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百度百科记载:“ 苏州河,长江支流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俗称,民间一般认可的河段是:起于上海市区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有时也泛指吴淞江全段。苏州河之名,始于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部分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由此开始,“苏州河”之名逐渐流行。 但当时河名确指并未明确,在民间也有多种说法,2004年初出版《上海通志》确指为上海境内的河段。”这也是官方正式文件的说法。
对此个人质疑有主要三方面:
一是外国移民发现存疑。苏州河段当时居住的都是从苏州移过来的渔民等,他们祖辈就知道这条河通往苏州,我认为并不是这些人外国人冒险后发现这条河的。
二是苏州河名称来源存疑。国外几个人顺口一说就能把一条河的名字定下来?一个地名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约定束成的过程,从常理来讲,外国人不会去主动命名当地的地名、河道名等,都是向向当地人询问,当时苏州河的两岸住了许多原祖籍为苏州的渔民。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苏州河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得到大家认可的名字了,应该是非常久远,不是简单流转几年就能在协议上出现的名称。
三是苏州河来源时间存疑。河道名、山名、地名等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史志等并没有记载,但并不防碍当地人的称呼,因这条河通往苏州,“苏州河”就极大可能成为当地渔民民间的称呼,民间称呼山川河流名称通常直接明了,通俗易懂。上海在开埠之后发展繁荣起来,才会密集地出现“苏州河”的这个名称。
苏州河如果不是几个外国人发现的,又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北宋《续资治通鉴》记载,王安石曾提到苏州河一词,该名称是不是指现代的苏州河? 为便于讨论,我把《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二百四十五这一段完整的转成简体贴出来讨论一下。
“初,亶言苏州水利,具书与图,以为环湖之地稍低,常多水,沿海之地稍高,常多旱,故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则有塘,又有门、堰、泾、沥而碁布之,亶能言者总二百六十馀所。今欲略循古人之法,七里为一纵浦,十里为一横塘,又因出土以为隄岸,用二千万夫【六】,水治高田,旱治下泽,要以三年,而苏之田毕治矣。朝廷始得亶言,以为可行,遂真除司农寺丞,令提举兴修。然亶徒能言之尔,至苏兴役,民大以为扰,论议沸腾。会吕惠卿被召,言其措置乖方,又违先降朝旨,故有是命。上谓王安石曰:「亶似非妄作者,今乃如此。」又曰:「吕惠卿极以为不可修,言无土。」安石曰:「臣尝遍历苏州河,亲掘试,皆可取土,土如堑,极可用。臣始议至和塘可作,苏人皆以为笑,是时朝廷亦不施行。后来修成,约七八十里,高岸在深水之中,何尝以无土为患?」上又以为圩大不可成,车水难,安石曰:「今江南大圩至七八十里,不患难车水,但亶所为仓卒,又妄违条约尔。」郏亶受命在去年十一月八日,今年四月十八日,苏州云云。”
根据上文分析如下:
《续资治通鉴》写道 : “以为环湖之地稍低,常多水,沿海之地稍高,常多旱,故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则有塘。”环湖应该是太湖,沿海之地稍高,太湖到沿海,这与苏州河的走向是一至。
《续资治通鉴》写道 : “今欲略循古人之法,七里为一纵浦,十里为一横塘,又因出土以为隄岸,用二千万夫,水治高田,旱治下泽,要以三年,而苏之田毕治矣。”工程量极期宏大,这与苏州河工程量相当。
《续资治通鉴》写道 :“王安石曰:「臣尝遍历苏州河……」”,苏州市河流众多,王安石不可能遍历苏州所有的河,不应是苏州所有河流的统称。笔者认为苏州河应理解为吴淞江,如何是苏州当时某一条小河的话,也用不着“遍历”一词。
根据《吴淞江如何变身“苏州河”》一文报道:“据文献记载,从宋代起,人们开始治理吴淞江河道,而最主要的趋势就是疏通水道、截弯取直。”吴淞江河道事件与王安石治理苏州河事件历史相吻合。
因此个人认为苏州河名称历史来源悠久,不应只是外国人发现,随便起个名字就叫苏州河而来的。在北宋就出现“苏州河”的名称了。欢迎网友及专家学者批评、指证。
对此个人质疑有主要三方面:
一是外国移民发现存疑。苏州河段当时居住的都是从苏州移过来的渔民等,他们祖辈就知道这条河通往苏州,我认为并不是这些人外国人冒险后发现这条河的。
二是苏州河名称来源存疑。国外几个人顺口一说就能把一条河的名字定下来?一个地名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约定束成的过程,从常理来讲,外国人不会去主动命名当地的地名、河道名等,都是向向当地人询问,当时苏州河的两岸住了许多原祖籍为苏州的渔民。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苏州河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得到大家认可的名字了,应该是非常久远,不是简单流转几年就能在协议上出现的名称。
三是苏州河来源时间存疑。河道名、山名、地名等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史志等并没有记载,但并不防碍当地人的称呼,因这条河通往苏州,“苏州河”就极大可能成为当地渔民民间的称呼,民间称呼山川河流名称通常直接明了,通俗易懂。上海在开埠之后发展繁荣起来,才会密集地出现“苏州河”的这个名称。
苏州河如果不是几个外国人发现的,又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北宋《续资治通鉴》记载,王安石曾提到苏州河一词,该名称是不是指现代的苏州河? 为便于讨论,我把《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二百四十五这一段完整的转成简体贴出来讨论一下。
“初,亶言苏州水利,具书与图,以为环湖之地稍低,常多水,沿海之地稍高,常多旱,故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则有塘,又有门、堰、泾、沥而碁布之,亶能言者总二百六十馀所。今欲略循古人之法,七里为一纵浦,十里为一横塘,又因出土以为隄岸,用二千万夫【六】,水治高田,旱治下泽,要以三年,而苏之田毕治矣。朝廷始得亶言,以为可行,遂真除司农寺丞,令提举兴修。然亶徒能言之尔,至苏兴役,民大以为扰,论议沸腾。会吕惠卿被召,言其措置乖方,又违先降朝旨,故有是命。上谓王安石曰:「亶似非妄作者,今乃如此。」又曰:「吕惠卿极以为不可修,言无土。」安石曰:「臣尝遍历苏州河,亲掘试,皆可取土,土如堑,极可用。臣始议至和塘可作,苏人皆以为笑,是时朝廷亦不施行。后来修成,约七八十里,高岸在深水之中,何尝以无土为患?」上又以为圩大不可成,车水难,安石曰:「今江南大圩至七八十里,不患难车水,但亶所为仓卒,又妄违条约尔。」郏亶受命在去年十一月八日,今年四月十八日,苏州云云。”
根据上文分析如下:
《续资治通鉴》写道 : “以为环湖之地稍低,常多水,沿海之地稍高,常多旱,故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则有塘。”环湖应该是太湖,沿海之地稍高,太湖到沿海,这与苏州河的走向是一至。
《续资治通鉴》写道 : “今欲略循古人之法,七里为一纵浦,十里为一横塘,又因出土以为隄岸,用二千万夫,水治高田,旱治下泽,要以三年,而苏之田毕治矣。”工程量极期宏大,这与苏州河工程量相当。
《续资治通鉴》写道 :“王安石曰:「臣尝遍历苏州河……」”,苏州市河流众多,王安石不可能遍历苏州所有的河,不应是苏州所有河流的统称。笔者认为苏州河应理解为吴淞江,如何是苏州当时某一条小河的话,也用不着“遍历”一词。
根据《吴淞江如何变身“苏州河”》一文报道:“据文献记载,从宋代起,人们开始治理吴淞江河道,而最主要的趋势就是疏通水道、截弯取直。”吴淞江河道事件与王安石治理苏州河事件历史相吻合。
因此个人认为苏州河名称历史来源悠久,不应只是外国人发现,随便起个名字就叫苏州河而来的。在北宋就出现“苏州河”的名称了。欢迎网友及专家学者批评、指证。