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信众,勤于学习经典、科仪、术数等,往好里说是为了更快的济世救人、度化众生,说的世俗一些很多人往往只是为了在人前显耀,自己学了多少经、学了多少手艺,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真正应用,很多信众都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践过。为什么呢?信道、学道、修道、悟道,直到证道,是一个很漫长,也很艰难的过程,这些大家看着见、听得到的手艺,其实只是修道、悟道的工具,也就是说道是目标,手艺是工具,现在很多的信众弟子,把工具当成目标,好高骛远,基础还没打好,戒律都不知为何物,就想着济世救人,无异于缘木求鱼,执着于各种手艺,只能是离道愈远。
回到题目,很多信众弟子一心精进,经常很骄傲的跟同修讲,我早就戒了荦腥,现在只吃素了。(其实这一句已经是贪念和执念在起作用)但什么是荦(有称为辛),其实并不详知,甚至很多信仰多年的居士弟子还以为肉类就是荦,其实大错特错了。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孙悟空收伏八戒并带他见唐僧时,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
第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在《崆峒问答》第二九七问,何谓五辛三厌?答曰:葱、韭、大蒜、小蒜、葫菜为五辛。天厌为雁,地厌为犬,水厌为鲤、鳝、龟。
按现代人的认知,这五种植物是什么特性,为什么被列为五荦或五辛?下面就一一介绍。
葱,味辛,性平,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单生,圆柱状,稀为基部膨大的卵状圆柱形;鳞茎外皮白色,稀淡红褐色,膜质至薄革质,不破裂。叶圆筒状,中空;花葶圆柱状,中空,中部以下膨大,向顶端渐狭;总苞膜质,伞形花序球状,多花,较疏散。
韭,为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葱属。具特殊强烈气味,具倾斜的横生根状茎。鳞茎簇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暗黄色至黄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网状或近网状。伞形花序半球状或近球状,具多但较稀疏的花,花白色,花被片常具绿色或黄绿色的中脉。花果期7-9月。全国广泛栽培,亦有野生植株,但北方的为野化植株。原产亚洲东南部。
大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中国原产有小蒜,蒜瓣较小,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后遍及全国。中国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小蒜,别称茆蒜、卵蒜、蒜、夏蒜等,味辛,性温。多年生草本。外形与大蒜极相似但小,所不同点:鳞茎细小如薤,仅有1个鳞球,不如大蒜由多数鳞瓣合成。野生,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胡菜,味辛,性温,又名寒菜、油菜、芸苔、苦菜、苔芥、瓢儿菜、佛佛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色,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
素食者不食葱蒜等物的理由,在本草备要中有归纳,本草备要大蒜条下:然其气薰臭,多食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损目昏神。其注曰:五荤皆然而蒜尤甚,楞 严经曰五荤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故释氏戒之。释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
由此可见,所谓的五荤,是因为它们有兴奋刺激作用,使人难以安定心神,故修行者引以为戒。
按五荤有三种说法,都跟宗教信仰或修鍊身心有关,上述的五荤就是佛教的五荤,同於《尔雅翼》的说法。其中的兴渠,是梵语的音译,又名兴瞿、薰渠,就是中药的「阿魏」,原产西域,李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慈葱就是冬葱,茖葱就是山葱。另外还有道家的五荤,《尔雅翼》曰︰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其中的芸苔,就是现称“油菜”的蔬菜,胡荽又名蒝荽、芫荽,就是现在所谓的“香菜”,这两样东西,不辛不臭,被列入五荤当中,实在令人费解。
李时珍在他的钜作《本草纲目》中,又另外记载一种五荤︰“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与道家的五荤大同小异,所谓炼形,就是道家修炼之术。
综合以上所述,若素食者素食的理由,是因为宗教信仰或修炼的关系,那么不食五荤是应该的;若是因为保健而素食,那麼五荤大可不必视为禁忌,适量食之,对身体反而有益!
胡荽 植物名。繖形科,胡荽属,味辛,一年生草本。别名香菜、香荽、胡菜、蒝荽、园荽、芫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原产地中海沿岸,有强烈气味,高三十至六十公分。茎直立、有条纹、中空;叶为羽状复叶、细裂有锯齿;花细、簇聚如繖、 实圆无翅。供食用、调味佐料或入药。亦称为「香菜」、「芫荽」。汪绂:“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医林纂要·药性》)
薤,拼音 xiè 植物名。百合科,葱属,味辛,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似韭,中空,自地下鳞茎丛生。花紫色,伞形花序。鳞茎及嫩叶可食。该种原产中国,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产量较多,也有野生。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美国均有栽培。我国从商代开始种植薤。薤的别称有藠(jiao)头、野薤、野葱、薤白头、野白头等。
回到题目,很多信众弟子一心精进,经常很骄傲的跟同修讲,我早就戒了荦腥,现在只吃素了。(其实这一句已经是贪念和执念在起作用)但什么是荦(有称为辛),其实并不详知,甚至很多信仰多年的居士弟子还以为肉类就是荦,其实大错特错了。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孙悟空收伏八戒并带他见唐僧时,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
第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在《崆峒问答》第二九七问,何谓五辛三厌?答曰:葱、韭、大蒜、小蒜、葫菜为五辛。天厌为雁,地厌为犬,水厌为鲤、鳝、龟。
按现代人的认知,这五种植物是什么特性,为什么被列为五荦或五辛?下面就一一介绍。
葱,味辛,性平,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单生,圆柱状,稀为基部膨大的卵状圆柱形;鳞茎外皮白色,稀淡红褐色,膜质至薄革质,不破裂。叶圆筒状,中空;花葶圆柱状,中空,中部以下膨大,向顶端渐狭;总苞膜质,伞形花序球状,多花,较疏散。
韭,为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葱属。具特殊强烈气味,具倾斜的横生根状茎。鳞茎簇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暗黄色至黄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网状或近网状。伞形花序半球状或近球状,具多但较稀疏的花,花白色,花被片常具绿色或黄绿色的中脉。花果期7-9月。全国广泛栽培,亦有野生植株,但北方的为野化植株。原产亚洲东南部。
大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中国原产有小蒜,蒜瓣较小,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后遍及全国。中国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小蒜,别称茆蒜、卵蒜、蒜、夏蒜等,味辛,性温。多年生草本。外形与大蒜极相似但小,所不同点:鳞茎细小如薤,仅有1个鳞球,不如大蒜由多数鳞瓣合成。野生,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胡菜,味辛,性温,又名寒菜、油菜、芸苔、苦菜、苔芥、瓢儿菜、佛佛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色,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
素食者不食葱蒜等物的理由,在本草备要中有归纳,本草备要大蒜条下:然其气薰臭,多食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损目昏神。其注曰:五荤皆然而蒜尤甚,楞 严经曰五荤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故释氏戒之。释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
由此可见,所谓的五荤,是因为它们有兴奋刺激作用,使人难以安定心神,故修行者引以为戒。
按五荤有三种说法,都跟宗教信仰或修鍊身心有关,上述的五荤就是佛教的五荤,同於《尔雅翼》的说法。其中的兴渠,是梵语的音译,又名兴瞿、薰渠,就是中药的「阿魏」,原产西域,李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慈葱就是冬葱,茖葱就是山葱。另外还有道家的五荤,《尔雅翼》曰︰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其中的芸苔,就是现称“油菜”的蔬菜,胡荽又名蒝荽、芫荽,就是现在所谓的“香菜”,这两样东西,不辛不臭,被列入五荤当中,实在令人费解。
李时珍在他的钜作《本草纲目》中,又另外记载一种五荤︰“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与道家的五荤大同小异,所谓炼形,就是道家修炼之术。
综合以上所述,若素食者素食的理由,是因为宗教信仰或修炼的关系,那么不食五荤是应该的;若是因为保健而素食,那麼五荤大可不必视为禁忌,适量食之,对身体反而有益!
胡荽 植物名。繖形科,胡荽属,味辛,一年生草本。别名香菜、香荽、胡菜、蒝荽、园荽、芫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原产地中海沿岸,有强烈气味,高三十至六十公分。茎直立、有条纹、中空;叶为羽状复叶、细裂有锯齿;花细、簇聚如繖、 实圆无翅。供食用、调味佐料或入药。亦称为「香菜」、「芫荽」。汪绂:“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医林纂要·药性》)
薤,拼音 xiè 植物名。百合科,葱属,味辛,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似韭,中空,自地下鳞茎丛生。花紫色,伞形花序。鳞茎及嫩叶可食。该种原产中国,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产量较多,也有野生。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美国均有栽培。我国从商代开始种植薤。薤的别称有藠(jiao)头、野薤、野葱、薤白头、野白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