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门3位高僧5段精彩交锋,谈出世入世辩证哲学,感受禅宗之美

简诗歌
09-22 09:36
已关注
禅宗在佛门之中非常独特,属于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对于佛法,禅宗既能够“入乎其内”,又能够“出乎其外”,寻求清净解脱法门,因此非慧根深厚无法感悟。在教授弟子过程中,禅宗处处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往往能收到令人惊奇的效果。今天以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禅宗牛头派鼻祖法融禅师精彩的“机锋”相交为例,来感悟禅宗之美。
法融禅师是初唐著名的高僧,俗家本姓韦。禅师聪明睿智,十九岁遍读诗书之后,认为儒释道三家,唯有佛经能作为渡河之舟。从此一个人隐居禅宗圣地牛头山。贞观年间,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终于找到传人,交托衣钵给五祖弘忍。此后逍遥自在,四处游荡。一日见牛头山气象不凡,定有高人居住,就上山寻访。听闻山中有一座幽栖寺,禅师信步走来。两位大和尚的来历交代完了,我们的故事也从此展开。
一、修道与出家的辩证关系
四祖问幽栖寺主持:“这里有修道的人吗?”
和尚答曰:“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人?”
四祖反问:“啊!哪个是修道人?”
这里是佛家的一段“机锋”。佛门中人常常将自己悟出的道理,隐藏在简单的对话中,以此启迪对方,传达智慧和理念。四祖问“有无修道人”,和尚答“哪个不是”,就是着了相:“和尚全是修道人”。因此四祖反问“哪里有修道人?”本来非俗物,奈何惹尘埃?修道人拘泥于“是不是修道人”的概念,还算是修道人吗?
二、道信与法融的四次精彩交锋
四祖到了山中,看到法融禅师端坐树下,正在修习禅定的功夫。四祖点了点头,缓缓走到身边,相向而坐。
四祖问道:“你在这儿做什么?”
法融回答:“观心。”
四祖:“观是何人?心是何物?”观,谁在观?心是什么,在哪儿?四祖这样问,是希望说明“无我相”“心无所住”的道理。可惜法融没听懂,所以难以回答。这是四祖和法融第一次交锋。
四祖只好继续说:“我特地前来寻你。除了这里,还有哪里可以作为‘宴息’的地方吗?”
法融:“另外还有一个小庵。”这一问一答,是四祖设下一个“圈套”给法融,法融毫无防备就钻进去了。四祖问“哪里可以宴息”,其实心若不住

简诗歌
09-22 09:36
已关注
禅宗在佛门之中非常独特,属于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对于佛法,禅宗既能够“入乎其内”,又能够“出乎其外”,寻求清净解脱法门,因此非慧根深厚无法感悟。在教授弟子过程中,禅宗处处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往往能收到令人惊奇的效果。今天以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禅宗牛头派鼻祖法融禅师精彩的“机锋”相交为例,来感悟禅宗之美。
法融禅师是初唐著名的高僧,俗家本姓韦。禅师聪明睿智,十九岁遍读诗书之后,认为儒释道三家,唯有佛经能作为渡河之舟。从此一个人隐居禅宗圣地牛头山。贞观年间,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终于找到传人,交托衣钵给五祖弘忍。此后逍遥自在,四处游荡。一日见牛头山气象不凡,定有高人居住,就上山寻访。听闻山中有一座幽栖寺,禅师信步走来。两位大和尚的来历交代完了,我们的故事也从此展开。
一、修道与出家的辩证关系
四祖问幽栖寺主持:“这里有修道的人吗?”
和尚答曰:“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人?”
四祖反问:“啊!哪个是修道人?”
这里是佛家的一段“机锋”。佛门中人常常将自己悟出的道理,隐藏在简单的对话中,以此启迪对方,传达智慧和理念。四祖问“有无修道人”,和尚答“哪个不是”,就是着了相:“和尚全是修道人”。因此四祖反问“哪里有修道人?”本来非俗物,奈何惹尘埃?修道人拘泥于“是不是修道人”的概念,还算是修道人吗?
二、道信与法融的四次精彩交锋
四祖到了山中,看到法融禅师端坐树下,正在修习禅定的功夫。四祖点了点头,缓缓走到身边,相向而坐。
四祖问道:“你在这儿做什么?”
法融回答:“观心。”
四祖:“观是何人?心是何物?”观,谁在观?心是什么,在哪儿?四祖这样问,是希望说明“无我相”“心无所住”的道理。可惜法融没听懂,所以难以回答。这是四祖和法融第一次交锋。
四祖只好继续说:“我特地前来寻你。除了这里,还有哪里可以作为‘宴息’的地方吗?”
法融:“另外还有一个小庵。”这一问一答,是四祖设下一个“圈套”给法融,法融毫无防备就钻进去了。四祖问“哪里可以宴息”,其实心若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