上有正数、零、负数;
光线有红外线、紫外线和人的视觉能看到的光线三种;
声音有超声波、次声波和人类听觉能听到的声音;
……
三态之间的性质
零态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即非正向态亦非反向态,正反向态态处于和合状态,呈现出古人讲的“阴阳未判,一气不生”的现象。也就是佛家所谓的“空”和道家所谓的“太极”、“无”。
在量度上,正向态和反向态都有量度,但性质相反。零态的“度”为“零”,性质和正向态与反向态都不同,却可以发展出正反两种性质的亮度、状态。而正反两种状态也可以逆向运动,演化为零态,呈现出“有无相生”的气象。
零态在时间维度上,短,可以一刹那;长,可以无限期。
三态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排他性
三态中的任一状态,包括内部的零度区别,在时间上都具有排他性,不能并存。也即是说在一段时间内,三态中只能呈现一种状态(包括量度不同)来,不同的状态不能同时存在,换言之,不能违背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来。
注: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分别是:同一、矛盾律、排中律。
三态论与等离子态、超固态、辐射场态等
我们知道,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气态不断加热,就会变成等离子态,有人把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而我们现在说物质有三态,那是不是,我们的理论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善的?其实非也!因为我们所谓的物质三态是从运动方向上说的,等离子态也是沿着气态的方向不断演进的结果,所以,等离子态的存在并不能证明三态论是错误的。
我们把辩证法中的“矛盾”概念提出来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概念进行比较。“矛盾”指的是世界(自然、思维和社会)上存在的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两种力量、状态、趋势。“阴阳”概念与之名异实同。但“阴阳”概念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指出两种状态之间存在互根(统一)、消长(斗争)、而且赋予其更具体的属性、性质,比如“阴”代表着沉着、静止、内敛、趋下、黑暗,等等;“阳”代表着毛躁、活跃、外倾、向上、光明,等等。
阴阳学说中有个很重要的理论——即平衡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文化模式与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对中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的设计(部门之间互相制衡,不能一方独大)、社会治理方式(把耕农和中小地主作为朝廷长治久安的基石,;抑制土地兼并和流民规模),以及中国人的思维结构,凡事喜欢“中庸”,不喜欢走极端(在思维层面上,事实上黄帝苗裔是一个总在事物的两极走钢丝的民族)。这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反观矛盾学说,只讲斗争,不讲平衡。虽然偶尔也讲矛盾会暂时的妥协,但认为斗争是永恒的,并且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
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再思考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规律的工具。辩证法的特征就是矛盾永远处在斗争之中,因此他得出来社会主义必定战胜资本主义,并且社会主义最先会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出现的结论。结果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不再赘述。我这里只想说马克思结论错误的根源在哪里。唯物辩证法的最大问题是只注意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对立的两种趋势的斗争状态,但却没有看到在一定条件下,对方面是可以妥协和平衡的。
在这一点上说,矛盾论不如中国传统的阴阳论照顾面和普适性更大。阴阳论不仅注意到了对立面的各自所代表的属性,而且认识到了对立面可以达成妥协和平衡。
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也的确说明了这种情况。诚然,资本主义在马克思时代的确是带血的,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恩格斯对曼彻斯特工人生存状况的考察,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状况(并不比现在中国更好)都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残酷性。但问题是人类的(包括个人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出现问题和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完善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和资本家本身后来也认识到“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方式对经济社会持续性有害,福利制度最先在德国出现,后来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在自己工厂搞的一系列制度,后来被欧美主要经济体仿效采用,从而确立了现代国家的福利政策和中产阶级立国(橄榄型社会)的原则。


1楼2019-08-31 11:30回复
    不错!唐玄宗就是乱伦!这种垃圾有为人伦的行为。应该收到谴责,而不是歌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31 19:54
    回复
      可惜,辩证法就是三段论。


      3楼2019-08-31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