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吧 关注:39,933贴子:329,249
  • 6回复贴,共1

从事儿童康复多年,可免费评估及家庭指导,私信联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事儿童康复多年,可免费评估及家庭指导,私信联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9-17 17:53回复
    我是一名儿童康复pt训练师.干预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及发育迟缓儿童,课下时间可以免费帮大家回答一些关于儿童康复训练的知识,希望每个妈妈少走一些弯路,愿意为孩子多了解一些私信我留下联系方式,我会和你们联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9-17 18:16
    收起回复
      联系方式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18 09:58
      回复
        俯卧悬空位
        足月儿缺乏头控制,在胸腹托起悬空时,头下垂。
        6周头能短暂抬起,至躯干同一水平。
        8周头能持续抬起,并超过躯干水平。
        俯卧位
        正常足月儿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膝屈曲于腹之下,骨盆高耸。
        随着发育,髋和膝逐渐伸展,骨盆逐渐降低,至3--4周膝已不在腹下。
        4周下颏能短暂离开床面。
        8周头能抬起。
        12周头与胸抬起,肘支撑,下肢完全伸展。16周头与胸抬起,腕部支撑。
        24周胸与上腹抬起,手支撑,肘完全伸展。可由俯卧翻身至仰卧位,再过一月能由仰卧翻身至俯卧位。
        28周能单手负重。
        9月能腹部触地爬行,常先会向后爬。
        10月能手膝支撑爬。
        坐位
        新生儿被牵拉双手坐起时(牵拉反映)头完全后滞,扶坐时头前倾、背部由颈至骶弯曲成圆背。
        8周扶坐时头能短暂竖立。
        12周扶坐竖头略前倾并偶有点头样晃动。
        16周扶坐时仅腰部以下弯曲。
        20周牵拉坐起时头不再后滞,扶坐竖头稳定并与躯干保持对线,转身或移动时头也无晃动。
        24周牵拉坐起时肘先屈曲并抬头,在硬实的平面上能手支撑坐。
        28周在硬实的平面上能直背独立并保持1分钟以上。
        32周能独立10分钟以上,前倾后能复坐直。
        36周独立很稳,双手可自由玩耍,容易地由坐位到俯坐位。
        44周坐位时能左右旋转。
        直立位
        出生后可引出步行反射,在新生儿期逐渐减弱并消失,但当头后仰时常仍可引出。
        12周时双下肢可支撑部分体重,
        20周时可支撑大部分体重,
        28周时可支撑全部体重。
        36周时能扶拦站起。
        44周扶站时能抬起一只脚。
        48周时扶床拦能行走,牵双手能走。
        52周牵单手能走。
        正常小儿独立行走的年龄变异很大,平均为12个月,个别到18个月才会独走。
        开始独走时基底很宽,快冲几步后即有停顿。肩外展,肘屈曲。
        以后步态渐趋平稳,并学习上下楼梯。开始时为爬楼梯,或牵单手上和下楼。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9-18 16:49
        回复
          1
          痉挛型
          此型患儿经常是后仰的,所以,训练者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部的两侧,把颈部向上拉长,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
          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他的手抬高且往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患儿的头抬高而保持正位。
          2
          徐动型
          此型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手扭曲。
          训练者应将患儿的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可促进患儿的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
          3
          肌张力低下型
          由于肌张力太低,患儿的头无法控制在正中位置。
          训练者应用手抓住患儿肩膀,用大拇指顶在胸前,将肩膀往前以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4
          其它的方法
          (1)将患儿放为俯卧位,两臂伸直往前,轻抓患儿两肩中点或两肩胛中央处。
          (2)在患儿的尾椎部位加刺激患儿头部抬起压或刺激,其头部和脊椎就会抬起。
          (3)把患儿放于俯卧位,将手往外拉。
          (4)将患儿放在坐姿,手往外拉,也可促进头部的抬高。
          (5)在其胸下置放小枕头,或毛巾卷令其仰卧上,用声音逗他,使他一点点抬头,逐渐增加其保持时间。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9-18 17:09
          回复
            脑瘫儿的语言障碍主要是由姿势肌张力的异常所造成。肌张力增强、低下及动摇,甚至出现间断性痉挛发作及不随意运动,使呼吸运动模式出现异常,呼吸不规则,出现浅而快的呼吸,经口呼吸与经鼻呼吸不能分离,缺乏随意的呼吸运动,特别是呼气不能持久,这就使声音的能源不足或不稳定,造成发声的障碍及说话的异常。
            其次,引起口腔各器官运动模式的异常,吸吮、咽下及咀嚼(CSS)等功能的异常,以及缺乏进食动作,流涎。这就使舌、软腭、口唇、下颌及颊部等构音器官的分离及协调运动出现障碍,引起构音异常。
            此外,颜面表情肌的痉挛或不随意运动,如在手足徐动型患儿出现的“挤眉弄眼面”,使颜面表情出现异常,影响语言准确表达。
            以上这些就是造成语言发育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治疗脑瘫儿的语言障碍时,解除姿势肌张力的异常,改善发声一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对脑瘫儿的语言障碍应制定长期的治疗计划,这包括4个方面。
            ①进食的训练及呼吸训练,改善吸吮、咀嚼及吞咽(CSS)功能,是语言发育的基础,即所谓的前语言发育。呼吸训练,特别是持续的呼气,是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
            ②语言发育训练,要对患儿进行与其年龄相应的语言指导,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连续性。
            ③发声一构音训练,使各构音器官的运动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产生圆润而准确的发音和语言。
            ④交流手段的开发,通过图片或玩具,创造场景,进行多方位的语言开发。
            在进行语言训练过程中,由于年龄的不同,其训练的重点亦有所不同。
            1岁以内的小儿,主要进行进食训练及呼吸功能训练。要进行与其年龄相应的语言训练,探讨通过怎样的刺激和游戏促进其语言理解能力的发育。
            1岁的小儿,重症者要制定语言训练计划,根据其语言发育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语言开发计划,重点是促进其语言的表达,促进其说话的能力,使其形成肯定(yes) 和否定(no) 的概念等。
            2~3岁的小儿,重点是发声-构音训练及说话的训练,导入声音语言以外的记号(如文字等)体系。在这一时期,还要判定是否有失语型的语言障碍,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6岁是语言发育的充实期,因而要强化上述的训练治疗。
            7~10岁仍然需要继续进行语言训练。对于入学读书者,要与学校教师协作,对小儿进行语言开发并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脑瘫儿的语言障碍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前语言发育的训练及发声-构音训练,是语言训练的基础,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语言训练中,坐位姿势的调整和矫正,姿势肌张力的缓解和放松也十分重要,这也是使语言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的前提。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9-20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