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吧 关注:75贴子:112
  • 1回复贴,共1

平面设计作品集,怎样才能不一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平面设计中,大多同学都会利用手绘或者软件来提升自己的设计创意,但只要是壹壹艺术留学的老读者就不难发现,除了单一的表现形式,考官更希望看到的是同学们能够借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去丰富自己的创意表达,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正如马东在某综艺里所说: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被需要。因此,在已进入“阅卷疲惫期”的考官眼里,同学们如果不能以平面表达方式来最大程度的彰显自己的不同,那就需要“另辟蹊径”,给自己创造更多平面设计的可能性。

可以看出,在当下的平面设计领域,想要突破“平面”这两个字的框线,就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材质或者方法来塑造设计的立体感和创意性,在丰富自己作品集内容的同时,展现自己“非常规”的创意思维及设计能力。
今天,壹壹就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两种增加平面作品集创意性的技巧,帮助同学们突破传统平面设计的创作方法,将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意思维、个性化标签系数体现于作品集中。
平面设计与立体材质
立体材质是最便于同学们操作以及应用的表达媒介之一,同学们可以利用材质自己制作想要的效果,也可以利用现有材料的形状进行创作。以下几个案例,同学们可从中感受平面设计与立体材质的创意结合。
在斯芬克同学的作品集项目中,整个设计是在石膏像的基础上加工完成的,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并不是完成石膏的头像,而是对头像加工,让它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设计思想——人们负面的语言和评价对精神世界的影响。
此时,作品中最重要的不是装置的制作是否精致,形式感是否好看,而是整个装置是否可以准确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在W同学的项目中,整体呈现效果是粗粝的,而这样的艺术效果恰恰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核心思想,即语言暴力对人的影响。在这个语境下,设计者的操作是合理的,而这样强烈的,甚至让人有点不舒服的视觉效果也将那种被负面言语影响和伤害的感觉准确传达给了观者。

平面设计与手工工艺
很多同学会觉得动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平面作品集中加入动手能力,其实不需要同学们有多强的动手能力或者工艺技能。大多人通过简单的视觉实验与练习,灌注细心和时间就可以达到。
比如在斯芬克学生的案例中,两个水母就是由滴胶和热缩片制作完成的。不同于绘画作品里的水墨,滴胶和热缩片工艺制作出的水母演绎出了一种透明而自由的视觉效果。
水母常被赋予浪漫的内涵,它柔软而危险,看似无害实则有毒,这样具有较为丰富内涵的意向很适合出现在设计作品中来表达一个项目主体的内核。同时,对于新兴材料的使用也可以为考官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可以看出,在创作作品集时,利用以上方法均可以凸显整体项目的独特性及创意性。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以上这些方式对于不擅长手工制作的同学来说并不难,大胆地去尝试并练习,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创意效果,最重要的是同学们是否利用它传达了自己的设计想法,因此,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媒介进行表达是同学们需着重学习感受的要点。

在当下的平面专业留学浪潮中,利用传统创作方式完成平面作品集早已很难做出突破,因此,融入跨学科知识、丰富平面表达效果、展现多样化的创意思维,是同学们吸引考官注意力,提升获取理想offer几率的有效途径。
突破是目的,但勇于尝试才是同学们当下最需要迈出的那一步,如果同学们想要为自己的作品集增加更多可能性,有底气地去选最理想的目标院校,可以与壹壹一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IP属地:北京1楼2019-10-12 16:37回复
    平面设计,设计思维很重要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像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
    图地反转思维法(正负形思维)
    视觉对象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视觉转换关系被称为图(视觉对象)地(周围环境)反转。
    最早研究图地转化关系的鲁宾(E. Rubin),如下图,他的著名的“Rubin之杯”
    这类图形在视觉艺术作品中被广泛地应用。如染织美术中的“千鸟纹”,广告、装演艺术中的各种画面等。
    图地反转变化的理论强调了人们的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利用这个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艺术想像力。
    二、联想思维法
    联想和想像,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像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
    视觉艺术思维中的想像离不开联想这个心理过程。联想是通过赋予若干对象之间一种微妙的关系,从中展开想像而获得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由“速度”这个概念,人们头脑中郐出呼啸而过同,奔驰的列车,自由下落和重物等,随之还会生产“战争”、“爆炸”、“闪光”、“粉碎”等一系列联想,这些着想引导我们去体验它的力度、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以图形创意训练为例,我们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片树叶作为创作题材,通过艺术家的观察、思考和一系列的联想,创作出众多 别具特色的艺术造型。由吓产生形的联想,如“手、花、小鸟和山脉”等;由叶的质感产生意的联想,如轻柔、飘逸、旋转、甜美、润泽和生命等。
    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1)依据具体形象进行直接的、相关的联想
    (2)概念相近的或多种元素组合起来进行联想
    (3)看以毫无相干的几个因素通过中间因素的转折达到联想的目的
    错视思维法
    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在人们看惯了的视觉形象中有意识地将局部进行错视处理,如利用线条的方向、线条的穿插、图形大小的对比、图地反转以及无理图形等方法,使人产生非自然的视错觉,达到一种独特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
    矛盾空间思维法
    在平面设计中有时故意违背透视原理,有意的制造出同视觉空间毫不相干的矛盾图形,这类图形又称为矛盾空间图形。它可以随着实现的改变而显示出相异的形体关系,体现了人的感性直觉能力和理性理解能力。
    矛盾空间正式利用了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形成了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形式,在平面中传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因为这种空间存在着不合理性,而有时还不容易立即找出矛盾所在,这就会增加读者的兴趣,引人遐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造型能力
    立体思维法-----多角度、多变量思考(拓展思维的广度)
    为什么有的人谈论问题或发表文章,恩路清晰,层次分明,纵横连贯,旁征博引,观点明确,语言生动?
    就因为他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立体思维法;
    为什么好的一文艺作品(如电影、图画、小说等)能使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也是因为通过立体思维,对事物、线条、色彩、声青、文字等进行巧妙安排和精心设计,给人以鲜明的立体感,从而获得成功。
    所谓立体思维,指的是采用空间思维的方式,对认识对象作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考察和探索,力图真实、全面、鲜明地反映这个事物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与其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它不是反映对象的个别方面,而是原映对象各方面的总和。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把鲜明和生动统一于一个思维过程之中,如果你掌握了它并能自觉运用它,就可缩短认识时间,更有效地认识事物和进行创造性活动。


    IP属地:北京2楼2019-10-16 1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