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水,父老乡亲们的梦
城里人生活用水,水龙头一打开,自来水哗啦啦的流,很随意,也很自然。一点也不知道珍惜,更不知道节约。任其随意地流,欢快地淌,真是太奢侈了。这——大概是因为城里的水资源太丰富了,水也太不值钱了,大家才很不在意吧。
自我记事起,就知道家乡的水特别金贵,乡亲们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感受,不由得我对城里人恣意浪费水地行为,看在眼里感觉痒痒的,记在心里感觉很可惜的,特别地羡慕和嫉妒。
因为,我出生在一个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積雍原上。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缺水吃,时时处处惜水贵如油,在我大半生的心里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2013年以前,家乡的生活用水仍然不充足,极其短缺。特别是盛夏三伏天,骄阳似火,赤日炎炎,酷暑灸烤,高温难耐。这时候,我们村里的深机井水位日渐下降,乡亲们生活用水也就非常困难,家家户户缺水吃,人人为生活用水伤心劳神。
每年盛夏中午,大多数乡亲们将大汽油桶(或塑料桶),装在架子车(或电摩)上,早早在村子机井前排起长龙队伍,等候装水。
因为盛夏天旱时,机井水位低,水抽上来不上水塔,随抽随送,离机井近的村民家就有水吃,边远家庭的水龙头,整个盛夏,滴水不流。
由于缺水,严重地影响了乡亲们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乡亲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但也无可奈何,任其折磨。
所以,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上善若水”“求水若渴”的滋味。
俗话说的好: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
水——永远是我们村里父老乡亲们心中的梦,难解的結。何时梦能圆?何时结能解?家乡的父老乡亲拭目以待,望眼欲穿。
我的家乡—杨柳村,在積雍塬上,是一个比较大的自然村。全村八个村民小组,近六百户人家,两千三百多口人。父老乡亲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繁衍生息,顽强的生活着。
家乡缺水的事情在这原上十里八乡是很出名的,而且常常被外村人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柄所取乐。
曾有一首歌谣唱到:“村穷穷不过杨柳村,井深深不过杨柳村,有女不嫁杨柳村!”“杨柳村的水,贵似油。”“能给过路人一个馍吃,不给路人一碗水喝。”
歌谣生动、形象、逼真的刻画出了杨柳村的自然状况。道出了水在杨柳村村民的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重要性。
杨柳村东城门(旧岐蔡公路西边),有两眼深井,井深一百二三十米。过去大家生活用水用双桶绞,两人出力地搬动辘轳,一人使劲地拽绳。实桶上,空桶下,三个人共同用力,方能绞得一桶水。好在水深无污染,水质优良,不易变质,夏天也可以贮存四、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也不馊。所以,家家户户都有装水的大老瓮,一次可装三、四百斤水,以解决生活之所需。
可 是,要绞这么多水,全家要几个人多半天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因此,生活用水非常不便利、大家也就十分珍惜水。
全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老习惯,借了谁家一桶水,家里一旦有了水,就要及时归还人家。
为了不影响生产、生活和工作,过去祖辈们常常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绞水、贮水。
杨柳村的人啊,为了生存,也为了生活,曾经饱尝了缺水的艰辛与酸楚!
村上曾经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子通电后,村上能工巧匠试图用电辘轳绞水,解放大家生产力。可是,由于技术落后,电动机速度太快,水桶上下难以掌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七十年代初,打锅锥井盛行,村上又在村中心打锅锥井,想解决村民生活用水。谁知在打井中发生严重事故,致使两村民身体受伤、致残,锅锥井不了而了之。
无奈何,村上在老戏楼背后修起了一座水塔,东边钻了口深机井,把水抽到水塔,水塔下边安装了两排水龙头,全村村民生活用水都在此挑水。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结束了杨柳村村民吃水搬辘轳的历史。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
全村村民都在此挑水吃,晴天还可以,遇到下雪下雨天,泥泞的乡间道路,路滑、泥深十分难行。老弱病残、孕妇、边远家庭的村民吃水仍然非常困难。
水啊,水……
杨柳村的父老乡亲们,为此煞费苦心,劳神费力!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地步伐,1978年底,在国营523厂的协助下,压了地下水管网,八个队都都安装了水龙头,村民生活用水在家门前就近解决,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
物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地进步村上先后多次自筹资金、利用联合国贷款、申请国家水利资金扶助,村子里开始修起了大水塔,打了深机井,家家户户安装上了水龙头,生活用水方便了许多。
但是,好景不常,由于自然客观条件存在(原高地下水位低,且水含泥沙多),时至2013年,水——依然困扰着杨柳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所以,什么太阳能洗澡、坐便器方便、洗衣机洗衣裳,对杨柳村的村民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谭。
杨柳村——顾名思义:杨树成荫,柳树成行。大凡有杨柳的地方,一定是地肥水臾,碧波荡漾;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美丽天堂!
然而,非也!我的家乡却不但没有杨树,而且也没有柳树;既无杨氏之姓,非有柳氏后裔。更谈不上有什么河流、湖泊、丰富的水资源。
也不知老祖先们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个很缺水的旱原地方美其名曰:“杨柳村”!十分令人费解和猜不透!
难道是老祖先们也长期饱受水的煎熬和困扰,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自己所生活过的故土上,有朝一日杨树成荫、柳丝飘荡,水草茂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儿孙安康、幸福平安的生活吗?
家乡的水,乡亲们的梦。
当历史的车轮滾动到2013年春天后,改革开放的红利惠顾到了家乡杨柳村。县上水利部门决定在積雍原板塌村修建大型水厂,彻底解决周边村庄村民的生活用水。杨柳村是其中受益的一个村。村民们立即响应,积极参于工程建设。挖管沟、埋水管,不到半年时间,工程顺利竣工,杨柳村家家户户安装了水表,水龙头。
甘泉流遍杨柳村,生活用水圆了乡亲们的梦。
今天的杨柳村,乡亲们不再为生活用水所发愁。大多数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装置,洗衣机洗衣服,坐便器方便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今天的杨柳村,杨柳依依,四季常青。杨柳村成为岐山县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村七横五纵十二条街道,条条整洁,干净卫生。户户门前绿树成荫,花卉盛开,鸟语花香,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一天更比一好!
城里人生活用水,水龙头一打开,自来水哗啦啦的流,很随意,也很自然。一点也不知道珍惜,更不知道节约。任其随意地流,欢快地淌,真是太奢侈了。这——大概是因为城里的水资源太丰富了,水也太不值钱了,大家才很不在意吧。
自我记事起,就知道家乡的水特别金贵,乡亲们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感受,不由得我对城里人恣意浪费水地行为,看在眼里感觉痒痒的,记在心里感觉很可惜的,特别地羡慕和嫉妒。
因为,我出生在一个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積雍原上。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缺水吃,时时处处惜水贵如油,在我大半生的心里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2013年以前,家乡的生活用水仍然不充足,极其短缺。特别是盛夏三伏天,骄阳似火,赤日炎炎,酷暑灸烤,高温难耐。这时候,我们村里的深机井水位日渐下降,乡亲们生活用水也就非常困难,家家户户缺水吃,人人为生活用水伤心劳神。
每年盛夏中午,大多数乡亲们将大汽油桶(或塑料桶),装在架子车(或电摩)上,早早在村子机井前排起长龙队伍,等候装水。
因为盛夏天旱时,机井水位低,水抽上来不上水塔,随抽随送,离机井近的村民家就有水吃,边远家庭的水龙头,整个盛夏,滴水不流。
由于缺水,严重地影响了乡亲们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乡亲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但也无可奈何,任其折磨。
所以,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上善若水”“求水若渴”的滋味。
俗话说的好: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
水——永远是我们村里父老乡亲们心中的梦,难解的結。何时梦能圆?何时结能解?家乡的父老乡亲拭目以待,望眼欲穿。
我的家乡—杨柳村,在積雍塬上,是一个比较大的自然村。全村八个村民小组,近六百户人家,两千三百多口人。父老乡亲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繁衍生息,顽强的生活着。
家乡缺水的事情在这原上十里八乡是很出名的,而且常常被外村人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柄所取乐。
曾有一首歌谣唱到:“村穷穷不过杨柳村,井深深不过杨柳村,有女不嫁杨柳村!”“杨柳村的水,贵似油。”“能给过路人一个馍吃,不给路人一碗水喝。”
歌谣生动、形象、逼真的刻画出了杨柳村的自然状况。道出了水在杨柳村村民的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重要性。
杨柳村东城门(旧岐蔡公路西边),有两眼深井,井深一百二三十米。过去大家生活用水用双桶绞,两人出力地搬动辘轳,一人使劲地拽绳。实桶上,空桶下,三个人共同用力,方能绞得一桶水。好在水深无污染,水质优良,不易变质,夏天也可以贮存四、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也不馊。所以,家家户户都有装水的大老瓮,一次可装三、四百斤水,以解决生活之所需。
可 是,要绞这么多水,全家要几个人多半天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因此,生活用水非常不便利、大家也就十分珍惜水。
全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老习惯,借了谁家一桶水,家里一旦有了水,就要及时归还人家。
为了不影响生产、生活和工作,过去祖辈们常常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绞水、贮水。
杨柳村的人啊,为了生存,也为了生活,曾经饱尝了缺水的艰辛与酸楚!
村上曾经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子通电后,村上能工巧匠试图用电辘轳绞水,解放大家生产力。可是,由于技术落后,电动机速度太快,水桶上下难以掌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七十年代初,打锅锥井盛行,村上又在村中心打锅锥井,想解决村民生活用水。谁知在打井中发生严重事故,致使两村民身体受伤、致残,锅锥井不了而了之。
无奈何,村上在老戏楼背后修起了一座水塔,东边钻了口深机井,把水抽到水塔,水塔下边安装了两排水龙头,全村村民生活用水都在此挑水。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结束了杨柳村村民吃水搬辘轳的历史。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
全村村民都在此挑水吃,晴天还可以,遇到下雪下雨天,泥泞的乡间道路,路滑、泥深十分难行。老弱病残、孕妇、边远家庭的村民吃水仍然非常困难。
水啊,水……
杨柳村的父老乡亲们,为此煞费苦心,劳神费力!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地步伐,1978年底,在国营523厂的协助下,压了地下水管网,八个队都都安装了水龙头,村民生活用水在家门前就近解决,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
物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地进步村上先后多次自筹资金、利用联合国贷款、申请国家水利资金扶助,村子里开始修起了大水塔,打了深机井,家家户户安装上了水龙头,生活用水方便了许多。
但是,好景不常,由于自然客观条件存在(原高地下水位低,且水含泥沙多),时至2013年,水——依然困扰着杨柳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所以,什么太阳能洗澡、坐便器方便、洗衣机洗衣裳,对杨柳村的村民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谭。
杨柳村——顾名思义:杨树成荫,柳树成行。大凡有杨柳的地方,一定是地肥水臾,碧波荡漾;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美丽天堂!
然而,非也!我的家乡却不但没有杨树,而且也没有柳树;既无杨氏之姓,非有柳氏后裔。更谈不上有什么河流、湖泊、丰富的水资源。
也不知老祖先们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个很缺水的旱原地方美其名曰:“杨柳村”!十分令人费解和猜不透!
难道是老祖先们也长期饱受水的煎熬和困扰,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自己所生活过的故土上,有朝一日杨树成荫、柳丝飘荡,水草茂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儿孙安康、幸福平安的生活吗?
家乡的水,乡亲们的梦。
当历史的车轮滾动到2013年春天后,改革开放的红利惠顾到了家乡杨柳村。县上水利部门决定在積雍原板塌村修建大型水厂,彻底解决周边村庄村民的生活用水。杨柳村是其中受益的一个村。村民们立即响应,积极参于工程建设。挖管沟、埋水管,不到半年时间,工程顺利竣工,杨柳村家家户户安装了水表,水龙头。
甘泉流遍杨柳村,生活用水圆了乡亲们的梦。
今天的杨柳村,乡亲们不再为生活用水所发愁。大多数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装置,洗衣机洗衣服,坐便器方便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今天的杨柳村,杨柳依依,四季常青。杨柳村成为岐山县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村七横五纵十二条街道,条条整洁,干净卫生。户户门前绿树成荫,花卉盛开,鸟语花香,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一天更比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