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精神在,坚守与深耕才是日常——致敬同慎德特邀老药工郭西岭
郭西岭,男,汉族,河南省禹州人,1933年6月生,现年86岁,出具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擅长医药。从事中医药行业72年。国家首批“中华老药工”
晨起丨运动 药材与健康
暑去凉来,立秋后的早晨,太阳并不急着露脸,只在小城参差不齐的楼宇之外涂抹了些许明艳的橘色,那般作态,就像这个清凉的早晨是它给人们的一个恩赐。初秋的风拂过楼宇,拂过路灯柱子,拂在行人的脸上,留下的尽是舒坦的笑容。说到行人,前面这两位老人最是引人注目,精神矍铄,享受着这份恩赐,慢慢的在这条街道上走着。
这两位老人就是老药工郭西岭与他的妻子,每天早晨散步,是他们迎接一天的开始。郭西岭老师说:“老人就应该多走走多动动,各个器官被唤醒了,身体才能活动起来”
末了,他又对着我们说:“年轻人也应该多锻炼呀,多运动才能保生命力”。我想:您老都86了,看着还是这么的健康又精神,皮肤好,身材也没走样,这番指点,我一定都记下来。
随后,我们回到了郭西岭老师的家,两位老人着手开始做早饭,他们从药材柜里抓出百合、莲子、茯苓、山药、海藻、绿豆、核桃、花生、红豆等16味中药材打成粉状,再用温水冲泡服用。据了解,这是他们多年来的习惯,中药入食,潜移默化的就将身体调理的健康顺畅。
一生丨兴趣 坚守与深耕
禹州中药材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中国历史上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这里行医采药、著书立说。“药不经禹州泡制不名”、“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传颂至今。1933年出生的郭西岭,就是地地道道的禹州人,更是一位将一生都奉献给中医药行业的老药工。
“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臻于完美、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自古便备受推崇。自幼受到家族在中药行业深耕的影响,长期接触中草药,看到身边人对中药的执著、坚守、匠心,以及禹州对中医药业的推崇,耳濡目染,郭西岭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7年正式进入中医药行业后,开始学习中药研制、配方与中医治疗。1956年参加工作后,进入禹州市医药工业公司工作,直至退休至今,始终都在从事中医药这一行业。1985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老药工荣誉称号。
郭西岭妻子也是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主中药配制,夫妻两人在中医药行业坚持一生,也和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至今家中全是药材,两人闲暇时间经常研究讨论中药材。
“术到极致,几近乎道”,郭西岭老师对中药的推崇与执著,不仅仅在工作,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把中药入食,日常生活中更是将多种中药材当成茶来喝。从两位老人的精神状态来看,中药对人身体的调理效果可见一斑。
成就丨细节 磨炼与匠心
郭西岭老师对中药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每味药的产地、色泽、性味、真假等等,经他一看,什么都了然。多年从事中医药行业的郭西岭老师说:“想做好中药这一行,细节很重要,无论是中药研制、配方还是中药的治疗,都需要在细节中去观察,去积累经验”。
的确,“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郭西岭老师在中医药业的成就,正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盲目的求速度、求变现、求关注都是他所摈弃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喜欢的事,用精心、细心、耐心去滋养呵护对中医药的匠心,终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
哪有大师的水平是一朝一夕练就?唯有日复一日的打磨。持续不断的专研,才能成就“老药工”的称号,70年如一日的深耕在中医药行业,郭西岭老师的双手积淀了作为一名药工的工艺淬炼、心智磨练和人生历练,让技艺达到了巅峰,他,堪称一本“药典”。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郭西岭老师的人生,则代表了第一代“老药工”的时代气质,精益求精、笃实专一、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在追求细节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用工匠精神去诠释中医药美学,他是时代的骄傲,是中医药行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