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的思政课吧 关注:324贴子:931
  • 3回复贴,共1

✔ 玄武第三章作业✔集中楼请各小组统一将作业发到此楼请标明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玄武第三章作业✔集中楼请各小组统一将作业发到此楼
请标明小组名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9 22:57回复
    一五计划
    第六组:李子恒 冯磊 邓孙锐 马子坤 邹薪鹏 李林涛何博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目的: 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桥二铁三路四厂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桥二铁三路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路是指川藏铁路、青藏铁路和新藏铁路;四厂是指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
    一五计划突出特点:
    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二、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三、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
    四、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
    五、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如今我国正在进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简称十三五计划
    一五计划 完成成就
    1、社会主义改造
    2、基本建设
    3、工业发展
    4、农业生产
    5、交通运输
    6、民生改善
    图1:周恩来图2:陈云图3:武汉长江大桥图4:新藏铁路图5:宝成铁图6:鹰厦铁路图7:川藏铁路图8:青藏铁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9 23:26
    回复
      一五计划
      第九组:曹威 朗明龙 米小高 翁明怀
      金耀凯 李永过 汪永东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中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
      第一个五年计划,指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1953年5月14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编制通过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
      基本任务
      正在加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的发展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
      中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任务是:
      1、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基本建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化,以建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农业生产方面的成就
      正在加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五年内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交通运输业
      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出现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20 20:59
      回复
        第八组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在我国历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是封建的、买办的、垄断的国家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解读: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22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