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蜗牛吧 关注:7贴子:4,328

回复:史记白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着看了蔡管世家,发现都是当年周文王的十个儿子,周武王的兄弟的的故事啊,世家就是这么来的。
仔细扒拉扒拉,这是老三和老五故事,封在殷朝旧地,貌似被策反,反叛了,后代虽然也有封地,但比较势单力薄,一会上一会下,唯有血统了。
没啥印象,倒是这十个兄弟的走向稍微有点意思。


62楼2019-12-10 09:29
收起回复
    陈杞世家
    看完了周文王的后代,果然,血统还是非常的重要,陈和杞说的是舜和禹的后代,周文王是个人物啊,这都能想到,心细如发啊,中间个多少年了?
    除了一些荒诞的故事外,太子被杀,王位被夺跟吃个饭一样,没啥印象,倒是结局让人诧异,太史公又是高赞。
    陈国被灭,但后代田氏到了齐国,窃国成功,被赞?
    杞国很小,但其后代勾践确实牛🐮了一把。意思是,无论如何,一定有个高光的祖上。混的烂的那是德不好。
    对陈涉世家很有兴趣啦。


    63楼2019-12-11 09:24
    收起回复
      卫康叔世家
      老九的故事,前面没啥说的,中间有段相当有意思,跟电影一样的情节。
      也不是哪一代的王看上路了太子的老婆,取回来,给太子另寻了一个。然后又有了一个新的小王子,被蛊惑借另其出访之时废了太子,太子有个很够意思的兄弟,替他死了了,这愚孝的太子居然没醒悟,又去送死。小王子得王位,辅国的左右公子很实不服,三年后把这个惠公赶下台,惠公跑到齐国,蛰伏七八年,攀上了齐王,借着齐国的势力又杀回来了,当了很多年的王。这一段简直太有意思了。
      这之后的卫国,类似的剧情就不断的上演,貌似 卫国很小,一脚油门就出国了,国王经常跑路,有了外部的势力干涉就回来了了,和当今的世界何其像也。
      最后,貌似还有贬号之说,卫国被贬成候,然后被贬成君,最后变成平民。
      这是周文王儿子系列里看得最有意思的一篇了。


      64楼2019-12-12 09:44
      收起回复
        中微子世家
        看了个开头,貌似说的是商纣的后代,果然皇亲国戚藏龙卧虎,三大能人的故事,大段的鸡汤文,的好好看看。后面的几篇世家,貌似篇幅都很长?哎,慢慢啃吧。
        周文王照顾的够好了,所谓仁至义尽,才有周王室的长期存在,即使后来很弱了,这算是文王的功德吧。
        是不是很像太史公的语气?


        65楼2019-12-13 09:12
        回复
          有些贴子连回都不让回了


          IP属地:河南66楼2019-12-13 09:40
          收起回复
            中微子世家
            几个点印象深刻
            1.箕子的大段鸡汤管理文,哪个帝王都得受用。被封在朝鲜?后面就没说了,对箕子后来还是有点兴趣的,自古以来了,,,,。不禁想起朝和鲜,还有棒子,貌似对历史非常不负责任。
            2.微子还有其后代还算努力,不愧是帝王之家,后面貌似还是有些作为的。
            3.最后一任偃等他哥哥等了四十多年,终于忍不了了,把他哥哥赶跑了,自己上台,貌似还是打了鸡血的,挺牛的,但还是被残暴的基因毁了,在位四十多年,这里面肯定有重复的,不然,这货得一百岁了。微子给商汤续命,到这儿算彻底到站了,不容易啊。


            67楼2019-12-16 09:50
            收起回复
              棒子真的恶心到我了,最恶心的,没有之一。
              前几天某竞技游戏圈。这个游戏经常有老板赞助打比赛,老板都是中方的。
              去年中方明知打不赢,老板还是出了五万给棒子。这一年交流赞助也给了棒子不少好处。有些棒子干脆来了斗鱼。
              前几天中韩赛棒子输了,输了也有底保,就那棒子还不乐意。态度硬强的要改规则,否则罢赛。国内老板怒了,出钱还要看人脸色不成?一句不再赞助,棒子又来个光速道歉,老板不理他们,追着道歉。昨天终于取得了原谅。
              对棒子,不知如何形容。极度自大和极度自卑的混合产物。


              IP属地:河南68楼2019-12-16 10:38
              收起回复
                晋世家第九
                好长的一篇,周武王的兄弟说完了,该说他的儿子了。这个晋国为啥篇幅这么大?记载的相当细?难道仅仅是因为战国七雄有三个出自晋国?这里面的重耳笔墨最多,这个晋文公也和季札一样,游历各国,只不过不是出访,而是流亡。看来以前名声大的,一定要周游列国,这样名声才能远杨?这货没在位几年?名气显得不扎实。我对这货的名望表示怀疑?先打个问号?另外司马家的祖上是不是晋国的?完全不一样的笔墨呀。
                还没看完,脉络还没理清楚。没看到秦晋之好,倒是看到了晋国三番五次戏耍秦国,,,,,
                还有有意思的,看了这么多篇世家,发现“桓”公很多,这是个好字?但只有齐桓公是个人物。
                太坑了,需要恶补很多东西,,,,,


                69楼2019-12-17 09:34
                收起回复
                  竹书纪年是从魏国的古墓中挖出来的,最早是晋的史官记载,后来魏国接着记。
                  另外韩非中有些说法和竹书中有相似的,或许三家分晋后,三家都得了晋的记载。
                  能成一代霸主的,故事自然多,只怕不止一家记载。
                  晋是压着秦的一块大石,灭亡也是自己内部作的。自灭族,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


                  IP属地:河南70楼2019-12-17 09:58
                  收起回复
                    晋世家
                    之前看的太糙,只有回头重新看了一边,这回脉络清楚点了。
                    简单概括,晋主要就是两兄弟的三世仇杀,还有三公六卿的事。
                    1,晋国和周朝命运差不多,大概周幽王时期,晋国N代,有个叫仇的太子有个兄弟叫成师,太子仇的名字被卦师说不好,果然出事。他爹死后,他叔把仇赶跑当了王,仇几年后把他叔赶走,自己当了晋文候,他兄弟等他死后,想复制粘贴他叔的故事,然后进行了兄弟三代王权争夺,终于,成师的孙子辈终于拿下晋朝公室,买通周王朝并得到当时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2三公,重耳和他两个兄弟都是很能干的人物,他爹,很苦恼把王位给谁,他爹后来收了小三,生了小王子,然后设计把太子搞了,太子很愚忠的死去,重耳和他兄弟夷吾跑了,他爹挂了以后,三公子的旧臣造反,干掉小三,真被迎回重耳,重耳吓坏了,没敢回去,齐国和秦国共同护送夷吾回去了当了王(妥妥 的开始干涉内政了),准备诛杀重耳,重耳跑到齐国,齐桓公罩着他,重耳在齐国已经乐不思晋。夷吾戏耍秦国多次,破坏了与秦国的纯真友谊,夷吾挂了后。齐桓公已经死了,重耳开始周游列国寻求新的支持。走了一圈后终于得到秦的支持,在秦的帮助之下,回国当王并肃清其他势力。重耳救了一会周王朝,有个不相符的名气。他被人称春秋五伯,而非霸。
                    3.六卿
                    重耳之后,晋朝就慢慢衰落了,出现了几大家族,六卿经过竞争,三卿胜出,即,后来的魏赵韩。这一篇里记载比较粗略。都是流水账,


                    71楼2019-12-18 09:53
                    收起回复
                      楚世家
                      楚的历史就是奋斗史了,看着不那么长吁短叹。换个欢乐的角度看吧,貌似都是吃的有关系。
                      楚这块封地,当年算是蛮荒之地吧,封给文王手下不知名的马仔,经过N代的奋斗,楚国终于强大了。细说一下,
                      1.真跟食物有关吧,当年的水稻技术估计没成熟,后来水稻技术应该普及来了,楚地变成来了人杰地灵的地方。
                      2.据说当年分封大会上,由于地位比较低,楚的祖先老来连盛食物的器具都没了捞到?耿耿于怀啊,估计当成祖训传下来了,吃饭的家伙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后期的楚王貌似都跟食物有着神奇的联系。
                      楚成王一代终于做大了,立太子优柔寡断被太子逼死,死前居然想的是吃熊掌,他的祖上就姓熊呀。
                      楚庄王打宋国时,围城五月,城内开始人吃人,庄王听了以后,忽然良心发现,撤了。估计是想起祖上没饭吃的时候。
                      楚灵王外出打仗,玩心大发,乐不思楚,被兄弟抢了王位,后来居然恶死在山中,,,
                      后面的楚怀王的故事比较流行,就不说了。
                      还发现,那时候,王的兄弟和王的儿子之间是死敌的关系,叔侄之间的恩怨仇杀比比皆是,楚国的叔侄大战比晋国的还精彩,楚国地方好,养的人好,叔侄都很强大,剧本高潮不断上演,有空再侃。
                      总之,楚国的存在感还是很强大的,非常精彩的一篇世家。


                      72楼2019-12-19 09:50
                      收起回复
                        饿死在山中,打字快,错别字真多。差评。


                        73楼2019-12-19 09:52
                        回复
                          勾践世家
                          耳熟能详,成语多,就不多说了。谈两点别的感受
                          勾践卧薪尝胆那么多年,居然没品出范蠡,文仲的重要,这个故事其实有点夸张了。更像是一个吹牛皮的励志故事。
                          范蠡明知大儿子救不了人,还让他去,丢了另一个儿子的命,就为了上一堂人生的财与命的课?
                          吴越之地当年不属于主流,史官不重视,口传的效果?脑洞一下也没什么了逻辑,算了,,
                          反正故事太强,够鸡汤。足够励志。范蠡和勾践包括文仲的行为方式都是一种人生态度所致,都足够精彩。


                          74楼2019-12-23 09:40
                          收起回复
                            郑世家
                            看史记得理清脉络,不然看得头大,太枯燥。
                            郑国的命运就跟第一任的身份一样,夹板气的感觉,郑桓公有个周厉王的爹,有个周幽王的侄子,命运可想而知。郑国的命运也是如此,桓公的孙子庄公是唯一看着靠谱的,和其兄弟争权,他的三个儿子也是争来争去,居然三人轮流当了六次王(老三和他儿子算一组),这锅太凌乱了。老二最后胜出,他儿子文公算是稳定下来,但犯了个致命错误,慢待得罪了未来的晋文公重耳,之后。郑国就在晋国,楚国的夹板中来回受气,好凄惨。
                            桓公当年分地的时候,还东西南北的占了一卦,为啥就不跑的远一点图个逍遥快活,非得在周王旁边,那地方东西南北谁干仗都得经过,六环不好玩,,,,,


                            75楼2019-12-24 10:03
                            收起回复
                              吴越保命下来就孙范两人。
                              这两人的目的冒似就是为了证明自己。
                              孙是齐国人,兵法书是早写好了,没人重视。伍引荐给了吴,孙才有机会证明自己不是纸上谈兵。兵法十三篇,而非从小就听说的所谓三十六计,被电视媒体骗了多少年。孙证明了自己不只理论行,实践也行后就隐了。
                              范当初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让小国变强。从他劝文离开时就可以看出,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种人就是为了目的什么都可以舍得,达到目的后一样都可以舍得。
                              勾这种人就不能打要交道,太能隐忍,城府太深,没有人情。
                              反而感觉伍的列传很精彩,典型的复仇故事。比西方文学复仇记之类的强多了。


                              IP属地:河南76楼2019-12-24 1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