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下发,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2处,我县永安寺塔成功入选。
永安寺塔位于递铺街道马家村南500米的西苕溪南岸,据同治十二年版《安吉县志》记载,永安寺塔始建于唐五代吴越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高22.46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为八面十层叠涩檐仿楼阁式砖构实心塔。
“永安寺塔就是灵芝塔。北宋时期该塔位于当时的永安寺内,因此得名,但后来永安寺被毁,到了南宋时期原址修复取名灵芝塔院,永安寺塔也渐渐被叫成了灵芝塔,沿用至今。”县生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塔目前保存完整、造型优美,是浙江省境内现存最早的古塔之一,其层脊上用瓦条垒置陶脊兽,其科艺价值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比较少见。同时,塔身珍贵文物也较多,有陶脊兽、鎏金银制阿育王塔、缠枝花纹鎏金银镯等,这些精美的文物现藏于博物馆内,为研究五代吴越时期的古塔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十多年来,永安寺塔不断得到修复。1994年,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吉县人民政府主持大修,2015年至2018年,当时的主管部门以“清水入湖”工程为契机,开展了永安寺塔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如今的永安寺塔周围竹林密布、水环山绕、风景秀丽。“站在永安寺塔所在的南山麓,向西北眺望,河对岸的安城尽收眼底,当人们来到安城,首先看到的是永安寺塔。”该负责人说。
至此,我县国保单位已有5处,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他4处分别为上马坎遗址;安吉古城遗址、龙山越国贵族墓群;独松关和古驿道;安城城墙。

永安寺塔位于递铺街道马家村南500米的西苕溪南岸,据同治十二年版《安吉县志》记载,永安寺塔始建于唐五代吴越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高22.46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为八面十层叠涩檐仿楼阁式砖构实心塔。
“永安寺塔就是灵芝塔。北宋时期该塔位于当时的永安寺内,因此得名,但后来永安寺被毁,到了南宋时期原址修复取名灵芝塔院,永安寺塔也渐渐被叫成了灵芝塔,沿用至今。”县生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塔目前保存完整、造型优美,是浙江省境内现存最早的古塔之一,其层脊上用瓦条垒置陶脊兽,其科艺价值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比较少见。同时,塔身珍贵文物也较多,有陶脊兽、鎏金银制阿育王塔、缠枝花纹鎏金银镯等,这些精美的文物现藏于博物馆内,为研究五代吴越时期的古塔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十多年来,永安寺塔不断得到修复。1994年,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吉县人民政府主持大修,2015年至2018年,当时的主管部门以“清水入湖”工程为契机,开展了永安寺塔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如今的永安寺塔周围竹林密布、水环山绕、风景秀丽。“站在永安寺塔所在的南山麓,向西北眺望,河对岸的安城尽收眼底,当人们来到安城,首先看到的是永安寺塔。”该负责人说。
至此,我县国保单位已有5处,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他4处分别为上马坎遗址;安吉古城遗址、龙山越国贵族墓群;独松关和古驿道;安城城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