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进书房吧 关注:17贴子:598
  • 5回复贴,共1

童年时代的简单饮食【转自新浪博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童年时代的简单饮食(2009-08-13 15:36:43)标签:70后 童年 河北 农村 饮食 杂谈   分类:遥望童年 
我生于70年代,老家在华北平原的农村,没有山,也没有河,更不挨着海边,所以饮食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甚至让人感觉有些粗糙、简单。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饮食哺育了我,让我长得和别人一样强壮结实。如今,这些食物虽然有一些很难再吃到了,但它们依然让我怀念。其实,在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搭配的潮流之下,这些淳朴但富有营养的饮食应该占据一席之地。
 
榆钱儿贴饽饽
榆树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树木。它不需要人工栽培,不需要浇水灌溉。只要环境适宜,它就会从地里钻出来,坚强地生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春天来了,榆树开始发芽,长出一团一团绿色的榆钱儿来。拿上一个篮子,爬到高高的树叉上,摘下满满一篮子榆钱儿。一边摘一边吃,生味混合着一丝甜味,味道还不错。
榆钱儿贴饽饽的做法很简单。把榆钱洗干净,放在盆里,撒一些食盐,再倒入棒子面儿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掌拍成饼状,等锅烧热了,直接贴在锅边上就可以了。榆钱儿贴饽饽的味道如何呢?浓浓的棒子面儿味儿,加上新鲜的榆钱儿味儿,透着一个咸鲜,非常诱人。小时候吃棒子面儿有点儿吃伤了,但是榆钱儿贴饽饽一直没吃够,到现在已经十几年没有吃到了。
 
香椿叶儿
我小时候的农村条件不好,似乎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都被采来入菜,不过一般来讲滋味都不太好,但唯有香椿不一样,香椿是让我难以忘记的美食。
吃香椿叶儿要在五一前后,叶子的小芽刚刚钻出来,特别鲜嫩好吃。要挑那种小小的、紫色的嫩叶,如果叶子比较大且绿的,就不怎么好吃了,也没有香气了。还可以连香椿的嫩梗一起摘了吃。我家吃香椿叶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香椿炒鸡蛋,一种是吃面条时做成菜码儿。前者是把香椿洗净切碎,打入鸡蛋搅拌,下油锅炒熟即可,就着刚出锅的烙饼吃,那叫一个香!后者是把香椿焯水,切碎,面条煮熟后过凉水,拌上香椿、麻酱、花椒油,吃起来别提多爽口了!
我家里有几棵香椿树,一到春天它们的嫩叶必定被我们采摘干净。工作以后不常回老家,也就很少吃到这一美食了。有几次看到菜摊上摆着香椿叶儿,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不过应该是大棚里栽的,味道要差一些,所以一直没有买过。今年五一妈妈从老家来,还给我带来些香椿叶儿,没想到妈妈还记得我爱吃这一口。做的香椿炒鸡蛋,自己都吃了。老婆不爱吃,觉得气味不喜欢。她哪里知道香椿的美味啊。
 



1楼2009-08-14 20:36回复
    烙肉饼
    农村人肚子里没什么油水,所以到过年过节的时候爱吃些大鱼大肉,犒劳一下瘪了一年的肚皮。烙肉饼就是这样一种美食。我家里以前有个传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和大年三十儿早晨一定要吃肉饼。
    因为原料的不同,肉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肉饼,用肥七瘦三的猪肉做成肉馅,另外一种是用猪的板油做的,妈妈称之为“脂油饼”。两种肉饼的做法都是一样的,把猪肉或板油剁成碎丁,大葱切碎丁,葱白多一点儿好吃,加入酱油、食盐等拌匀。和好白面擀成饼状,把调好的馅料均匀地铺在饼上,卷好,揪成相同大小的面团,再擀成饼。将饼放入烧热的锅中,倒入少许油,两面煎成金黄色。注意烧火的时候用树叶、麦秸等比较软的柴禾,一点儿一点儿填到灶膛里,量要少,火要小,不然容易糊锅。出锅以后切成三角形,这样就不需要用手撕,免得弄一手油了。吃的时候就着醋和大蒜瓣,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外皮酥脆,里面软嫩,肥肉都已经融化了,满嘴都是油,我可以一气吃两张!当然,有人觉得太油了,想多搁点儿瘦肉,少放点儿肥肉,不过这样会影响口感,因为瘦肉熟了后略硬些,吃着发柴,也不香。
    记得我考上大学那年,村子里的亲朋好友纷纷请客庆祝。妈妈告诉他们我最爱吃肉饼,没想到家家管我肉饼吃。今儿个这家肉饼,明儿那家肉饼,吃了不知多少顿,真有点儿吃够了。物极必反吧,从那以后,每逢年节,妈妈说做肉饼,我都摇头:“太腻了!”到现在也有十几年没吃妈妈亲手做的肉饼了,我家的老传统也随之消失了。
    的确,肉饼油太大,尤其是板油做的脂油饼,想想就觉着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改吃清淡的了,吃不了这么油腻的东西了。不过总不吃,也馋得慌,想着自己动手做一做,不知道还是不是当年那个味儿?去年我做了一次,但不太成功,完全没有体验到妈妈当年烙的肉饼的味道。不知是我的厨艺欠佳,还是时过境迁,像朱元璋曾经喝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只能到梦里去寻找了。
    外面饭馆卖的肉饼没尝试过,不知是不是正宗的味道。据说相声大师马季爱吃肉饼,烙得也好,号称“马家肉饼”,想必马东没少吃。肉饼做得好,而且有名气的,应该是京东肉饼或曰香河肉饼,有空可以尝一尝。香河和我的老家都属于廊坊市,肉饼的味道应该差不多吧。


    2楼2009-08-14 20:36
    回复
      尜汤
      北方农村种植玉米非常普遍,玉米自然也就成了老百姓日常饮食的一部分。玉米俗称“棒子”,口感比较粗糙,怎么改善它的口感,做出好吃的食物来的确要费一番脑子。尜汤就使得一些不爱吃棒子面儿的人消除了抗拒心理,在今天以吃五谷杂粮为时尚的年代,它应该有用武之地。
      尜汤的做法很简单。把新鲜的棒子面儿加水,和成稍硬点儿的面团。这里特别提一下,我们这里用棒子磨面的时候都要加入一些黄豆,这样做出来的面食更香甜。把面团拍瓷实,切成一厘米厚的片,再切成一厘米大小的菱形块。为什么叫尜汤?因为面块是菱形的,中间大,两头小,故此得名。把切好的面块放在盆里轻轻摇晃,目的是让面粉沾在面块上,省得下锅后煮成一锅粥。然后放到沸水中,加入食盐,起锅前放入葱花,出锅后淋入香油。其特点是:面块细腻,汤清味浓。我和爸爸、妈妈都爱吃,可弟弟一口都不吃,只要做这个饭他肯定牢骚满腹,可见众口之难调。
       
      山芋
      山芋,又称“甘薯”、“地瓜”等等,很常见的东西,产量特别高,价格也很低,我小时候才卖几分钱一斤。
      爸爸、妈妈都爱吃山芋,甚至成顿吃,平时吃饭也要热上几块。山芋一般溜着吃。把山芋洗净,大块的要切一下,容易蒸熟。放到锅里,倒入少许水。还可以在锅边上贴几个棒子面儿饽饽,饽饽要厚一点儿,因为山芋很费火。只要家里溜山芋,我肯定满肚子不高兴,因为我不喜欢成顿地吃山芋,尤其是棒子面儿饽饽都沾满了山芋的味道,很难吃。看看爸爸、妈妈吃得津津有味,我感到不可思议。
      不过,我也不是对山芋完全抵触,也会吃上一点儿。特别是放凉的山芋,更甜更糯,好吃极了。为了让山芋更甜,我总是挑出一些大块儿的山芋放在窗台上晒太阳。我想这个原理大概就是淀粉在阳光的作用下转化为糖分了吧。我记得有一次深秋在地里放羊,捡到一块秋收时遗漏了的山芋,吃起来竟然有很浓的酒的味道呢!煮熟的山芋还可以晒成山芋干儿,大伯家每年都晒,我经常上他们家房顶上偷吃。山芋晒到半干不干,还有一些发软的时候最好吃。山芋干儿完全晒好后很硬,吃的时候最好先用热水浸泡一下。冬天的时候可以把煮熟的山芋放在室外,经过一宿后冻得硬邦邦的。吃时还带着冰碴,很爽口。有时上学带一个,课间当零食吃。山芋还可以做山芋粥。把山芋切成块,与棒子面儿一起加水煮,稠稠的,香甜可口。我尤其爱吃锅边上结的锅巴,更甜更香。小时候每年冬天几乎天天早晨都要做山芋粥,百吃不厌。工作以后我也尝试着熬了几次,但山芋都不怎么甜,更没有了当年的锅巴,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山芋另外的吃法就是做成淀粉和粉条。淀粉又叫“团”,做法是先把山芋洗净,再用车拉到加工点,用机器打成泥。院子里用砖头垒起一个大池子,里面铺上塑料布,防止漏水。把山芋泥放到桶里,加入一些水,搅拌均匀。用白布裁成方形的包布,用绳子挂在吊起的横梁上。把山芋泥倒入包布中,用力摇晃,淀粉随着水就漏到下面的池子里,山芋渣则留在包布上。山芋渣可以喂猪。沉淀一个晚上,第二天把池子里的水放掉,白白嫩嫩的山芋淀粉就做好了。把淀粉取出来,晒干,就算全部完成了。每年爸爸都要把大部分山芋做成淀粉,到集上去卖。淀粉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粉条。把淀粉加水和成泥状,要稀一点儿。架起一口大锅,烧上水,把一团淀粉放到漏勺里,用一只手捶打端着漏勺的手腕,淀粉就从窟窿里一条一条地漏了下来,落到沸水里。煮熟后用架子晾晒,晾到一折就断的程度就可以收起来了。淀粉是白色的,粉条则是黄色的。猪肉炖粉条非常好吃,是北方人的最爱。还可以把粉条制成焖子吃。淀粉如果加上水、食盐、葱花,打匀,上锅蒸,和焖子差不多,也很好吃。


      3楼2009-08-14 20:36
      回复
        木耳
        小时候没有买过木耳,一个是因为贵,再一个是自家产木耳。我家院子里总是堆了不少木头。夏天的时候,这些潮湿的木头上面往往会生出木耳,褐色的,软软的。把木耳采下来,放在窗台上晒干,吃的时候泡一下,用来炒土豆是非常美味的。不过木耳的产量不高,许多木头都不长木耳。有人说用洗衣粉水泡木头可以提高产量,我实验过,效果不是太明显。妈妈说不能采臭椿树上的木耳,有毒。我半信半疑,但始终没有采过臭椿木耳,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科学根据,估计是以讹传讹吧。
         
        烙饼摊鸡蛋
        烙饼摊鸡蛋,曾是多少农村孩子心目中的美食,一想起它,心中就感觉无比的温暖。在天津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卖大饼鸡蛋的,摊上一个或两个鸡蛋,金灿灿、香喷喷,诱人食欲,夹在大饼里,放上一些黄瓜丝、海带丝、咸菜、火腿、辣酱等等,卷起来一吃,用天津话说:“倍儿香!”
        我最初学做饭就是从摊鸡蛋开始的。上初三那年,爸爸去县城买电视机,妈妈去看姥姥,我一个人在家,午饭做什么呢?就摊鸡蛋吧。不过一个摊鸡蛋也不好做呢。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在锅里放油,就直接把蛋液倒进去了,鸡蛋都嘎巴在锅上,一个鸡蛋损失了一大半,真是失败。后来我有机会又做了一次,但忘记在搅拌蛋液的时候放盐,是出锅以后才放的。第三次做的时候,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做得像模像样了。
        烙饼我是后来才学会的,虽然不像妈妈做的那么好,但还是可以吃的。工作以后尝试着用煎锅烙饼,但烙出的饼口感总是有些硬。我采取了改进措施,例如烙的时候加锅盖,和面时软一点儿,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后来老婆在烙饼时放了点儿油,效果比我烙的好了许多,外酥里嫩,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过老家饭馆卖的大饼里面都加了茴香,异常好吃,这一点儿到现在我还不会做。
         
        土豆炒鸡蛋
        小时候家里穷,虽然养了几只鸡,但下的蛋大部分都卖掉了。后来家境好了一些,鸡蛋就都留着自己吃了。不过爸爸不喜欢养鸡,嫌每天地上都是一片鸡屎。随地大小便,对农村散养的鸡来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上大学以后家里就不养鸡了,吃鸡蛋要到集上去买,现在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也都是这样。真正家养的土鸡蛋已经多年没有吃到了。 
        土豆炒鸡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奇怪的搭配。老婆听我说爱吃土豆炒鸡蛋,对我嗤之以鼻。的确,可能好多人都没有吃过这道菜。不过,在农村没有多少钱去买肉吃,鸡蛋还可以时不时吃上一点儿,因此就总想着用鸡蛋炒个这呀,用鸡蛋炒个那呀。似乎鸡蛋成了万金油,放在什么菜里都行,都好吃,也不管配不配套。这让我想起妈妈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个傻姑爷去丈人家,要吃饭了,人家问他坐在哪?傻姑爷说:“鸡蛋在哪儿我在哪儿!”可见傻姑爷多么爱吃炒鸡蛋啊。 
        其实,平心而论,土豆炒鸡蛋是挺好吃的菜。当鸡蛋浸入了土豆的浓汁之后,鸡蛋的腥味消失了,只留下香味,吃一口还想第二口。真奇怪这么好吃的菜怎么会没有人捧场,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两种原料不适合放在一起吗?营养会流失?产生毒素?不管它,即使营养损失又有多大的关系,很多没营养却好吃的菜大家还不是会趋之若鹜?老婆不爱吃没关系,上次她回娘家,我自己做了一大盘土豆炒鸡蛋,吃得真香,找回了童年时代的感觉。土豆炒鸡蛋万岁!我会一直喜欢你!
         
        饽饽夹油盐
        小时候家里穷,食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在简单中也自有一种美味存在。
        小孩儿总是不好好吃正餐,所以还要有加餐。那时候没什么好吃的,每次放学回来,摸摸吊在房顶上的篮子,只有棒子面儿饽饽。于是掰下一块凉饽饽,用刀劈开,滴上几滴香油,用手指抹匀,再撒上一些盐,感觉也挺好吃。
        不过我小时候不是特别爱吃饽饽,因为它是贴在锅边上烙熟的,有一层硬锅巴。有人爱吃这个锅巴,觉得香,我嫌它硬,还是最爱吃窝头,但妈妈并不经常做。
        


        4楼2009-08-14 20:37
        回复

           
          酸辣汤
          酸辣汤是我吃过最简单的汤,恐怕也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汤了。
          碗里倒入少许酱油、醋,再滴入几滴香油,撒入几粒盐,冲入开水即可。吃的时候可以就着饽饽、烙饼,也可以把它们掰碎了泡在里面,这样更易食用。
          汤里因为有醋,所以有酸味,但没有辣味,我也不是到为什么叫酸辣汤,只是家里人都这么称呼而已。
           
          “金裹银”
          “金裹银”其实是“银裹金”,之所以这么名不副实地叫,可能是因为叫顺口的缘故吧。小时候因为白面少,棒子面儿多,人们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折中的吃法,也就是在白面里裹上棒子面儿做成面食。
          妈妈经常做“金裹银”的烙饼和花卷。“金裹银”烙饼是把白面擀成片状,将棒子面团裹在里面,封严后,再擀成片状,撒上花生油和食盐,卷成筒形,揪成面团,擀成饼,烙熟即可。“金裹银”的花卷是用发面做的,但棒子面不用发,其他做法和上面一样,只不过要上锅蒸熟。
          “金裹银”是白面的外表,棒子面儿的内心,浑身上下透着浓郁的棒子面儿味儿。这既满足了大家吃白面的心理需要,又充分照顾到家里面缸的实际困难,的确是一种穷人的吃法,体现出穷人的智慧。现在这种吃法已经从很多家庭中消失了,但那艰难的岁月谁又能完全忘记呢?
           
          吃玉米
          小时候家里种玉米和小麦,但由于穷,吃玉米的时候多一些。玉米的皮还是青色的,没有完全成熟时,就可以吃了。这时的玉米比较嫩,一掐就能出水,最好。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小时候最爱吃烤的。用一根筷子,插上梆子骨头,在灶膛的火上烘烤,把玉米粒烤得焦黄,吃起来香喷喷的。
          玉米可以做贴饼子,也可以蒸窝头,但我爱吃窝头,因为饼子是贴在锅边上的,有一层硬的东西。不过也有人爱吃这个,认为它又香又脆。玉米做成的东西口感差一些,不好下咽。配合着玉米饼子或窝头的,最好是炖肉、熬鱼等荤腥东西,可以起到解腻的作用。但小时候很难吃到这些东西,只有到过年才能解解馋,平时就是窝头就咸菜或者普通的炒土豆、西红柿炒鸡蛋什么的。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玉米好吃一些,就是把玉米面儿发酵后做成玉米糕吃,有一丝丝的甜味儿。还可以按照季节在玉米中加入榆钱、豆角、青色的大枣什么的,味道要好一些。玉米还可以做成尜汤,就是把玉米和好,切成菱形下锅,放入葱花香油,有玉米块,有汤汤水水,很好吃。
          玉米最常见的是熬粥。可以把玉米磨成非常细的粉来熬,也可以磨得有碎渣,渣有大小,小渣的熬出来粘粘的,很好喝,大渣的煮出来类似于大米做的稀饭了。还可以在玉米粥里加入山芋块儿,甜甜的,粘粘的,香甜可口,小时候一到冬天天天做。不过要山芋特别甜才可以,现在的山芋都不是很甜。现在生活好了,玉米面儿吃得少了,其实这些杂粮更富于营养,应该多吃一些。
           
          炸饼
          炸饼和油条差不多,只不过油条是一根一根的,而炸饼呈饼状,中间划了几刀,按分量算钱的。小时候家里穷,吃到炸饼就以为是人间美食了。我爱吃那种厚一点儿的,不油腻。上高二的时候,因为学校伙食太差,严重营养不良,我肋骨都出来了。后来高三食堂开始卖炸饼和豆浆,为了高考我也舍得花钱吃了,慢慢地我竟然胖起来了。
          妈妈在家里也炸过炸饼。做法是放明矾什么的,擀好了饼,划几刀,放油锅里炸。明矾的作用是让油条蓬松的。现在我们知道,明矾含有铝,对人的身体有害,所以油条不宜多吃。不过做炸饼要很多油,一般都是棉籽油,这种油便宜一些。如果家里种了棉花,过秋时摘下来,把它弹了,棉籽就可以榨油了。上高中的一年,妈妈说种棉花,过秋炸炸饼吃。不过种棉花真费事,要掐尖儿、打杈,目的是不让它一个劲儿地生长,要多结桃,得要往地里去好多次。还要锄草,打药,杀死腻虫、蚜虫之类的害虫。到秋天就更忙了,隔三岔五地往地里跑,去摘棉花。棉桃成熟以后要裂开,白花花的棉花就露出来了。拿个袋子,边摘棉花边往里面放。不过棉桃不是一起成熟,所以过几天就要来摘。而且熟了要马上摘,不然会有人偷。
          辛辛苦苦一年,棉花总算入库了。还要把棉花柴,也就是棉花的秧子弄回家。棉花柴牢牢地生长在地里,很难拔起来,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把棉花弹好,就可以做衣服、做被了。留下的棉籽再去榨油。不过那年我们榨好的棉籽油并没有炸炸饼,因为过秋之后家里盖厢房,都用了。盼了一年的炸饼,也没有成真,让我再也不想种棉花了。


          5楼2009-08-14 20:37
          回复
            看着流口水啊 我们这的吃法和你们不一样 榆钱儿都用面拌好 蒸熟啦 在配上蒜汁 真极品美味啊 香椿叶 一般都是和鸡蛋 放一起 用开水冲开 直接当捞面条的臊子啦


            6楼2010-07-27 0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