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1—1949),华山常住的道士约百余人,分别居住于各庙院,多则10人,少则2—3人。民国二十年(1930)左右,成立了“太华山道教会”,负责管理全山道士,协调各庙院道观的活动。曾经担任会长的道士有:南峰住持袁高善、大上方住持王宗福、西峰住持崔法森(1940年在任)、北峰住持牛兴甫、玉泉院住持张理信、群仙观住持张高禄、中峰住持李德全、镇岳官住持王智和。依据民国政府颁发的《寺庙管理条例》和《寺庙监督条例》,道教会和各庙院住持负责管理了华山道教的财产。
据统计,民国三十八年华山仅存宫观庙宇40处,即:西岳庙、东岳庙、文仙峪、吕祖庵、玉泉院、五里观、二仙龛、莎萝坪、大上方(真武洞)、通仙观、北峰、苍龙岭、群仙观、东峰、中峰、金天洞、三元洞、西道院、西峰、南峰、金天洞、朝元洞、九天宫、仙姑观、集贤宫、慈善堂、纯阳观、迎阳洞、北斗坪、聚仙台、毛女洞、镇岳宫、王母宫、炼丹炉、五龙宫、太素宫、通天宫(此宫位于华峪口东,女善士捐资修)、极乐宫、北极宫、五清官(此三宫均在玉泉院东侧,为居士集资创建)。1949年春,华山共有道士56人。
据统计,民国三十八年华山仅存宫观庙宇40处,即:西岳庙、东岳庙、文仙峪、吕祖庵、玉泉院、五里观、二仙龛、莎萝坪、大上方(真武洞)、通仙观、北峰、苍龙岭、群仙观、东峰、中峰、金天洞、三元洞、西道院、西峰、南峰、金天洞、朝元洞、九天宫、仙姑观、集贤宫、慈善堂、纯阳观、迎阳洞、北斗坪、聚仙台、毛女洞、镇岳宫、王母宫、炼丹炉、五龙宫、太素宫、通天宫(此宫位于华峪口东,女善士捐资修)、极乐宫、北极宫、五清官(此三宫均在玉泉院东侧,为居士集资创建)。1949年春,华山共有道士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