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吧 关注:17,335贴子:114,046
  • 4回复贴,共1

看见了作者的微博,等更新等得辛苦,写几句谋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注《谋断九州》有一段时间了,无意间看见了作者的微博,答案终于揭晓,原来徐础的原型是李密,还有一段张良的成分。其实就证明了贴吧许多人之前的猜想,某读者群之前也拿周总的例子具体的说了一下主角功成身退的原因,并且还赞了一下主角的智慧。
张良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留侯列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传奇,无论在什么时候道来,总是令人感到气势澎湃。比如留侯刺驾之后的“从容”游于圯上,再比如他受无名老人的《太公兵法》,总是令人感觉到心潮澎湃,一切都显得太过于神秘化。毕竟传奇人物,后来被称作“汉初三杰”之人。
张良的故事吸引人,是因为张良是传奇人物,是不同于一般的人的人。
读徐础的过程完全不是这样。传奇人物遭遇险情,无论如何也能化险为夷,因为读者在读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是在读传奇人物的故事。大家只需坐好板凳嗑着瓜子看主角***就可以。
但徐础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普通人。说普通人也有点过了,世家的子弟吧。
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朝不保夕,不靠谱。要知道冰临的书主角没有主角光环的感觉。
后来不当吴王了,就算是一个小卒也能随随便便要了主角的命。主角只能站在刀尖上打嘴炮忽悠人谋生。
身边的人,保护不了,也给不了他们想要的生活。
做谋士的时候又墙头草,风吹一边倒。
这种审美体验无疑大大破坏了大家对“谋士”的想象力。甚至消解了大家心目中谋臣的良好形象。
徐础,也配谋断九州?
诸葛亮在做法借东风的时候,东风一定回来,因为那是诸葛亮,不是江湖骗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再看看徐础,女人都可以甩掉的人。换主子更是家常便饭。
谋划更像是江湖骗子投机分子的把戏。
也不能怪作者。
作者一直在想象,但作者的想象消解了谋士的神秘感。
我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某种历史的虚无感?
作者塑造的这个形象,完全是以现代的眼光去看中国的历史,或者那些历史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谋臣形象。
主角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某种冰式的主角光环。也就是其他人都是**。
这样的人品。树倒了早就该猢狲散了,还有人居然跟着主角。居然还以礼相待。
那些个诸王,也都是心慈手软之辈,居然让主角一直活着。
稍微正面一点的形象,我感觉反倒是一些配角的形象。
历史和政治的严肃感在这本书里几乎看不到。
写李密不算什么好主意,李密的形象本来就是臭的。
一个能力低微,朝三暮四之人。
也许这就是谋断九州。
《大明妖孽》很好看,胡36,何三姐儿,很好。很正能量。
《孺子帝》很好看,皇帝的故事,犹如那些历史上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皇帝。
《谋断九州》不好看,名字起的很好,作者在书里强调名实之学,大家也都在等着看主角谋断九州。可是失望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主角。一个朝不保夕,无权无势打嘴炮的人
名不符实,这能叫谋断九州吗?


IP属地:甘肃1楼2019-09-20 23:47回复
    谋断九州真本不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04 20:37
    回复
      谋断九州有点失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07 13:49
      回复
        看了这么多年 只有死人经和孺子帝 看完了
        死人经第一次看到草原王廷那实在看不下去弃了,很期待顾慎为的复仇,但北庭那一堆王号真心是看晕了。很久后第二次才一看到底,作者作品特点基本确定了,各种情节转弯还有N多金句。
        孺子帝是一口气看完的,因为始终在期待小皇帝大展拳脚,现在还时不时翻出来回味下
        对我来说这两本算是作者巅峰了,都值得多看几遍
        拔魔从头看了两三次了,目前还没坚持看完,这 男女女 的配置 怎么这么像死人经那三呢,算是审美疲劳吧,弃置中
        大明妖孽,看了一次,没看完,记忆中看到小胡带洋枪手抓人的情节,弃置中
        谋断九州,看了几章,这个名实之学感觉好空洞,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IP属地:北京4楼2019-11-19 22:53
        回复
          某断对白太多了 多到让人看不下去 一点看下去的欲望都没有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10-08 06: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