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的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中就已经提出。1990年左右,棕地一词出现在英国规划法中。根据英国规划法,棕地是相对于绿地的一种规划上的术语。绿地一般指不能用于开发和建设的,覆盖有绿色植物的土地。棕地则是指曾经用于开发建造,但是又被遗弃的荒地,无论受污染与否。因此,棕地不仅包括旧工业区,还包括旧商业区、加油站、港口、码头,机场等工业化过程中所遗留下来,已经不再使用的设备、建筑、工厂或整个地区。
棕地修复项目起源于近代第一个工业化时期,西方各国在城市边缘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区。195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旧工业区逐渐被新建的各种街区所包围,欧美一些国家将这些工业区迁出城市,使得城市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旧址。它们被闲置荒芜,缺少管理,成为了避之不及的不安全区域。这些负面影响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对人们提出新的挑战,导致了20世纪末各国开始的大量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内部将面临更多工业用地或废弃地再利用和再开发的难题。棕地污染治理、开发后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挖掘以及开发中的美学景观学问题,是我们在棕地再开发利用项目中应重点予以关注的,由于上一期已有关于土壤修复的专题,本期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后两点问题。以下列举两个国内较为成功的棕地修复型项目。
棕地修复案例解析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占地18公顷。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公园的设计目标是创造一个绿色世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容纳大量游客,向游客展示绿色技术,让上海世博会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世博会后,后滩公园也将作为公众公园而长驻。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场地内的工业遗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而谈到文化传承,这些符号,不仅具有代表意义,更具现实意义,对一些废弃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不仅是文化重现,更符合发展要求。因此关于工业的改造,设计者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空中花园(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厂房的改造)
棕地修复项目起源于近代第一个工业化时期,西方各国在城市边缘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区。195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旧工业区逐渐被新建的各种街区所包围,欧美一些国家将这些工业区迁出城市,使得城市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旧址。它们被闲置荒芜,缺少管理,成为了避之不及的不安全区域。这些负面影响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对人们提出新的挑战,导致了20世纪末各国开始的大量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内部将面临更多工业用地或废弃地再利用和再开发的难题。棕地污染治理、开发后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挖掘以及开发中的美学景观学问题,是我们在棕地再开发利用项目中应重点予以关注的,由于上一期已有关于土壤修复的专题,本期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后两点问题。以下列举两个国内较为成功的棕地修复型项目。
棕地修复案例解析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占地18公顷。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公园的设计目标是创造一个绿色世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容纳大量游客,向游客展示绿色技术,让上海世博会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世博会后,后滩公园也将作为公众公园而长驻。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场地内的工业遗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而谈到文化传承,这些符号,不仅具有代表意义,更具现实意义,对一些废弃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不仅是文化重现,更符合发展要求。因此关于工业的改造,设计者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空中花园(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厂房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