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和谐)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
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
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
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
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彼阎罗王则为护助;
西方之土属婆娄那天,有供养者,彼婆娄那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
供养者,彼拘毗罗则为护助;下方之土属于火天,有供养者,火则为护;上方之
土属于风天,有供养者,风则为护。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
“善男子,我佛法之中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即是檀波罗蜜。何以
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波
罗蜜,则为增长寿命与财;南方即是尸波罗蜜,何以故?尸波罗蜜名之为右,若
人供养,亦得增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波罗蜜,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后,
一切恶法弃于后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北方即是毗梨耶波罗蜜,何
以故?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下方即是禅波罗蜜。
何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波罗
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生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善男子,
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
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唯有菩萨乃能供养。”
“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
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菩提性故,名为菩萨。”
“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
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无性者,则不能
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
“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
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等性。现
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
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
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
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
“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
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
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疑、悭嫉,为呵责故,
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
集(和谐)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
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
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
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
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彼阎罗王则为护助;
西方之土属婆娄那天,有供养者,彼婆娄那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
供养者,彼拘毗罗则为护助;下方之土属于火天,有供养者,火则为护;上方之
土属于风天,有供养者,风则为护。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
“善男子,我佛法之中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即是檀波罗蜜。何以
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波
罗蜜,则为增长寿命与财;南方即是尸波罗蜜,何以故?尸波罗蜜名之为右,若
人供养,亦得增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波罗蜜,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后,
一切恶法弃于后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北方即是毗梨耶波罗蜜,何
以故?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下方即是禅波罗蜜。
何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波罗
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生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善男子,
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
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唯有菩萨乃能供养。”
“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
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菩提性故,名为菩萨。”
“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
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无性者,则不能
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
“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
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等性。现
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
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
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
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
“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
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
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疑、悭嫉,为呵责故,
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