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名人吧 关注:261贴子:3,239

赞皇古今名人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08-14 23:50回复
    赞皇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赞皇县古今名人录》一书收录赞皇历代名人、现代地师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省级以上战斗英雄、劳模等总计有263人,其中《赞皇县志》列有个人传记的就有44人之多。他们中间有李吉甫、李德裕等唐代六位宰相,有大文豪李华、李峤,有“我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将军,有中国“坦克之父”王运丰教授……。赞皇县的每一位历史名人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之星,他们是赞皇的骄傲。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突出贡献,他们的诗文、论著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他们的精神风范成为鼓舞全县人民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2楼2009-08-14 23:56
    回复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唐代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举进士,天宝十一年(752年)迁监察御史,上元中二年(761年)任检校吏部员外郎,后病引山阴(今江苏淮安)。李华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曾与陈子昂、萧颖士一道反对浮华的文风和骈体文章,倡导改革,提出“宗经”、“载道”、“尚简”主张,为以后韩愈、柳宗元时期的古文运动高潮奠定了基础。他的代表作《吊古战场文》被收入《古文观止》,后人编有《李遐叔文集》。


      4楼2009-08-14 23:57
      回复
        李栖筠(719—776年),字贞一,唐代赞皇人。24岁举进士,先后任主薄、监察御史、行军司马、殿中侍御史、详理判官、吏部员外郎、光禄大夫、御史大夫等职。死后赠吏部尚书,溢文献,称赞皇公。


        5楼2009-08-14 23:57
        回复
          李吉甫(758—814年),字宏宪,栖筠子。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27岁为太常博士,后任忠州、郴州、饶州刺使。元和二年(807年)为相,三年(808年)转任淮南节度使。六年(811年)还朝复相,封赞皇侯,徙赵国公。他的《元和郡县图志》是历史上的地理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方总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被称为“体例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的举世巨著。


          6楼2009-08-14 23:58
          回复
            李德裕(787—850年),字文饶,唐代赞皇人,李吉甫之子。唐代名相。穆宗时擢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御使中丞。大和三年(829年)召拜兵部侍郎,六年(832年)召兵部尚书,七年(833年)拜同平章事,封赞皇开国伯,后封卫国公。因为著名的牛(僧儒)李(德裕)朋党之争,几次贬黜、几次复相。宣宗即位后贬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大中元年(847年)再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再贬崖州司户。死于崖州任上。李德裕出身名门,生活奢侈,但所任之地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成都新繁县宋代建有“三贤堂”,李德裕为三贤之一。今海南省海口市仍遗存有“五公祠”,李德裕为五公之首。李德裕一生著作颇多,留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传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8楼2009-08-14 23:59
            回复
              李迪(976—1052年),字复古,宋代赞皇人。24岁举进士第一(状元)。曾任秘书省著作郎,郓州知州、知制浩,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闲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等。死后赠司空侍中,缢文定。仁宗感其一生正直,亲为其篆碑“遗直之碑”,并改所葬地邓侯乡为遗直乡。


              9楼2009-08-14 23:59
              回复
                杨云翼(1170—1228年),字之美,金代赞皇坛山人。明昌五年(1194年)举进士第一(状元)。先后任陕西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太学博士、太常寺丞兼翰林修撰、提点司天台兼翰林修撰、礼部郎中、吏部侍郎、翰林侍讲学士、知集贤院事、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和代理太常卿等职,缢文献。著有《云翼文集》,校《大金礼仪》,续《通鉴》等若干卷。


                10楼2009-08-15 00:00
                回复
                  赵良弼(1217—1286年)字辅之,元代女真人。本姓术要甲,后改赵姓,金贞礻右              年间(1213—1217年)家祖南迁,定居赞皇。21岁举进士,任赵州教授。颇受忽必烈器重,初授邢州安抚司,忽必烈南征时破格提为参议元帅事、江淮安抚使。元世祖继位后,任四川宣抚司,成为世祖忽必烈的重要幕僚。至元九年(1272年)曾出使日本一年,回国后三次劝谏世祖不要出兵日本,称:“日本……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能劳役,得其土地不能富国……。”世祖采纳其主张,延期了对日本的讨伐。死后赵良弼被追封韩国公,缢文正。赞皇县孔庙设“赵公祠”以祀之。


                  11楼2009-08-15 00:00
                  回复
                    黄岗竹,江西庐陵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任赞皇知县达13年之久,在任期间建立留养局以资助孤贫,创建书院以发展教育,为书院置官山、官田以充书院经费。今官山为国营林场。被称为赞皇县清代四大名宦之一。


                    12楼2009-08-15 00:01
                    回复
                      杜南棠(约1749—1811年),字召亭,号荔村,清代赞皇许亭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职兼编修国史、左春坊左中允等,先后两次担任会试主考官,著有《荔村诗稿》、《荔村山房文集》等。


                      13楼2009-08-15 00:01
                      回复
                        除此之外,赞皇县还有全国劳模、石家庄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赵国忠,


                        15楼2009-08-15 00:40
                        回复
                          全国劳模、“为民致富的楷模”、榆底村党支部书记张五妮,


                          16楼2009-08-15 00:40
                          回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赞皇机械厂厂长郝增义,


                            17楼2009-08-15 00:41
                            回复
                              全国绿化模范杜过秋,


                              18楼2009-08-15 0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