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城市供热用热办法
(2019年5月17日黑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9年6月28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加强供热用热管理,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县(市、区)城市建成区供热用热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用热以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发展改革、市场监督、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公安、民政、水务、电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供热用热相关工作。
第四条 供热期为当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
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情况,决定提前供热或者延期停热,并给予供热单位适当补偿。
第五条 供热单位与热用户应当于供热期前签订供热用热合同。合同文本应当使用省统一合同文本。
未签订供热用热合同,供热单位已经向热用户供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供热期的,视为热用户与供热单位存在事实合同关系。
第六条 供热期内,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热用户卧室、起居室(厅)温度全天不低于二十摄氏度,其他部位的温度应当符合国家住宅设计规范标准要求。非居民热用户的室内温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第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供热工程,应当符合供热专项规划要求,并经当地供热主管部门同意。
供热工程的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征求供热单位的意见。
供热工程的施工过程,应当接受供热主管部门的监督。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供热单位参加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八条 住宅小区供热工程保修期满后,建设单位与供热单位应当签订供热工程交接协议,并办理移交手续,将供热设施移交供热单位统一管理。
本办法施行前住宅小区供热设施没有移交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移交供热单位统一管理。移交时,老旧住宅小区供热设施需要改造的,应当予以改造;住宅小区未分户供热的,应当实施分户改造。改造费用等具体事宜,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办法。
第九条 住宅小区供热设施的更新、改造、维修、养护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在保修期内以及过保修期但未移交的供热设施,由建设单位负责;已移交的供热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
(二)分户供热的住宅小区,已安装热计量表的以热计量表为界,未安装热计量表的以锁闭阀为界,热计量表或者锁闭阀以内的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负责;热计量表或者锁闭阀以外(含热计量表和锁闭阀)的供热设施,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由建设单位或者供热单位负责。
(三)未分户供热的住宅小区,热用户室内自用的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负责;热用户室内共用的供热设施和室外的供热设施,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由建设单位或者供热单位负责。
供热设施更新、改造、维修、养护责任人应当履行责任,因未履行责任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向供热主管部门查询施工区域供热设施以及地下供热管网等相关情况,影响供热设施以及地下供热管网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商定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供热期内,供热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热,需要停热八小时以上的,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按照职责立即组织抢修,恢复供热,并向当地供热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供热单位应当采取张贴通告、媒体发布等形式及时告知受影响区域的热用户。
由于热源单位或者供热单位原因造成连续停热四十八小时以上,供热单位应当向热用户按日双倍退还热费。属于热源单位原因的,供热单位向热源单位追偿。
第十二条 热价实行政府定价,由市、县(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供热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核定,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热价按照居民热用户和非居民热用户分别核定。
住宅、居民自用车库等执行居民热价。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的非住宅以及利用住宅、居民自用车库从事经营活动的,执行非居民热价。
第十三条 未实行热计量收费的房屋(居住用住宅除外),层高超过三点二米的,每超过零点一米,加收基本热价的百分之三。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以及保护建筑等公共事业性建筑加收至百分之百为上限。对于其他按照层高加收热费超过百分之百上限的,供热用热双方可以协商收费。
第十四条 有供热设施的阁楼、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库,顶板下表面与地面的净高在一点二米(不含一点二米)以下的,不计算供热面积;净高在一点二米以上,二点一米(不含二点一米)以下的,按照供热面积的二分之一计算;净高在二点一米以上的,全部计入供热面积。
第十五条 居民热用户认为室内温度未达到供热标准的,可以告知供热单位,供热单位自被告知之时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