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最大的硬伤就是强分唯物与唯心,并将二者错误的对立起来。物质与意识本质是不可分的,意识是能认识的主体,我们称之为心,物质是所认识的对象。二者无法割开来。所以佛经也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心就有物,有物就有心,没有离开心的物,也没有离开物的心。所以马哲是相对真实,同样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否则就是教条主义。
心学不是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而是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本体论上是实有一个心,那个心只是上帝的代名词,因为一切因他而生,万物由他派生出来的。事实上心学不是这样,也假立一心,因为一切存在,离不开你的认识,你的认识工具(自体所限),决定了你能有什么样的认识。比如你不小心长了一个复眼,你的世界谁也不懂。有人说:那我可以找科学仪器来帮助我认识啊,比如显微镜、望远镜、B超等等帮助我们观察,但你要知道:一切外在事物(物质存在)成像的终端不是仪器本身,最后还是你的视网膜。如果你的视网膜本身就有问题,看到真相的几率就是零!所以我们人类看到的世界本质是错的都一样,所以被默认为是对的!因为我们染色体都一样,而人类染色体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所以我们要改造自我,才会改造被认知的世界,即否定自我,承认自我的局限性,才会真正认识物质世界。所以《心经》才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是对自我认知系统的否定,不能翻译成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否定自我,学习圣人方式改造我们的这套认知系统,我们的生命才会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