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谦吧 关注:49贴子:422
  • 0回复贴,共1

走路到放屁 健康达目的 ——肖伯谦 道法自然,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走路到放屁 健康达目的
——肖伯谦
道法自然,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身体表面的静止代表不了体内的生命运动。
生命运动遵从自然规律和自身规律,适合个体机能的运动是保持健康和活力的基础,超过体能的过量、大运动量运动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或损害。
生活实践中经常看到,过量运动的人员,如运动员等,长寿和健康的占比,并不比正常运动的人健康状态好,往往年轻力壮的运动员,发生较为严重的疾病,英年早逝,超过全生命周期最低生存年限85岁的人群中,运动健将的比例少之又少。
运动要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进行,根据体力体能、每天的工作量、正常生活中的体力付出等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不能盲目提倡每天必须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假如一天工作已经很辛苦了,感觉疲倦,下班后还要去剧烈运动、去“暴走”,体力体能付出超过限度,无异于是祸害自己身体。
河北某小区暴走(急速行走)团,退休和中年人占多数,每天晚上定时进行,两年后,第一领队发生心肌梗死离开人间,第二领队发生脑出血半身不遂,之后此暴走团无声无息的停滞了。
正常人一生的总能量是,以120公里的速度奔跑12——14小时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些能量根据人体的自身规律,在一生中均匀分配,不能过度损耗,骤然增加能量的损耗,必然导致健康状态的改变或生命丧失,如菲迪皮茨“跑完马拉松”全程就倒地而亡。
运动既是能量交换的来源,又是耗散的根源;既是新陈代谢的体现和基础,又是生存和健康的基础。人生存是靠的是能量,人体的能量来源一是能量粒子,即生命细胞粒子信息代码。二是物质交换,新陈代谢是生命体的基本形式,即人体与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包括空气、阳光、水和食物等。
能量付出和能量获得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人体的一睁眼一闭眼、一呼一吸、心脏的一跳一动,吃饭的一咀一嚼,一举手一投足,包括说话、放屁都是需要能量的,所以在每天正常运动的前提下,保持能量,保持呼吸,保持心跳,是生存之本道,保持正常的能量交换才能保障全长生命,均衡适量运动是生命的最佳选择。
肠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集散地,肠道铺开的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超过七千平方米,肠道血液循环正常的表现是肠道的运动,即肠道的蠕动,是肠道的基本工作。
“放屁”也称排气,肠道与外界相对密封,吃饭呼吸及消化系统正常工作等会产生一些气体,留存在肠道内,运动时肠道也进行运动,由于体内压力作用,多余的气体和废气会流向压力较小的一侧,口腔和肛门,气体突出体外,发生打嗝或放屁的症状。
中国有句俗语说“上下通气不咳嗽”,中医讲“肠道功能通泰,代谢正常”为康,走路可促进肠道蠕动机能正常工作,或辅助肠道机能恢复正常,将多余的废气通过“放屁”排出。
通过走路改善肠道功能,对健康有益无害,但走路运动不能过盛,过劳无长寿,不能“暴走”,保持能量和体能正常付出。如果个体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能量交换的水平,就是正常的,无需进行刻意运动,或增加运动量。如果人在每天工作之余,不感觉疲倦和劳累的情况下,正常行走2—5公里,是能量的最佳消耗水平,体能的消耗在可控范围内,可保持能量交换,调整心态,利于思考,清洗烦恼等等,对保持健康状态、恢复亚健康体征和延长寿命大有帮助。


IP属地:辽宁1楼2019-10-11 08: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