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吧 关注:7,107贴子:25,360

★★★外星人与中医和道医::9月21日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和道医,其实是外星人传授给我们的祖先炎黄的,就是为了我们中国古代的穷人和道士们能健康长寿!
其实,从西医的近来的研究证实,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库鲁病、克——雅氏综合症、格斯特曼综合症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其实都与疯牛病类似,或多或少都与“朊蛋白病毒”有关,更进一步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而中医和道医正好可以结合西医的急救治疗,更好的调理和治疗人的免疫系统和此类疾病。但是,可悲的是,中医和道医始终不懂得自己的本质其实是数学、物理和哲学的范畴,是生物和生命的原始的系统运行机理。
中医和道医一直不能融入西医,不能用西医的科技认知去解释发展自身,所以永远被西医无情打压!杯具。。。。
所以,大家中国人以后多学点物理、数学和哲学吧!


1楼2019-09-22 17:57回复
    传统医学面对5000年大变局,要感谢新.中国
    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10-0308:36观察者网官方百家号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作为传统医学里的佼佼者,不断演变革新,为亿万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然而自现代医学崛起,它也和各地的传统医学一样,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可谓是“五千年大变局”。
    1879年,清代还陶醉在“同光中兴”里,学者俞樾就写出了《废医论》,后来又写了《医药说》,主要观点即是“医可废,药不可尽废”。

    俞樾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当时接近60岁的俞樾,痛失配偶,而之后几年长子、次女相继病逝,令其进一步反思传统医学的局限性。
    不要以为他只是个老愤青,作为大学者,他对《黄帝内经》“探赜索隐”、“辨讹正误”,据称自己也能“处方治病”。
    同时,他的命运也是许多国人的一个缩影:众多亲友病故,令人对传统医学产生怀疑,“西医”不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提供了众多立竿见影的药物与疗法。
    虽然当时的现代医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甚至距大名鼎鼎的青霉素发现还有正好50年,但科学家早已提取出了吗啡、奎宁,1859年水杨酸盐类镇痛药也合成成功。
    在生理方面,哈维1628年就发表了《心脏运动论》,到1846年已经有了第一例乙醚麻醉手术。1865年,巴斯德用了石碳酸(苯酚)消毒法成功进行骨折手术。
    另外在细胞学、细菌学等方面,现代医学也已经远远走在前面。任何中国人只要看得懂相关介绍,不可能不留下颠覆性的印象。

    更何况还有大量实例,图为清末佛山医院的白内障手术
    之后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有忽视“中医”,或废止“中医”的政策,但同时也遭到了强烈的反弹。
    传统医学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如果废除传统医学,以民国的教育水平,一时间也不可能培训出多少靠谱的“西医”来填补空白;以民国的经济水平,即使培训了这些“西医”,普通老百姓也根本没有多少钱去看病。
    当然,换个角度看,民国的基层治理能力极为低下,即使真想做,也根本无力真正“禁绝”传统医学。

    1929年,抗议废止中医的代表合影留念
    因此,如果中国保持在民国那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传统医学也不会完全消亡。
    既然不会消亡,为何又说“要感谢新中国”呢?
    不消亡只是底线,各地的传统医学也没有真正消亡,在落后地区原样保留的并不少,在发达地区则转型成“替代疗法”。中国传统医学能够摆脱这两条“歧路”,还是要感谢新中国的。
    首先,是指导思想的确立。“废医”的思路在建国初的短短几年内,就完全被废止。1950年,在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中列入“团结中西医”。1952年,又加入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成为四大方针,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与民众的实际需要。
    任何“中医粉”“中医黑”都应该好好看看“团结中西医”这五个字,它也是后来中西医结合的先声。大量中医在新中国的进修中受益匪浅,补上了很多生理学、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部分“西医”也开始学习了解传统医学。


    2楼2019-10-03 18:34
    回复
      中医要感谢新中国!但是不能感谢西医和自己培养出来的一群钱学森式的神功神医!


      13楼2019-10-03 19:19
      回复
        现在中医道医正在被重视,也开始发展,不过中医道医需要付出很多时间来学习 要了解很多的医学理论 经络脉络都要有很深的研究理解所以中医博大精深很难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0-04 21:55
        收起回复
          看来,觉得中医难学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医没有从现代物理学及生物学方面来总结出一个核心的科学理论,中医没有能够主动与西医真正的从科学上结合起来,所以一般的中医和西医人员一辈子都无法真正的理解中医的本质。。。
          其实,中医是主要从脊椎动物的生理性的大系统,特别是从免疫系统方面来认知的,是外星人传授给中国人祖先的有关“阴阳五行论”为基础.


          15楼2019-11-05 20:16
          回复
            中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准上市 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
            2019年11月02日 23:15:15
            来源:第一财经
            13人参与4评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九期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中国大陆的上市为全球首次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九期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中国大陆的上市为全球首次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这款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将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
            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亿左右。2018年全球治疗及照料费用已达万亿美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
            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获益不明显。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已宣告失败。
            九期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领导研究团队,坚持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接续努力研发成功的原创新药。
            共有1199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34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共完成了818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整个临床试验由全球最大的新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艾昆纬(原昆泰)负责管理。
            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改善2.54分(p < 0.0001)。九期一®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该药主要发明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介绍,临床前作用机制表明,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靶向脑-肠轴的这一独特作用机制,为深度理解九期一®临床疗效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九期一®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药物治疗还是对症治疗,且可供选用的药物不多,不能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基于九期一®新的作用机制和独特的临床疗效特征,相信该药能够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九期一®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专家张振馨教授表示:“我从事老年痴呆研究50年,参与了多个药物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始终没有找到对阿尔茨海默病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九期一®36周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为全球患者和家属感到由衷的高兴。”
            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松涛表示:“‘只做人类最期盼的药物’是我们绿谷制药永恒的使命。我们非常期待九期一®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带来期盼已久的临床获益。九期一®的成功研发离不开国家和各级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离不开以耿美玉研究员为代表的研发人员22年来坚韧不拔、不畏艰辛的付出。”
            据介绍,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已做好生产、销售的各项准备,药品年内投放市场。
            同时,绿谷将启动九期一®上市后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并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期望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九期一®的研发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上海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16楼2019-11-05 20:19
            回复
              用“寡糖单糖”之类药物,我这几年一直在采用以治疗帕金森病和之类的神经退行性病!
              这些“寡糖单糖”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对大脑神经的退行病变确有一定的疗效。。。。
              但只有和中医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和中医的理论相结合,才会有根本性的治愈可能!


              18楼2019-11-06 19:39
              回复
                神棍一枚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9-11-23 07:02
                收起回复
                  神选中国!!!
                  “外星人飞碟”的全新的空气动力学和反物质发动机的理论秘密,终于被一个中国人破解了!
                  中国将再一次站在全世界的科学和道德至高点!外星人选择了中国!!神选中国!!!


                  20楼2019-11-27 19:01
                  回复
                    科学家:我们找到了新的飞行方式,未来制造飞碟或将成为现实!
                    2018-10-28 07:51
                    新量子科技
                    1528 文章 1542万 总阅读
                    如果说到外星人,首先你会想到什么?小编首先会想到UFO。UFO一般特指不明飞行物,通常来说就是飞碟,为什么叫做飞碟?是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碟子,而碟子状的东西是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造出飞碟。所以我们一般将飞碟默认为外星黑科技,所以说提到外星人小编就会想到UFO。

                    最近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植物学家中山直美,在和同事进行常规研究时,意外的发现了一种非常规飞行模式。这次偶然的发现,可能有助于未来人类研究飞碟在内的多种形式的飞行器。
                    他们研究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植物,它就是蒲公英的种子。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玩过蒲公英的种子,只要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会纷纷向空中飞去,小时候我们都觉得它很好玩。长大后有很多人就在考虑它的飞行原理是什么?蒲公英的外形看起来就像是一把降落伞。但是它却只有辐条,没有伞布。按理说空气都会从这些辐条状的缝隙流失,那么它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这个问题正是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团队研究的方向,他们将蒲公英的种子垂直放在一个风洞中。然后用气流化可视激光照射它。最后通过观看和分析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有一个螺旋状的气旋,以非常稳定的方式盘旋在蒲公英的种子上方。气旋走到哪里,蒲公英的种子就飞到哪里,或者也可以说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里,气旋就跟到哪里。科学家说这可能就是蒲公英的种子能够长时间飞行的关键点。

                    因为这是一项新的发现,目前还没有科学定论。所以科学家就给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分离涡流环。但是分离涡流环是如何产生的呢?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蒲公英种子上的软毛,一般在90到110根之间。当风吹过蒲公英种子软毛时,就会在蒲公英种子周围移动的空气之间形成一个压力差。当压力差产生的时候就会形成分离涡流环。分离涡流环可以增加空气的阻力。它轻轻地托起蒲公英的种子,使其可以缓慢降落。如果空气中正好有微风吹过,那么蒲公英的种子也会随风飘到更远的地方。

                    那么如果蒲公英种子上的软毛不在90到110根之间呢?当然会有发育不完全的蒲公英种子。这些发育不完全的蒲公英种子的飞行就不是很稳定,有可能都不能飞行。所以极为严格的软毛数量决定了其飞行的稳定性。

                    同时科学家表示,对于蜜蜂这种翅膀极小身体极大的昆虫来说,正是因为它们翅膀和腿上有类似于蒲公英软毛这样的结构,才使得蜜蜂这种造型奇特的昆虫可以稳定飞行。

                    科学家说,未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结构来制造新的飞行器。因为它最大幅度的提高了空气动力学负荷,同时使用的材料也更少。这绝对是一项令人感到兴奋的发现。


                    22楼2019-12-06 18:48
                    回复
                      外星人的飞碟上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的涡旋”,就是类似这种蒲公英种子上方的“分离涡环”或者“环形分离涡”!!
                      但是,外星人的飞碟上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的涡旋”,实际上要比这种蒲公英种子上方的“分离涡环”或者“环形分离涡”还复杂得多!!
                      但是,在此可以看出来:一切科学问题的源泉,从来都是来自于大自然!!
                      蒲公英,不但用其种子展示了宇宙中从过去到未来的一切航空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的升力涡旋的机理”,而且,也用其“草药的药性”展示了中医和道医的哲学来源,也来自于伟大的大自然!!


                      23楼2019-12-06 18:54
                      回复
                        中医和道医的哲学来源,也来自于伟大的大自然!!


                        24楼2019-12-06 19:39
                        回复
                          中医还存在,道医失传太多了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12-06 23:06
                          收起回复
                            我目前的直觉,道医对中医的主要助力,在于完善了“经络理论”,
                            和其“外丹术”对于火药和毒药及草药练制中成药有一定帮助但最后被自然抛弃,
                            而道医其“内丹术”则是保守于道教传承中目前属于“内功修身”用于强健和凝练精神和提高修复免疫系统等等。
                            道教在明朝时候废弃了“肉体飞升”而重“凝练精神得道”,道教的主流现在是全真派,是从那时起走上“唯心主义道路”是对的!
                            可以说,道教的主流一直在等待“科学大发展时代”!只有“现代科学的未来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的“拯救道教”!
                            当然就是用科学的办法改造人体和创造机器,但是精神方面,则需要修道者和道教都要开始大力学习现代物理和科学,未来只有科学和物理才能让道教人士得以精神和肉体上的长生不死,而且科学和物理才能让道教人士乘坐飞碟和太空飞船飞向宇宙!!


                            26楼2019-12-19 18:40
                            回复
                              道教的主流一直在等待“科学大发展时代”!
                              只有“现代科学的未来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的“拯救道教”!


                              27楼2019-12-19 1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