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现在的发展,Paco唐杰功不可没。从Paco唐杰担任GQ出版人的职位后与 GQ 和 VOGUE 等全球知名刊物的康泰纳仕集团在中国的掌门人廖梅淳( Sophia Liao )一起改变GQ当下局面,共同努力开创了GQ 的新时代。 两人从一场“有趣”的相识,开启了GQ的变革,Sophia回忆道:对于看事情以及用人的标准判断,必须要做一个重新的思考。它可能就是面试的时候“叮”的那么一下,人要尊重自己的直觉。 2017年8月1日,Paco唐杰入职的第一天发给 GQ 全体同事一封邮件中提到:“改变和进化是痛苦的,但是每个人、每个组织都逃不掉。”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期待所有人都理解,但相信,今天的 GQ 团队,对这句话的分量和意义一定记忆犹新。 那时候GQ当即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尽管编辑部人员相对稳定,但是商业运营团队的状况很不好,除了Paco唐杰之外只剩3个同事。我们决定重组团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GQ 的商业运营团队新招聘了将近30个人。全新团队的培训管理,公司内部的谋合,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合作,各种状况铺天盖地而来。而同时编辑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老员工的相继离职,让 GQ 饱受质疑,同时也影响了内部同事的心情和士气。 那个时候,焦虑与不安笼罩着GQ整个团队,Sophia与Paco唐杰几乎每天晚上通好几个小时的电话商量对策,还得分别和同事不断持续的沟通,精神体力上已经到了临界点。 Sophia说:“我们真的觉得努力已经到极致了,没办法再更努力了,但结果却非尽如人意。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布局的 GQ 新媒体开始进入爆发期,《那一夜》系列成为了2018年的爆款文章。GQ 实验室通过不断的进化成为最受瞩目的公众号之一,在2018年,领跑了整个市场,也打破了整个KOL公众号的天花板。” 从危机到转机,编辑部和实验室团队都很稳定地留下来了。随后,我们也进行了组织架构上的变革,编辑部、实验室、运营体系相对独立,又强调协同合作。 2019年,GQ除了在新媒体发力,我们还计划在图书传媒、IP矩阵、活动、线下店、电商、视频短节目、大平台大V号运营等方方面面布局。 从实质成果来看,Paco唐杰精准的把控优质内容的着力点和媒体的全新商业模式的清晰的洞察,帮助 GQ 这个品牌如何在传统媒体饱受风霜时代获得新生。GQ的转型,Paco唐杰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