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季,一则因记者听信传言,而凭主观臆断撰写的稿子,给全国各地种西瓜的农民造成重大损失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据几家报纸报道的消息说,2006年7月19日的广州某报道称:广州市民向有关部门投诉,怀疑西瓜被注入了红药水。于是,记者据此撰写了《西瓜注红药水打激素“看听掂”3招挑靓物》一文。此文刊发后,在广州引起轩然大波。在此文的影响下降,广州的西瓜备受冷落,西瓜价格大幅下降。一时间,广州市面上的西瓜无人问津。
随后,香港几家媒体转载了这则报道,引起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和香港消委会的重视,专门提醒香港市民提高警惕,谨防“食瓜中毒”。如此一来,西瓜更是被打入冷宫,仅一个多月时间,海南省瓜农损失高达3000万元。
据人民日报8月5日和工人日报8月17日消息,“西瓜注了红药水”的谣言,不仅影响到海南,还很快传到内地,导致各地市场西瓜价格暴跌。河南、湖北、山东、宁夏等地瓜农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给瓜农带来的灾难,后果难以估量。
“西瓜注水”或“西瓜注射红药水”的传言,是否真有其事,是真是假,其实作为一名记者,并不难判断出是非真假,因为这是一个生活常识性问题。如果记者平时留心生活,这个错误即可避免。
然而,恰恰因为生活常识的欠缺,本来是无稽之谈的西瓜可能被注水的谣言,竟然被记者郑重其事地写成了新闻,结果引发了一场“西瓜谣言”地震,导致市民谈瓜色变,不敢买瓜,最终导致一些地方瓜价暴跌,农民遭受重大损失。
此事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都对该文记者不认真深入调查,最终弄出这么一个歪曲事实的报道提出批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其实主要与记者的无知,个人生活常识的欠缺有关。
如果该记者有些生活常识就会知道,西瓜打水后,在高温下很快就会变质腐烂。作为瓜贩,如果给西瓜打水,当时卖不出去,西瓜就会腐烂,瓜贩们怎么可能会如此低能呢?
这种因生活常识欠缺,而把不是新闻的传说搬到报纸上的情况,屡见不鲜。再比如关于果树秋季开花的报道。其实,只要问一下学过农学的人就会知道,这不过是由于气候忽冷忽热,刺激了花芽而导致的开花,然而我们的一些记者却津津有味地报道,还以为自己捡到一个好新闻了,其实是无知的表现。
前几年,某地一则影响很大的假新闻说,一名醉汉喝酒后,倒在堰塘边,结果诱来池塘中的甲鱼,爬上岸来,吃了男子呕吐物后,也醉卧在塘边,等到男子醒后,结果捉了一袋子甲鱼。该新闻还被广为转摘,其实这原来是一名乡镇通讯员把别人开玩笑讲的笑话,当成了新闻,才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实际上,甲鱼是十分爱干净的,不可能吃人的呕吐物,况且人之呕吐物也十分腥臭,又怎么可能诱得甲鱼呢?这也是不懂生活常识的结果。
笔者以为,作为一名记者,除了懂得新闻写作知识外,还应热爱生活,注意留心观察生活,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多闻多问,才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现在不少记者,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出校门进报社门的“三门”记者,缺少社会阅历,缺少生活经验,导致一些记者在采访中,经常犯下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低级错误。
过去,人们提起记者,就会说是“万金油”,意思是记者啥事儿都能懂一点儿。这其实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处处留心皆学问”,记者要避免犯常识性错误,除了凡事要追根问底外,还应该留心生活,否则,“西瓜谣言”之类的笑话就会再次上演。
据几家报纸报道的消息说,2006年7月19日的广州某报道称:广州市民向有关部门投诉,怀疑西瓜被注入了红药水。于是,记者据此撰写了《西瓜注红药水打激素“看听掂”3招挑靓物》一文。此文刊发后,在广州引起轩然大波。在此文的影响下降,广州的西瓜备受冷落,西瓜价格大幅下降。一时间,广州市面上的西瓜无人问津。
随后,香港几家媒体转载了这则报道,引起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和香港消委会的重视,专门提醒香港市民提高警惕,谨防“食瓜中毒”。如此一来,西瓜更是被打入冷宫,仅一个多月时间,海南省瓜农损失高达3000万元。
据人民日报8月5日和工人日报8月17日消息,“西瓜注了红药水”的谣言,不仅影响到海南,还很快传到内地,导致各地市场西瓜价格暴跌。河南、湖北、山东、宁夏等地瓜农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给瓜农带来的灾难,后果难以估量。
“西瓜注水”或“西瓜注射红药水”的传言,是否真有其事,是真是假,其实作为一名记者,并不难判断出是非真假,因为这是一个生活常识性问题。如果记者平时留心生活,这个错误即可避免。
然而,恰恰因为生活常识的欠缺,本来是无稽之谈的西瓜可能被注水的谣言,竟然被记者郑重其事地写成了新闻,结果引发了一场“西瓜谣言”地震,导致市民谈瓜色变,不敢买瓜,最终导致一些地方瓜价暴跌,农民遭受重大损失。
此事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都对该文记者不认真深入调查,最终弄出这么一个歪曲事实的报道提出批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其实主要与记者的无知,个人生活常识的欠缺有关。
如果该记者有些生活常识就会知道,西瓜打水后,在高温下很快就会变质腐烂。作为瓜贩,如果给西瓜打水,当时卖不出去,西瓜就会腐烂,瓜贩们怎么可能会如此低能呢?
这种因生活常识欠缺,而把不是新闻的传说搬到报纸上的情况,屡见不鲜。再比如关于果树秋季开花的报道。其实,只要问一下学过农学的人就会知道,这不过是由于气候忽冷忽热,刺激了花芽而导致的开花,然而我们的一些记者却津津有味地报道,还以为自己捡到一个好新闻了,其实是无知的表现。
前几年,某地一则影响很大的假新闻说,一名醉汉喝酒后,倒在堰塘边,结果诱来池塘中的甲鱼,爬上岸来,吃了男子呕吐物后,也醉卧在塘边,等到男子醒后,结果捉了一袋子甲鱼。该新闻还被广为转摘,其实这原来是一名乡镇通讯员把别人开玩笑讲的笑话,当成了新闻,才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实际上,甲鱼是十分爱干净的,不可能吃人的呕吐物,况且人之呕吐物也十分腥臭,又怎么可能诱得甲鱼呢?这也是不懂生活常识的结果。
笔者以为,作为一名记者,除了懂得新闻写作知识外,还应热爱生活,注意留心观察生活,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多闻多问,才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现在不少记者,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出校门进报社门的“三门”记者,缺少社会阅历,缺少生活经验,导致一些记者在采访中,经常犯下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低级错误。
过去,人们提起记者,就会说是“万金油”,意思是记者啥事儿都能懂一点儿。这其实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处处留心皆学问”,记者要避免犯常识性错误,除了凡事要追根问底外,还应该留心生活,否则,“西瓜谣言”之类的笑话就会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